打印

《房梁上藏着的宝贝》转自 天眷堂,作者 捕梦人

[复制链接]
656|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本帖最后由 地瓜patch 于 2018-8-15 22:38 编辑

房梁上发现的钱币,称为房梁钱。

最著名的两枚房梁钱,是民国29年,一位泥瓦工从北京房山一座金代古屋梁上发现的。一是“皇统元宝”(金·珍钱);一是“天显通宝”(辽·珍钱)。最终被财力雄厚的日本人大川铁雄以7500大洋购得。


房梁之上出大珍,天显通宝漂东洋
民国29年(1940年),北京西南百里的房山,泥工拆房时从腐朽的房梁上发现古钱二枚。一是“皇统元宝”(金、珍钱),一是“天显通宝”(辽、珍钱),为古钱商骆泽民购得。
皇统元宝后归古钱币收藏家李映庵先生,现珍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
骆泽民极为爱惜这品天显通宝,经常随身携带,用**垫好放小铁盒内,观看时轻拿轻放,恐落破裂。拓时亦十分小心,不敢用力。

在1942年这枚珍稀的天显通宝最终被财力雄厚的日本人大川铁雄以日本金票七千元 (据传这个价钱当时可以买下前门一条街)购得,并因此显姓扬名,荣选为东洋泉印学会副会长,还为自己的斋室取名“天显堂”。
1973年,大川铁雄去世,天显通宝捐给了日本文化厅。据说,当时国内泉界的几位藏家为防止古代珍钱流失海外,还曾商议过集资购藏天显通宝,结果失之交臂,几十年后仍引以为憾。

房梁钱币那些事儿
当然,遇到上述大珍的几率还是少之又少。房梁钱币作为一种民俗,多数以普通行用钱见诸于世。就钱币本身而言,它们没有传世钱币温润如玉的暖黄包浆,没有江浙水坑胜逾黄金的霸气表金,也没有武威生坑那样让人迷醉的美锈皮壳,但我就是沉溺于那种五彩斑斓、黄黑相间、破布残余、字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劲儿。

本文将我收藏房梁钱币的粗鄙之见与各位泉友分享,请多多批评指正。

一、房梁钱币为何物,百年老屋梁上寻
房梁钱币,顾名思义,就是房梁上放置的铜钱,在清朝时期江浙一带最为盛行。

每当有新的房屋竣工之后,人们为了祈福,会用红布、红纸包着铜钱,钉在房梁上或压在砖瓦下,也有人把钱币放在门槛下面,甚至四个床腿下各放置一枚。而又因为顺治通宝寓意比较好,在房梁钱币中顺治居多。

因此,现在一线地皮(到一线收货的钱币贩子)只需要一把改锥,爬到老房子的房顶,掀开瓦片,就可以看到几十枚房梁顺治。这就是“房梁钱币为何物,百年老屋梁上寻”。


二、若懂房梁钱币何以识,便知泉友痴情如斯矣
喜欢钱币收藏的泉友知道,传世的钱币在流通过程中会形成各式各样的包浆(即在流通过程中由于人们的体液等而产生的一层物质)。有一种黑漆古的包浆与房梁钱币特别相似,几乎可以以假乱真。那么房梁钱币具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性,可以让大家在各式各样包浆的钱币中一眼识别?

房梁钱币的包浆,是钱币放置在房梁上,经过空气的长期氧化,再加房屋上灰尘长期的积累,而形成的一层特殊的、类似于烟熏的黑色包浆。这种包浆将钱币的字体很好地覆盖,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包浆下若隐若现的字体也给人无限的遐想。而当初包裹钱币的红布红纸,多数因为风化而消失,但是也有少数钱币上会凌乱地残留一点,印证着那个年代人们祈福的痕迹。

而传世黑漆古包浆的钱币,钱体一般都比较光滑,字体的磨损也比房梁钱币严重(房梁钱币被放置在房梁上是不流通的)。当然,传世的黑漆古钱币上是看不到残存的红纸红布的。
在我看来,房梁钱币的包浆是吸引泉友喜爱的主要原因,而我更是疯狂地迷恋那种若隐若现的包浆和字口。这就是“若懂房梁钱币何以识,便知泉友痴情如斯矣”。

三、房梁钱币本已历沧桑,莫动原汁原味老包浆
初接触房梁钱币的泉友,可能觉得房梁包浆脏兮兮的不是很喜欢,或者出于猎奇心理想一探包浆下面字体的完美程度。当然也有人单纯为了赚取差价,低价买进房梁钱币,再通过化学物质将钱币洗成黄亮,或者长期把玩将房梁包浆消磨掉。其实我认为这几种心理均不可取。
这些钱币大都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在房梁上经历风吹日晒、岁月消磨、灰尘积压而坚强地留存下来,这是一种历史的见证、一种民俗民风的遗留。经历过一百多年尚未消磨掉的特征,为何要毁于你我之手呢?

那种红纸黑浆的惊艳,那种雾里看花的朦胧,与一眼看上去一片黄鱼的传世黄亮相比,不是更有味道么?有泉友将其称为“发禄”(飞黄腾达的意思)味道,我觉得很贴切。房梁钱币本就是古时民间的一种祈福工具,我们今天有幸得到,也许是一种福祉的传递。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相关帖子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63

主题

11139

帖子

26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