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控大电流恒流源的自激震荡问题。
本帖最后由 玄德 于 2019-5-9 16:29 编辑要做一个 10mA - 500mA 的压控恒流源。遇到自激震荡问题,尝试多种方法都没有解决。
基本电路采用传统的 “ 运放 + NMOS + 采样电阻” 的结构。采样电阻为 10 Ω,负载电阻为 3 Ω (临时实验用)。
用 DA 做控制电压, 0v - 5v 扫描;同时用示波器观察 MOS 管栅极电压。
电流大约为 100mA 时,栅极出现震荡波形。由于供电电压只有 10v ,波形包络的上部在大约 300mA 后无法继续增大,所以被削平。
如果供电电压够高,相信震荡会持续升高。
下面是电路图、波形图、震荡波形细节图。
尝试多种方法都不能有效解决震荡问题。这些方法有:
运放输出端与反相端之间连接 1000 p 电容;
或连接 270p + 10Ω ,阻容串联;
输出端对地连接 1000p 电容,或 270p + 10Ω 阻容串联;
使用过三、四种型号的 MOS 管,包括达林顿管:IRLIZ44N,IRLR3803,IPP80N04,MJF122G。
使用过三种型号的运放:OPA334(5v)、OPA192、OPA197。栅极电阻,换过 4.7K 和 100 Ω 。
过去做小信号也遇到过振荡,但没有这次的 p-p 幅度大,而且用阻容串联的方法都可以解决。
但这次,这些方法都不行。
现在基本没招了,特来论坛讨教。
(采样电阻过大的问题,不在讨论之列。)
谢谢各位!我尽量把建议都实验一下,结果在各层用评论发出。需要一点时间。
问题最终已经解决,最后结论在 32 楼。感谢各位热心相助,特别是 @叶春勇 提供了重要资料。
本帖最后由 马甲的马甲 于 2019-5-7 22:19 编辑
先断开压控源,用电阻分压可调电位器验证一下你后半部的电路,如果没有啥问题,那就要考虑是否是后端采样环路通过某种途径与前端MCU(其实你可以把MCU看成一个电路块)构成反馈,导致震荡。如果是,则需要在DA输出端或者采样段采取能够破坏正反馈的措施,另外,你这个整个亚控恒流是一个闭环系统,MCU内部的程序控制其实也是这个环节的一部分,是否是程序控制时机不合理?可以做一个软件施密特机制在里面。 本帖最后由 wh6ic 于 2019-5-7 22:30 编辑
试一试: 栅极串的电阻改大一点,或者将MOS换成NPN
另外 10V 到地 并粒大一点的电容,比如100uF
运放和MOSFET啥型号?
本帖最后由 zyj9490 于 2019-5-7 23:28 编辑
这是寄生振,与环路振不是同一概念。建议用NPN管。试下。很可能是输出级内部问题。建议取消负载(直接短路)是否有寄生振。或GD并一个小电容。或许DS有一个正反馈存在。 马甲的马甲 发表于 2019-5-7 22:08
先断开压控源,用电阻分压可调电位器验证一下你后半部的电路,如果没有啥问题,那就要考虑是否是后端采样环 ...
刚试过,用程序控制 DA 固定输出 2.0v 电压,振荡依旧,p-p 值达到 2.0v 。
赞同6楼的办法。
在Rs到运放反相输入端加一个电阻,运放输出到反相输入加一个电容。
你把个元件参数和型号都说一下,大家才好帮你分析。
带反馈的系统,最好先建立一个仿真模型调试,在仿真上调试的差不多了再上实物。 振荡似乎对电流和电压波动有需求,那么重点检查电源去耦和GND走线吧。 戈卫东 发表于 2019-5-8 08:49
振荡似乎对电流和电压波动有需求,那么重点检查电源去耦和GND走线吧。
LZ也许电源不支持大电流,内阻增加,形成寄生反馈。电源带载能力不够,通过电源线实现耦合,50%的类似。LZ要往这个方向去解决也是有可能的。电源能力不行,形成寄生振的事例很多。层主赞一个。 本帖最后由 xch 于 2019-5-8 10:12 编辑
设计漏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
采样电阻与OPA IN- 之间应当串联电阻。
阻值1k即可
输出端到OPA IN- 之间连接一个COG电容。100P即可
xch 发表于 2019-5-8 09:49
设计漏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
采样电阻与OPA IN- 之间应当串联电阻。
我完整电路是下图这样,仅仅因为电压问题换了运放,运放电源也改接到 +POW,10v 。
你说的电阻、电容都考虑了。
这事确实奇怪。
这个电路我做过两次 PCB 。
头一次也有振荡,但 p-p 幅度只有大约 1.0v 。
为了彻底解决问题所以设计了第二次,效果反而更糟。
玄德 发表于 2019-5-8 10:27
我完整电路是下图这样,仅仅因为电压问题换了运放,运放电源也改接到 +POW,10v 。
你说的电阻、电容都 ...
C29 ,C14 画蛇添的足 楼主的措施是做加法,我的建议是做减法,一步一步定位导致振荡的关键点。其实这类问题,就是分布参数导致的,而分布参数是没法在电原理图上充分反映的;我前面的建议是建议你直接拿掉MCU,直接用可调电阻分压代替,如果还是不行,那就把诊断点往后推,反之往前推,没病不死人,关键在于定位,要不加一堆外围元件可能适得其反。特别地,pcb布线也要考虑,有时分布参数是比较头痛的一个问题。 玄德 发表于 2019-5-8 10:27
我完整电路是下图这样,仅仅因为电压问题换了运放,运放电源也改接到 +POW,10v 。
你说的电阻、电容都 ...
什么原因不清楚,但可以在R11处并个电容试试看。 玄德 发表于 2019-5-8 10:27
我完整电路是下图这样,仅仅因为电压问题换了运放,运放电源也改接到 +POW,10v 。
你说的电阻、电容都 ...
使用opa335模拟(参数等于使能的OPA334)
大电流饱和了,说明驱动不足,OPA的电源电压需要提高。
没有自激。
玄德 发表于 2019-5-8 10:27
我完整电路是下图这样,仅仅因为电压问题换了运放,运放电源也改接到 +POW,10v 。
你说的电阻、电容都 ...
改opa735 ,正常
建议换个运放吧,零极点可能太多,反馈深度大了就自激啦 本帖最后由 gnaijnaoul 于 2019-5-8 13:42 编辑
建议把电流采样电阻改小100倍,加一级100倍的差分放大电路。采样电阻哪里会对GS的电压产生负反馈,负反馈相移到180度就形成震荡了。
这个震荡也不排除是运放这边控制回路相位滞后引起。在电流小的状态,MOS的增益还比较低,电流增大后MOS的增益增大,整个反馈环增益增大,使相移180度的频率点增益达到1,形成稳定震荡。 里面更大的可能是MOS管的输入电容CGS和米勒电容的问题 C14和C29拆掉试试?这两个位置安装电容很容易恶化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