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作弊是掉脑袋的罪,其实山东考生被冒名顶替性质更加恶劣
古代科举作弊是掉脑袋的罪,其实山东考生被冒名顶替性质更加恶劣东方既亮
发布时间:06-2511:16中小学教师,优质创作者
陈春秀
在中国,高考早已不仅仅是选拔人才的工具。它还是一种精神信仰,激励着莘莘学子勤奋苦读,积极奋进。它能以最形象、最直观的方式,告诉学子们,谁努力谁就可以考上好的大学,谁未来的生活就会更加光彩。
相信,山东冠县的陈春秀,一定是从小就相信这一点,所以她努力,一直努力!
2004年,她参加高考,取得了理科546分的高分。遗憾的是,当年的陈春秀看不到自己的好成绩。至少有一双罪恶的黑手,将陈春秀的好成绩,替换给了文科仅考303分的陈艳平。
就这样,本该是天之骄子的陈春秀,沮丧、懊恼、自责,垂头丧气地走上了艰难的打工之路;而它的顶包者陈艳平,则意气风发,春风得意,装着优秀学子的模样,走进了山东理工大学的殿堂。
16年过去了,事情败露后,在山东理工大学的有关电子档案里,依然可以调出当年志愿填报贴有陈春秀真人相片的文档……
顶替者与被顶替者
山东冠县陈春秀的事件还没有平息,6月22号,山东济宁苟姓女士又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爆料,称自己1997、1998连续两年高考均被顶替。1997年顶替她的竟是她高三班主任老师的女儿。那位为人师表的班主任老师还曾写信向她忏悔……
目前,苟女士已经实名向山东教育厅举报。
太无耻了,简直比古代科举考试作弊更加恶劣。
古代的科举考试作弊,主要是在考试、录取的环节动手脚。所有肮脏龌龊的手段都在成绩公布之前完成。
你看看陈春秀的案子。他们简直连作弊都懒得做,干脆来路抢劫。成绩出来了,直接拿优秀考生的成绩调包。手段之粗暴、残忍,令人发指。
若是在古代,这些作弊者将面临怎样的处罚呢?
洪武30年,发生科举弊案,朱元璋龙颜大怒,将侍读张信与主考官白信蹈等二十余人凌迟处死,另一主考时年85岁的刘三吾被发配戍边。其他相关的刘谔、宋琮等人也遭遣戍,仅戴彝、尹昌隆免罪。
康熙50年乡试,当时有一些做食盐生意的暴发户,为了让自己的子弟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出大价钱贿赂主考官左必蕃和赵晋等人。事情败露,左必蕃被处流放,副主考官赵晋被定斩首,最终于狱中畏罪缢亡。其他有关的大小官员均被严厉处置。
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科举考试?为什么对科举弊案处置得如此严厉?因为他们知道,科举考试作弊,直接影响朝廷选拔优秀人才,这可是要动摇王朝统治根基的大事!
希望山东的有关部门也能意识到高考冒名顶替性质的严重性,务必揪出幕后的每一双黑手,给当事人,也给社会大众,一个清楚明白的交代。 时代已经变了,高考作弊早已不会对王朝的统治根基产生任何影响。 这个不是一个人的能力能做到的 是整个社会体系造成的 必须严惩,我也是山东的,我很庆幸,没被顶替。 全国到底有多少人被顶替,其实,我们不清楚,清楚的是那些被顶替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