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之内,都不要浪费时间在STC新出的ARM-M4
本帖最后由 tzgok 于 2021-5-31 18:38 编辑1,一年前发布的STC8H8K64现在都没法量产,这个所谓的M4一年后再看。如果给你5个样品,你就敢开始移植,估计要白费功夫。
2,STC是第一次玩ARM,可以预料它新出的M4的BUG必定不少,STC的8051都折腾很久才完善,更别说ARM了。
3,STC目前连自己的员工都在当黄牛,STC-M4价格便宜不到哪里去,除非ST恢复产能,把伪军【指某些:低价引流、高价量产的国产贴牌厂】打趴,这样价格才有可能主动降下去并显露优势。
4,如果客户的产品之前使用ST/GD等M4开发,现在使用STC-M4替代,那么必需改代码,以STC的FAE员工目前的水平,他们能胜任吗,这帮FAE的【我们测试没问题】这样的口头禅如果还存在,如何面对海量的移植咨询? 欢迎探讨。
STM32M4 是PIN2PIN STC8, STC16。市场是双向选择的,合适就用,我相信厂商会努力完善,打造有自己特色的好产品,STC32M4给了大家多一个选择。。加油!{:lol:}{:lol:}{:lol:}
(54) STC去玩ARM,除非ST不做STM32了估计它还能做成 支持STC搞ARM啊。 好用不好用先不说,起码能够恶心ST。看他还敢不敢涨价 用STC做产品需要勇气。 henangongda123 发表于 2021-5-30 11:45
STC去玩ARM,除非ST不做STM32了估计它还能做成
虽然我现在不用STC,但ST做不做ARM,和STC有关系么? z_no1 发表于 2021-5-30 15:13
虽然我现在不用STC,但ST做不做ARM,和STC有关系么?
ST之前的ARM便宜又好用,大家还会去用STC的ARM?没人用,它那些BUG谁给它找? 为什么国产MCU少?因为做出来没人用,都用国外的,国外的涨价时,匆匆转成国内的那几家,之前也没有移植积累经验,然后就是各种骂。一边说没有国产,一边有也不用,用也骂死。华为的鸿蒙还没正式发布可就有表明绝对不用的。
我第一次用STM32好像是在2006年,还不是一堆问题,但是没人骂,可以花半年甚至一年来解决这些BUG。 其实单看STC产品还是凑合的,只是它那个老板和某些员工说话不太靠谱,爱说大话,爱吹牛X,也不是多大的毛病,卖几个芯片,赚几个小钱,一点问题没有。
有合适的芯片价格也能接受就用,不合适也别往心里去,当个笑话看乐呵乐呵就行了。 我对STC唯二的期望是:
1.产品手册能不能改一下,不要把那么多型号写在一个手册里,查看起来太麻烦,从上到下拖一遍都要好长时间;
2.网站能不能改一下,浏览器每次都报告网页包含有害程序。
henangongda123 发表于 2021-5-30 15:37
ST之前的ARM便宜又好用,大家还会去用STC的ARM?没人用,它那些BUG谁给它找? ...
现在我们不是都在给GD,HK,ATC们找BUG吗?只是没用STC的而已,落实到每个设计者,肯定供应商名单也不会太长啦.
ST没BUG?I2C忘了?
楼主提到"伪军"?是指GD,ATC他们吗?这个合适吗?他们要是伪军,你是什么?汪精卫?你有ST的货源那是你的事,我们还要找米下锅.
PIN对PIN重要还是寄存器定义重要啊?至于有点代码改动,就像GD那种,很麻烦吗?就几行而已,不要告诉我你把开发工程师早就开掉了哦. coody 发表于 2021-5-30 15:54
为什么国产MCU少?因为做出来没人用,都用国外的,国外的涨价时,匆匆转成国内的那几家,之前也没有移植积 ...
老实说,毫毛恶心死我了。到处拉人站队。如果不站,就能上升到**层面。真的是有点扭曲了。好东西,不要说谁用谁不用的问题,而是要考虑要给不给谁用。什么系统再好,也不是一个纯系统就能铺开的。关键是APP生态要完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凡事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什么弯道超车超英赶美,如果不控制一下自己的幻想,终将变成夜郎自大,蒙蔽自己的双眼。 ARM SWD仿真是标配,看来楼主没有玩过ARM fxyc87 发表于 2021-5-30 20:34
ARM SWD仿真是标配,看来楼主没有玩过ARM
的确,这家伙只看是否PING对PING兼容,代码二进制兼容,却不关心寄存器级有多大差别,我估计也就是个抄个板就过来生产,手下都没有开发者的无良老板而已. “我们测试没问题”这句话是STC万年不变的口头禅 本帖最后由 tzgok 于 2021-5-30 21:50 编辑
z_no1 发表于 2021-5-30 20:51
的确,这家伙只看是否PING对PING兼容,代码二进制兼容,却不关心寄存器级有多大差别,我估计也就是个抄个板就 ...
本屌不才,创业几年目前请了几个毕业5年左右的本科技术员搞研发。【无良】这个定位我是承认的,因为他们和你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以为是、自命不凡、总以为自己的技术天下第一。{:curse:} fxyc87 发表于 2021-5-30 20:34
ARM SWD仿真是标配,看来楼主没有玩过ARM
说的是KEIL/IAR是否支持STC-M4仿真,而不是说STC-M4是否有调试接口,这样都看不懂?
此外,不知道怎么样才算玩过ARM,,SDT/ADS/JTAG-RDI你用过和开发过吗?如果没用过或没开发过,拜托口气不要这么大。 coody 发表于 2021-5-30 15:54
为什么国产MCU少?因为做出来没人用,都用国外的,国外的涨价时,匆匆转成国内的那几家,之前也没有移植积 ...
跟国产那些芯片厂家打打交道你就知道了为什么不用了!特别是STC!!! 本帖最后由 z_no1 于 2021-5-30 21:58 编辑
tzgok 发表于 2021-5-30 21:33
说的是KEIL/IAR是否支持STC-M4仿真,而不是说STC-M4是否有调试接口,这样都看不懂?
此外,不知道怎么样才 ...
如果你做过ARM开发,或者看过别人做ARM开发,特别是CM3,CM4系列(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吧),好像没有人不用JTAG/SWD来开发啊?当然SDT/ADS那都是很老的东西了.应该用得人不多了吧?都是1999年前的东西了.工作五年的开发者不应该用这几个东西吧?是你以前用的吗?ARM的CM3,CM4内核是一样的,外设可以做的不一样.
/*
SDT(Software Development Toolkit):
ARM公司最早推出的开发工具,最终版本是2.5.2,但从版本2.5.1开始,ARM公司宣布推出一套新的集成开发工具 ADS1.0,用来取代SDT。主要特点如下:
IDE: CodeWarrior集成环境
编译器: ARM C compiler
调试器: armsdARM和THUMB的符号调试器
ADS (ARM Developer Suite):
ARM公司大约在1999年推出的,用来代替SDT的集成开发环境,其最终版为1.2.1。主要特点如下:
IDE: CodeWarrior集成环境
编译器: ARM C compiler for ADS
调试器: ARM Extention Degugger(AXD)
仿真器: ARMulator
硬件调试单元: Multi-ICE/wiggler
支持调试协议: RDI
目前,可以从官网https://developer.arm.com/products/software-development-tools/legacy-tools下载。
*/ tzgok 发表于 2021-5-30 21:24
本屌不才,创业几年目前请了几个毕业5年左右的本科技术员搞研发。【无良】这个定位我是承认的,因为他们和 ...
我水平不高的,但基本常识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