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开学第一天吗
又是一年开学季,尤其是小学一年级和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报到的场景会让人念念不忘。不知各位坛友还记得开学第一天的情景吗?幼儿园刚去几天 这几天状态还行 hobbye501 发表于 2023-8-30 14:47
幼儿园刚去几天 这几天状态还行
有的小孩是又哭又闹,还有尿裤子午睡哭闹的。 中国特色就是一个字“送” 王栋春 发表于 2023-8-30 14:50
有的小孩是又哭又闹,还有尿裤子午睡哭闹的。
万事开头难嘛 jlc317 发表于 2023-8-30 16:15
万事开头难嘛
有些小孩那是哭的死去活来,还有撒泼打滚的……。 小学记不住了。大学还记得。当初父母送我去的大学,火车6个多小时吧。我是宿舍第二个报到的,占了个靠窗的下铺。父母那天住在学校附近的招待所。记得当时打车还是大发面包车的天下。第二天父母要走,本来想送他们的(可以乘坐学校接送新生的大巴去车站),但是因为上午要给各宿舍发电视,宿舍得留人,听通知去搬电视,当时我们宿舍就剩我一个了(另一个第一个报到的,心眼比较多,听说要留人,当场就溜了……),就没去送。。。
大学送学这种事儿吧,我是觉得无所谓的。对于很多中国的孩子,上大学之前可能都没出过远门(我是上大学第一次坐火车。也许现在的孩子上大学前出远门的机会多了。),家长送学嘛,算是陪着孩子走完这走向自立的最后一段路吧,仪式意义大于实用意义。这也能让家长看看孩子未来几年生活的环境,也放心。这和独立不独立倒没什么太多关联。就像西式婚礼,父亲要挽着女儿的手走过一小段路,把女儿交到女婿手上,但绝对没人批评新娘不会走路,对吧?其实都是个仪式。我们宿舍7个人,当时只有1个是自己去报到的。
sleepybear 发表于 2023-8-31 11:54
小学记不住了。大学还记得。当初父母送我去的大学,火车6个多小时吧。我是宿舍第二个报到的,占了个靠窗的 ...
那个1/7是比你们6位早早地过了这一关 jlc317 发表于 2023-8-31 15:47
那个1/7是比你们6位早早地过了这一关
其实,我上边说了我个人的理解:对于中国学生和家长来说,送学其实就是一个仪式,跟独立不独立没有正相关的关系,也不是什么关不关的。(纯个人理解。)我觉得我的生活独立性不比任何人差。举个栗子:我们宿舍楼当时有洗衣机,是那种买卡,然后输账号密码的。我大学四年,一次没用过,从衣服到床单被罩,从来都是自己手洗。倒不是用不起,那玩意儿没多贵,就是觉得自己能手洗,没必要用。 sleepybear 发表于 2023-8-31 16:28
其实,我上边说了我个人的理解:对于中国学生和家长来说,送学其实就是一个仪式,跟独立不独立没有正相关 ...
你们的条件不错,我上中专那会三年时间学校的热水炉就没有正常过。热水没有喝过超十次! sleepybear 发表于 2023-8-31 16:28
其实,我上边说了我个人的理解:对于中国学生和家长来说,送学其实就是一个仪式,跟独立不独立没有正相关 ...
有见识!有出息! 王栋春 发表于 2023-8-31 16:49
你们的条件不错,我上中专那会三年时间学校的热水炉就没有正常过。热水没有喝过超十次! ...
今非昔比,现今的娃好幸福,热水、空调、电化教学、体育馆-------以前除了校舍啥都没有 jlc317 发表于 2023-9-1 12:15
今非昔比,现今的娃好幸福,热水、空调、电化教学、体育馆-------以前除了校舍啥都没有 ...
可不咋滴,原来理发要跑二里地,洗澡也要一里地。 都记不得了。
没上过幼儿园,8岁上小学(五年制),上小学前可以数数数到100(在同龄人中算可以了)
1980年上小学,1985年上初中,1988年上高中,1991年上大学,但是记不得开学的情形了。特别是高中(地区高中,不在本县)、大学,都是自己去的,父亲送到县城,送上车,说:到地儿了,记得写信。然后,一周之后,父母才知道我平安到校。 coody 发表于 2023-9-2 13:11
都记不得了。
没上过幼儿园,8岁上小学(五年制),上小学前可以数数数到100(在同龄人中算可以了) ...
原来都是写信沟通,不像现在电话微信,还记得当年有些同学为了省邮票钱在邮票上做手脚而被邮电局找到学校的。 王栋春 发表于 2023-9-2 13:23
原来都是写信沟通,不像现在电话微信,还记得当年有些同学为了省邮票钱在邮票上做手脚而被邮电局找到学校 ...
邮戳刚好盖偏了,邮票上的印戳很淡,橡皮擦擦,重复使用,省8分钱。 coody 发表于 2023-9-2 13:45
邮戳刚好盖偏了,邮票上的印戳很淡,橡皮擦擦,重复使用,省8分钱。
我们那时都涨到5毛钱,后来都是8毛钱,他们将一层薄薄的胶水涂到邮票上,这样油墨就能一擦就掉,有些人一张邮票来回用了一年多。 王栋春 发表于 2023-9-2 14:10
我们那时都涨到5毛钱,后来都是8毛钱,他们将一层薄薄的胶水涂到邮票上,这样油墨就能一擦就掉,有些人一 ...
{:titter:}这个太牛了,我们那时候很老实,不敢太放肆。 coody 发表于 2023-9-2 21:46
这个太牛了,我们那时候很老实,不敢太放肆。
结果学校后面的镇邮电局纳闷了----只见信件往来,但从来没有买过邮票,于是找到学校才真相大白。 昨天碰到邻居家的孩子,问他上幼儿园小班好吗,结果这孩子居然一脸茫然,叹气说到“没办法呀”!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