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元器件选型与建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和功能越来越完善。然而,选择元器件也成为一项技术任务。很多小伙伴刚进入行业或设计PCB板时,会走很多弯路,遭受很多损失。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元器件件选择的基本原则,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1)普遍性原则:
所选的元器件要是被广泛使用验证过的,尽量少使用冷门、偏门芯片,减少开发风险。
2)可替代原则:
尽量选择pin to pin兼容芯片品牌比较多的元器件。
3)高性价比原则:
在功能、性能、使用率都相近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价格比较好的元器件,降低成本。
4)持续发展原则:
尽量选择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会停产的元器件。
5)资源节约原则:
尽量用上元器件的全部功能和管脚。
6)采购方便原则:
尽量选择容易买到、供货周期短的元器件。
7)向上兼容原则:
尽量选择以前老产品用过的元器件。
浪涌冲击是电子产品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它经常造成产品损坏。一般来说防护电路要获得满意的效果,应该满足以下两个前提;https://mbb.**data/attachment/forum/202312/12/112946a0d000dpgf2ui3gg.png1)浪涌抑制电路的输出残压在被保护端口的过电压允许范围内;
2)浪涌抑制电路或防护器件自身具有足够的过电流耐受水平;
熟悉了这些元器件选型的基本原则,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对照着原则去购买元器件啦!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不同的元件有不同的选择原则 有些原则是普遍性的 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勇于尝试新产品
按照这个原则选用的话 很多新出的芯片其实应用前景都不太好啊
其实我比较注重的就是质量 厂家的信誉以及供货是否稳定
大部分能进入量产的芯片应该都是比较可靠的
大部分需要考虑性价比 但是如果有特殊要求的 还是 要不吝成本的 功能,性能,布局布线,成本等等。 量产应该就稳定了吧 肯定适合的是最好的 尽量选择被广泛使用且经过验证的元器件,以减少开发风险。 选择容易购买且供货周期短的元器件 考虑元器件的市场价格、采购渠道、批量价格因素。 尽量选择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元器件,便于未来升级和维护。 需要的元器件的关键性能参数,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确保所选元件满足系统的性能要求。 考虑元器件的兼容性和可替换性,优先选择具有较多供应商和pin-to-pin兼容型号的元器件。 考虑元器件的静电放电(ESD)和电磁兼容(EMC)特性,以确保产品整体的抗干扰能力。 选择的元器件应该是被广泛使用和验证过的,尽量避免使用冷门或偏门的芯片,这样可以减少开发风险。 首先看功能及性能技术指标是否满足应用,其次看成本、货期、技术支持等。 首先看功能及性能技术指标是否满足应用,其次看成本、货期、技术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