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的那些年 发表于 2023-12-31 13:47

AT32F413网络扩展实践:整合DM9051 SPI以太网模块

最新项目中,我们面对了AT32F413系列芯片没有内置以太网接口的挑战。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我们决定采用外接网络芯片的方式,以DM9051作为我们的首选,通过SPI接口实现便捷的以太网连接。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测试结果。硬件情况:我们采用了AT32F413C8T6作为主控芯片,配合DM9051(QFN-32)以SPI方式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既方便调试,又不会占用太多的I/O资源。


程序操作:我们在DM9051官方例程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修改,通过命令操作DM9051实现TCP连接。这种方式不仅操作便捷,而且节省了大量的开发时间。DM9051的几个特点使得它成为我们的理想选择:
[*]协议栈支持: 官方提供了UIP/LWIP等TCP/IP协议栈。
[*]命令操作: 灵活的命令操作方式。
[*]Socket数量: 8个Socket可供使用。
[*]Buffer大小: 每个Socket可自定义大小,总共16KBuffer。
测试情况:问题:
[*]封装小巧: 适合量产,但手工焊接需要一定技术水平。
[*]资料不足: 官方资料中未提供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对新手不够友好。
优点:
[*]跨平台移植: 官方提供的Demo例程轻松移植到其他MCU平台。
[*]上手容易: 仅需几天即可完成以太网功能的添加。
[*]异常处理丰富: 多种异常处理机制,容易发现并修正连接问题。
[*]传输速度: 约为290kb/s(实测)。
[*]稳定性: 经过长时间压力测试,网络连接非常稳定,未发生丢包情况。

tpgf 发表于 2024-2-1 08:20

那么网络通讯的速度会不会收到串口通讯速度的影响呢

zljiu 发表于 2024-2-1 09:21

有没有可能一个芯片带多个以太网模块啊

tfqi 发表于 2024-2-1 21:55

为什么有些以太网模块可以做服务器端 有些则不可以呢

gwsan 发表于 2024-2-1 22:29

有时候外接以太网模块反而调试更加容易

aoyi 发表于 2024-2-1 23:01

需要在通讯的时候和这个芯片的协议内容一致吧

nawu 发表于 2024-2-1 23:33

刚接触这种应用的时候都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T32F413网络扩展实践:整合DM9051 SPI以太网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