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采样第一个数据不准
最近在做电流采样程序,发现有时第一个采样数据误差很大,大家遇到过吗?怎样解决?望指点。 ADC初次使能后,其内部电容充放电耗时相对较长。当外部驱动能力不足时,就相对比较容易出现首次采样偏差较大的现象。改善方法①主要需要降低外部输入阻抗,以提高外部电路驱动能力,②同时还可以适当增大采样周期,以保障内部电容有充足的充电时间
遇到过,AD、LT 这些知名公司的产品也有这现象。
沙发位的话有道理。
抛弃第一次采样值就行了。 第一个数据一般都是丢弃的 明显第一个有问题,在处理数据的时候丢弃 延时采样或者做一个软件滤波处理。 谢谢诸位的回复,丢掉第一个或软件数据处理一下都可行。 在开始AD采样之前,需要对AD模块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采样速率、采样通道、参考电压等。如果初始化设置不正确,可能导致第一个数据不准确。 如果可能的话,通过校准程序来调整AD转换器的准确性。 通常在程序开始时,可以故意丢弃前几次的采样值,因为它们可能不准确。 在使用电阻分压时,注意电阻值的大小。若电阻值较大,可增大单片机的采样保持时间。 温度变化也可能影响ADC的精度。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内部温度传感器和ADC看门狗,在温度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重新校准ADC。另外,还可以采取措施最小化I/O引脚的串扰 对同一个信号进行多次采样,然后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随机误差。 如果信号源本身存在问题,如信号幅度过大或过小、信号频率过高或过低等,可能导致AD采样结果不准确。 AD转换器的参考电压对其采样精度有很大影响。如果参考电压不准确或不稳定,可能导致AD采样结果不准确 如果采样周期设置得太小,可能会导致采样不准确。采样周期指的是两次相邻采样之间的时间间隔,过短的采样周期可能导致信号未能充分稳定就被采样,从而引起误差。解决方法是在配置ADC时增大采样周期。例如,在STM32微控制器中,可以设置采样时间为71.5个ADC时钟周期。计算公式为:采样时间(微秒) = (12.5 + SamplingTime) / ADC时钟频率(MHz)。 为了提高AD采样的准确性,可以采用软件滤波方法,如滑动平均滤波、中值滤波等。这些滤波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偶然误差,提高采样准确性。 在设备重新上电后,如果立即进行采样也可能导致数据不准确。这是因为ADC模块在上电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预热和校准,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在单片机刚上电时,模拟电源电压可能还未稳定。如果立即进行AD采样,可能会得到不准确的结果。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