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栈溢出的一种检测方法
裸奔的时候,一直担心栈会不会溢出。由于栈的使用量无法估测,导致栈的设置要么过大,要么过小。今天,我想了一种简单的检测方法,可以简单检测栈是否溢出,下面是我的具体的思想。1、查看*.map文件,查找栈顶地址;
2、定义一个全局变量,用于存储栈顶上电时候的数据;
3、在系统参数初始化的时候将栈顶数据赋给第二步定义的全局变量;
4、在系统大循环里面检测栈顶数据是否有变化。
下面将上述的思想用伪代码实现。
在*.map文件中获取栈顶地址,内存地址映射的查看方法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略过;
int main()
{
uint8_t Stack_Flag=0;
/*系统初始化*/
Stack_Flag = *(uint8_t*)0x20000210;
while(1)
{
/*用户代码*/
if(Stack_Flag != *(uint8_t*)0x20000210)
{
/*将某一个标志位置位或将某一个I/O口电平拉高*/
}
}
}
上面就是栈溢出的简单检测方法,实时操作系统可以实时检测栈的使用量大小,具体的实现原理我还没搞懂,待后续研究。
本文中的方法如果将栈顶地址增大,也可以大致的得出栈的使用量,但是工作量太大。
栈设置大一点有啥危害不 实机运行时候有检测的办法吗 在程序中定期检查栈的空间使用情况。可以通过比较当前的栈指针和程序开始时的栈指针来判断栈是否发生了溢出。 在运行时动态调整栈的大小或位置,以检测栈溢出。
在程序开始时,将堆栈指针(SP)初始化为栈顶地址。这通常在程序的启动代码中完成。 在编译期间使用工具分析代码,预测潜在的栈溢出风险。 特别是栈的起始地址和大小需要根据单片机的内存映射文件来确定。 在栈的顶部和底部预先写入一组特定的数据(哨兵值)。这些值应该是唯一的,不会在正常的栈操作中出现。 可以通过查看链接器输出的映射文件(如*.map文件)或使用特定的函数(如在ARM Cortex-M系列中使用__get_MSP()函数)来获取当前的栈指针值。 如果检测到堆栈指针的值超出了栈的分配范围(即低于栈底地址或高于栈顶地址),则可以判断发生了栈溢出。 通过栈的起始地址和栈的空间大小,可以计算出栈的边界地址。栈的边界地址是栈顶地址减去栈空间大小(如果栈向下增长)或加上栈空间大小(如果栈向上增长)的结果。 需要知道栈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这通常可以在链接描述文件(Linker Script)中找到,或者通过查看编译器/IDE生成的符号表来确定。 如果单片机支持硬件栈指针检查或提供了相关的调试工具,可以考虑使用这些工具来更准确地检测栈溢出。 程序开始运行时,将栈顶以上的内存区域(即警戒区)初始化为一个非零值,例如0xAA。 需要查看单片机的内存映射文件(如*.map文件),这个文件通常包含了程序的内存布局信息,包括栈的起始地址和大小。 如果检测到栈溢出,程序应立即采取措施,如记录错误信息、重置系统或进入安全模式。 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定期检测栈边界地址的数据是否发生变化。这可以通过读取栈边界地址处的数据并与之前写入的数据进行比较来实现。 根据单片机的内存配置和应用程序的需求,计算出栈的最大深度。 简单易实现,不需要特殊的硬件支持。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