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idata、xdata、pdata的区别
单片机中data、idata、xdata、pdata的区别data: 固定指前面0x00-0x7f的128个RAM,可以用acc直接读写的,速度最快,生成的代码也最小。
idata: 固定指前面0x00-0xff的256个RAM,其中前128和data的128完全相同,只是因为访问的方式不同。idata是用类似C中的指针方式访问的。汇编中的语句为:mox ACC,@Rx.(不重要的补充:c中idata做指针式的访问效果很好) xdata: 外部扩展RAM,一般指外部0x0000-0xffff空间,用DPTR访问。 pdata: 外部扩展RAM的低256个字节,地址出现在A0-A7的上时读写,用movx ACC,@Rx读写。这个比较特殊,而且C51好象有对此BUG, 建议少用。但也有他的优点,具体用法属于中级问题,这里不提。
startup.a51的作用,和汇编一样,在C中定义的那些变量和数组的初始化就在startup.a51中进行,如果你在定义全局变量时带有数值,如unsigned char data xxx="100";,那startup.a51中就会有相关的赋值。如果没有=100,startup.a51就会把他清0。(startup.a51==变量的初始化)。 这些初始化完毕后,还会设置SP指针。对非变量区域,如堆栈区,将不会有赋值或清零动作。
有人喜欢改startup.a51,为了满足自己一些想当然的爱好,这是不必要的,有可能错误的。比如掉电保护的时候想保存一些变量, 但改startup.a51来实现是很笨的方法,实际只要利用非变量区域的特性,定义一个指针变量指向堆栈低部:0xff处就可实现。为什么还要去改? 可以这么说:任何时候都可以不需要改startup.a51,如果你明白它的特性。
bit是在内部数据存储空间中 20H .. 2FH 区域中一个位的地址,这在DATA的20H以后以字节形式出现,可互相参照。另外加上8051 可寻址 的SFR,但刚刚试过,只是00H--7FH起作用,也就是说当数据有变化时颜色变红,以后的从80H到--FFH就不是位寻址区了,是位寻址的特殊寄存器,如涉及到了可位寻址的那11个当然会有反应。
复位后,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为0000H,内部RAM各单元的值不确定。各功能寄存器的复位值如下:堆栈指针SP的复位值为07H,累加器ACC、寄存器B的复位值为00H,数据指针DPTR的复位值为0000H,而p0、p1、p2、p3四个口的复位值为0FFH。其他SFR如PSW、TCON、TMOD、TL0、TH0、TL1、TH1的复位值也为00H。
wave中是低128字节和高128字节(0-7FH),低128字节是片内RAM区,高128字节(80-FFH)是SFR(特殊功能寄存器)bit则是位于低128字节的20H .. 2FH 区域,即data的20H .. 2FH 区域。
data 内部 RAM 直接区 0x00 ~ 0x7F(128字节) 直接寻址(如 var) 最小且快 最快(CPU 直接访问)
idata 内部 RAM 间接区 0x80 ~ 0xFF(128字节) 间接寻址(如 @R0) 同 data 较快(需寄存器间接)
xdata 外部 RAM 扩展至 64KB(0x0000~0xFFFF) DPTR 寄存器寻址 最大但慢 较慢(需总线访问)
pdata 外部 RAM 分页区 单页 256 字节(需分页) 间接寻址 + 分页 每页 256B 较慢(分页开销) data(内部直接区)
存储在单片机内部的 RAM 中(如 8051 的 128 字节内部 RAM)。
直接寻址:CPU 可直接通过地址访问(如 mov A, 30H)。
速度最快,但容量最小(通常仅 128 字节)。 idata:
定义:在编程中,idata指内部RAM的高128字节,只能通过寄存器间接寻址。
用途:用于存储额外的变量和数据,适合不需要频繁访问的场景。
与data的区别:虽然与data同属内部RAM,但访问方式(间接寻址)和速度(稍慢)不同。 data支持直接寻址,idata和pdata支持间接寻址,xdata通常用DPTR访问。 data:
直接寻址,可直接用地址访问(如 MOV A, 20H)。
idata:
间接寻址,需通过寄存器(如 R0, R1)访问(如 MOV A, @R0)。
xdata:
间接寻址,需通过 DPTR(数据指针)访问(如 MOVX A, @DPTR)。
pdata:
分页间接寻址,通过 R0 或 R1 访问低256字节(如 MOVX A, @R0)。 data:最快但容量最小,适用于小变量。
idata:容量较data大,速度稍慢,适用于较大变量。
xdata:容量最大,速度较慢,适用于大量数据。 data、idata、xdata和pdata在计算机存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存储区域或数据类型 当需要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但又不需要使用整个 64KB 空间时,pdata 可用于存储临时数据 data:由于其存储在单片机内部数据存储器的低 128 字节,且可直接寻址,所以访问速度是最快的。这是因为它直接连接到单片机的内部总线,能迅速地对存储单元进行读写操作。
idata:虽然也是在内部数据存储器,但采用间接寻址方式,所以访问速度稍慢于 data。间接寻址需要额外的步骤来确定存储单元的地址,从而增加了访问时间。
xdata:访问速度最慢。因为它位于外部数据存储器,需要通过外部总线来进行数据传输,这就涉及到更多的硬件操作和信号传输时间,会产生一定的延时。
pdata:访问速度比 xdata 快。由于它只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的一个分页区域,使用的地址线较少,减少了寻址和数据传输的复杂度。 xdata范围: 外部扩展RAM,一般指外部0x0000-0xFFFF空间。 data最快,idata稍慢,xdata最慢,pdata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与idata相同。 优先使用 data:对速度要求高的关键变量。
idata 补充 data:当低128字节不足时,利用高128字节(需硬件支持)。
xdata 存放大数据:如日志、图像等,但需注意速度瓶颈。
pdata 分页优化:需频繁切换外部数据块时,可减少DPTR操作开销。 合理选择内存类型,可显著提升系统性能并避免内存溢出问题。 data用于快速访问内部RAM的低128字节。
idata用于通过指针访问内部RAM的全部256字节。
xdata用于通过DPTR访问外部扩展RAM。
pdata用于分页访问外部扩展RAM的低256个字节。 idata访问速度较data稍慢,因为需要通过寄存器间接访问。
空间比data大,达到256字节。 在51系列单片机中,内存空间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适应不同的存储需求和访问速度。 data和idata位于内部RAM,xdata和pdata位于外部RAM。 外部扩展RAM的单个页面(256字节),通过分页机制扩展访问空间。 在8051架构的微控制器中,data指内部RAM的低128字节,可直接寻址,访问速度快。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