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开发板使用TYPE C接口,CC上接5.1K电阻到地是出于什么考虑你知道吗
Type-C接口的CC(Configuration Channel)线是智能电源管理的核心通道,主要承担三大功能:连接检测:判断线缆是否插入
端口角色识别:区分Host(电源提供方)和Device(电源消耗方)
电源协商:确定供电能力(5V/3A, 15V/3A等)
DFP(Downstream Facing Port):电源提供端(如充电器、电脑)
CC线配置 上拉电阻Rp(典型值:56kΩ/22kΩ/10kΩ)
UFP(Upstream Facing Port):电源消耗端(如手机、外设)
CC线配置 下拉电阻Rd(固定5.1kΩ)
异常情况处理
双电阻必要性:
支持线缆正反插
单电阻配置会导致翻转插入时失效
电阻缺失后果:
无法识别设备类型
不能触发供电
可能损坏设备(未协商直接供电)
布局优先原则:
电阻必须靠近Type-C连接器放置(<5mm)
避免CC走线过长产生寄生电容
仅配置5.1K电阻时:默认输出 5V 电压,最大电流 900mA(USB BC 1.2规范)
若需更高电压(如9V/12V/20V):必须通过 USB PD协议芯片 主动协商
默认供电模式
当设备(UFP)通过5.1K下拉电阻被识**:
无PD协议芯片:DFP(电源端)默认输出 5V
电流能力:通过Rp上拉电阻值表征:
仅需5V供电
直接使用5.1K下拉电阻
从VBUS取电(无需额外电路)
注意:电流不得超过电源端Rp表征的限值
该参数可以在充电头上查看,比如5V3A,5V2A
5.1K电阻的作用:告诉电源端"我是需要供电的设备"
输出电压的决定因素:
默认:5V(由Rp电阻决定最大电流)
可调:需通过PD协议动态协商
设计选择:
仅要5V → 5.1K电阻足矣
要高电压 → 必须增加PD芯片和协议栈 DFP(电源端)默认输出 5V这个的电压可以提升吗? CC线上的5.1K电阻是UFP端的标准配置,用于实现端口角色识别和电源协商。
CC线上接5.1K电阻到地主要是为了实现电源消耗端(UFP)的识别和默认供电设置。这样可以确保设备在没有进行电源协商的情况下,也能以5V/900mA的规格安全供电。
CC线上的5.1K电阻是为了确保UFP(电源消耗端)能够被正确识别。这个电阻值是USB标准规定的,用于区分UFP和DFP(电源提供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