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器件如何通过优化芯片结构和散热设计,提高其功率密度和可靠性?
功率器件(如 MOSFET、IGBT)在高电压、大电流应用场景中,如何通过优化芯片结构和散热设计,降低器件的导通电阻和开关损耗,提高其功率密度和可靠性?我认为可以这样,优化结构:缩短电流路径,提升载流效率
功率器件的电流导通依赖 “元胞阵列”(如 MOSFET 的 MOS 元胞、IGBT 的 IGBT 元胞),元胞的密度、尺寸和拓扑结构是降低导通电阻的核心
高密度元胞设计,通过光刻工艺升级(如深紫外 DUV 多重曝光、极紫外 EUV),将元胞尺寸从传统的 1-2μm 缩小至 0.5μm 以下,元胞密度提升 30% 以上
沟槽型结构替代平面型:传统平面型 MOSFET/IGBT 的电流路径沿芯片表面,路径长、电阻大;沟槽型结构通过在硅片内刻蚀沟槽,将栅极嵌入沟槽底部,电流可垂直通过硅片,路径缩短 50% 以上,导通电阻降低 40%-60%。
超级结结构,针对 600V 以上高压场景,超级结 MOSFET 通过在 N 型漂移区交替掺杂 P 型柱,形成 “电荷补偿” 结构,可在不增加漂移区厚度的前提下提升耐压能力,同时将漂移区电阻降低 80% 以上(传统平面 MOSFET 的漂移区电阻随耐压平方增长,超级结可打破这一规律)。
材料创新,提升载流子迁移率,降低本征损耗
宽禁带半导体替代硅,传统硅基器件在高电压(>1200V)、高温度(>150℃)下载流子迁移率下降明显,而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宽禁带材料的禁带宽度是硅的 2-3 倍,击穿电场强度是硅的 10 倍以上:
相比硅基 IGBT,SiC 的电子迁移率更高,导通电阻可降低 50% 以上;同时开关速度提升 3 倍,开关损耗降低 70%-90%(无硅基 IGBT 的 “拖尾电流” 问题)。
GaN 的二维电子气(2DEG)层载流子迁移率是硅的 2 倍,适合高频(>1MHz)大电流场景(如光伏逆变器、快充),其开关损耗接近零,导通电阻仅为同耐压硅基 MOSFET 的 1/3。
通过调整硅或 SiC 外延层的掺杂浓度梯度(如 “非均匀掺杂”),在靠近漏极(D)侧提高掺杂浓度以降低电阻,靠近源极(S)侧降低浓度以保障耐压,实现 “耐压” 与 “低阻” 的平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