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控制机器人,需要哪些角色?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幻电影中出现的画面正在走进现实,这几年人形机器人异常火热,或许再过几年,人形机器人就能走进千家万户,机器人护工、机器人保姆这些应用场景大有可为。对于人类来说,走路、挥手等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需要众多的关节协同配合才能完成,那么,如果是机器人来说就太难了,这就需要同时控制很多的电机一起联动,而且每个电机的控制又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各种传感器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环境和自身状态信息,从而实现精准控制,下面我们就从控制系统的角度分析一下人形机器人如何精准控制。
1.电机
电机控制器,作为电机控制系统的 “底层指挥官”,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任务。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生成 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 信号就像是电机的 “动力调节器”,通过调节脉冲的宽度,控制电机的电压和电流,进而实现对电机转速和扭矩的精确控制。想象一下,机器人在执行不同的任务时,需要不同的动力输出,比如在缓慢抓取物品时,需要较小的扭矩和转速;而在快速奔跑时,则需要强大的动力支持。电机控制器通过生成合适的 PWM 信号,能够根据任务的需求,灵活地调整电机的工作状态,确保机器人的动作既精准又高效。
2.传感器
作为精准控制的关键环节,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各司其职,共同协作,让机器人能够 “感知” 周围的世界,做出准确的决策。
传感器一般有编码器、惯性测量单元、力 / 扭矩传感器等等。编码器,可分为光学编码器和磁性编码器,是电机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 “位置追踪者”。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简称 IMU),则是机器人的 “姿态守护者”。它通过测量机器人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帮助机器人保持平衡和确定自身的运动状态。力 / 扭矩传感器,特别是六维力扭矩传感器,堪称机器人与外界交互的 “触觉感知器”。它能够测量机器人与外界接触时的力和扭矩,为实现力控制和阻抗控制提供关键数据。
3.控制算法
控制算法,是人形机器人电机控制系统的 “大脑”,决定了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响应能力。不同的控制算法各有千秋,它们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使机器人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
PID 控制算法(Proportional - Integral - Derivative,比例 - 积分 - 微分控制),是一种经典而广泛应用的控制算法。它的原理基于对误差的比例、积分和微分运算,通过调整这三个参数,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在电机的位置 / 速度 / 扭矩闭环控制中,PID 控制算法表现出色。以电机的速度控制为例,PID 控制器首先将电机的实际速度与设定的目标速度进行比较,得到速度误差。然后,根据比例系数(P)对速度误差进行放大或缩小,产生一个与误差成正比的控制信号;积分系数(I)对速度误差进行积分运算,累积误差的历史信息,以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微分系数(D)则对速度误差的变化率进行计算,预测误差的变化趋势,提前调整控制信号,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性能。通过合理调整 P、I、D 三个参数,PID 控制器能够使电机的速度快速、稳定地跟踪目标速度,并且在面对外界干扰时,能够迅速恢复到稳定状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