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欧MCU学习与我的成长
本帖最后由 xys9190 于 2025-9-25 17:27 编辑22年初到罗湖进入这家IC代理公司入职FAE,接触了家电MCU(聚元微、晟矽微),开始写一些智能灯具(吸顶灯)和遥控器(2.4g、433)的案子,还有各种小家电的案子。慢慢了解公司的业务,了解公司的各个同事。做一些技术支持工作,跟原厂工程师学习处理客诉的技巧、烧录IC。工作忙,都是一些事务性的忙碌。
22年底领导决定做电机MCU凌欧的方案,之前有在销售IC但是没有做过方案,整个公司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到今年已经有3年,算是入门电机应用。惊喜自己的成长与同事的陪伴。时间过得太快,都来不及记录。
最初听到做电机方案,心理是恐惧,担心学不会,担心看不懂,担心细节做不好项目量产批量问题,但是担心归担心,开始在网络上收集无刷电机的一切信息与知识点来学习,bilibili,21ic,电子发烧友,电源网,CSDN,博客等等。最初搞不清楚什么是无感,什么是有感,什么是编码器,什么是霍尔。也不清楚电机的运行原理,蒙着头乱撞,看见什么,学习什么,看见什么概念,了解什么概念。了解电机相关专有名词的定义,用在哪里,怎么用单片机实现,有什么优缺点。慢慢的知道了,无刷电机的软件核心就4个核心点,SVPWM,PID,观测器,电机强拖启动。然后根据这些名词去收索视频去学习,去了解。PWM又分为SPWM、SVPWM(七段/5段)、方波这些概念。PID有位置式绝对式两种。观测器有龙伯格、磁链、滑膜、反电动势。电机强拖有VF、IF、高频注入、预定位、初始位置检测、预充电、开环运行,闭环运行(电流环、速度环、功率环)。感觉就是一头乱麻,这些概念都是干什么的?为啥软件要实现这些功能呢?各种查资料,各种搜索。PWM用来驱动电机运行,观测器用来获取电机转子位置,PID用于稳定速度、稳定功率、稳定电流。电机强拖用启动电机。为什么呢?电机观测器依靠反电动势观测角度,零速低速时无法获得角度,所以需要电机启动,PWM输出驱动6个桥臂使电机旋转,一种方式是SPWM正弦调制,一种是SVPWM矢量调制,都是为了获得一个围绕转轴旋转的矢量,只是原理不一样。SPWM通过三相电流正弦波形来合成,SVPWM是通过一系列公式结构矢量一个个来合成旋转矢量。电机控制器的目的就是调制电流和端电压在电机内部形成旋转矢量,牵引电机旋转。PID是一个自动控制原理的概念,是为了稳定系统的运行。核心目的就是稳定速度、稳定电流、稳定功率。消除静差,动态调整。电机启动后,有一定速度后,观测器获取角度,PID稳定电流,稳定速度,稳定功率,将电流和角度输入到SVPWM算法中,调制成目标矢量。不断循环这个过程使电机持续旋转。在这个过程中感谢凌欧工程师给我推荐了一本讲解无刷控制的书籍,里面重点讲解了,CLACK变换,PARK变换,以及逆变换的过程,让我初步了解了电机运行的基本条件。
从最初的恐惧到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概念,了解是自信的源头。此时开始了解了一些凌欧的方案,从电路原理,和软件框架,开始了解电机的调试步骤,测量电阻,相电感,极对数,反电动势常数。学习凌欧准备LEVEL3课程,按说明一步步调试,根据客户的需求做适当的调整,从原理到实践快速上手,这个过程经历了半年多。总结了几个关键点,硬件调试主要检查SVPWM强制输出波形,从MCU端到预驱,到MOS波形要输出正常。第二点是电流采样要有足够的精度,且与SVPWM相一一对应。软件上也有几个点,首先保证基本电机参数正确,示波器/电桥测量后直接填写到代码里,然后是启动参数,这个直接表现决定了他人对这个产品的评价,启动是否有异常,启动是否有声音,启动是否流畅,启动是否反转,这都是他人可直接感受到的,做技术就是要不断精进去解决这些细节上的问题。然后就是处理故障和报警的阈值,这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寿命,硬件过流、软件过流、过压、低压、堵转、缺相、离水空转,能直接防止mos炸管,或者其他异常。最后就是软件框架的应用层速度环、电流环、功率环参数,直接决定电机运行稳定性,也是他人评价性能的直接标准,既要不超调,又要没静差,还得调整快,又不能有震荡。这个调试参数的过程完全都是自己摸索,同时感谢凌欧技术支持工程师的参与和指导,决绝了一些实际项目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思路。
到23年末开始做一些电机的项目,最开始是做风筒,项目一致性很高,所以调试上省事,也不需要去改动算法和一些敏感的参数,适配应用层是我的强项。关注硬件的上文介绍的两个点,软件关注的四个点,电机基本就能转了。边做项目边理解软件的意义,添加按键检测,添加功能模式,添加反向程序,添加显示电路。对风筒应用做一些扩张,后来接了个暖被机的项目,客户做到一半把需求改了大半,客户自己对产品的功能需求不清晰,后来才知道,客户只是一个二手贩子,想白**,我们总结了近几个月的项目成功率,发现很多这种转包的项目,量产率低,所以考虑给客户设置一些门槛收开发费,保证客户有投入,项目量产的概率才会提高。
到24年开始接触风扇灯,了解全球各地对风扇的不同要求,有的不能反转,有的不能打脉冲,都有一个要求价格便宜,电源效率高,做了一系列的项目,风扇对电机要求高了一个台阶,扇叶是可视的,所以有异常立马会被客户察觉到,只能尽量按客户的要求去靠近,不能启动失败,不能启动停顿,要刹车快速反转。应用上有的是通过PWM调速,有的是通过串口,模块化程度高了不少,变成了一个模块,还有灯控,电源和RF,电机控制板,变成了一个零件。
到今年有了一些量产的项目,也在做一些新项目,新应用,熨烫机这种,风筒的一个变种,加了水泵和锅炉。暴力风筒,吸尘器,电推剪。感兴趣可以查看我的飞书文档,里面有项目的详细介绍,可以加我微信与我交流。
https://xcnklj78gkoy.feishu.cn/wiki/space/7548363766912827411?ccm_open_type=lark_wiki_spaceLink&open_tab_from=wiki_hom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