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tory0702 发表于 2013-10-31 14:33

电压AD采样电路中的二极管的作用?

如图,为单片机检测电压的电压采样电路,请问其中最后的两个二极管D5,D8的作用是干什么的?我觉得不用接也行吧

victory0702 发表于 2013-10-31 16:29

没人知道么,菜鸟求教啊

没有名字的我 发表于 2013-10-31 16:38

稳压 整流么。。。同为 菜鸟

victory0702 发表于 2013-10-31 16:47

没有名字的我 发表于 2013-10-31 16: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稳压 整流么。。。同为 菜鸟

这个不可能,这里不需要整流和稳压,我估计是保护或者钳位,但是分析不通

没有名字的我 发表于 2013-10-31 19:23

额。。。还是找 大神吧

lirunze 发表于 2013-10-31 19:32

就是保护对输入电压保护啊,防止电压过高对下一级造成影响啊

luofeng2g 发表于 2013-10-31 19:42

一直也在琢磨这个问题。。。个人觉得应该是钳位的作用,使ADI_V的电压最大只能为VCC+Vd(二极管导通压降);而最小为-Vd。

victory0702 发表于 2013-11-1 08:43

lirunze 发表于 2013-10-31 19: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是保护对输入电压保护啊,防止电压过高对下一级造成影响啊

怎么防止过高,求解释,高了也防不住啊

victory0702 发表于 2013-11-1 08:45

luofeng2g 发表于 2013-10-31 19: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直也在琢磨这个问题。。。个人觉得应该是钳位的作用,使ADI_V的电压最大只能为VCC+Vd(二极管导通压降); ...

和我的看法比较符合

huazi715 发表于 2013-11-1 08:59

唉,这是非常基本的保护电路,高手们应该不屑说这其中道理了。我也不是什么高手。我来说说吧。
这两个二极管是钳位保护的作用,通常这电路后面会接ADC转换芯片,或者是CPU芯片,这两种芯片价格高。供电都是3.3V或者5V。所以不保护很容易烧毁。
工作原理是:当AD1_V的电压高于VCC+4148的导通电压时,D5导通,将高于的电压钳位掉。当AD1_V低于4148的导通电压时(因为二极管反接),D8导通。将其低于的部分钳位掉。
你后面的ADC输入范围应该是0到VCC,这样就可以保证AD1_V的信号幅值始终保持在(VCC+4148导通电压,- 4148导通电压)。

victory0702 发表于 2013-11-1 09:20

huazi715 发表于 2013-11-1 08: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唉,这是非常基本的保护电路,高手们应该不屑说这其中道理了。我也不是什么高手。我来说说吧。
这两个二极 ...

恩,对的,和7楼说的一样,我也是认为是钳位保护的因为困惑是根本不可能出现负电压的情况,所以D8是没用的,谢谢你的回复,以后还望多多指教

victory0702 发表于 2013-11-1 09:20

huazi715 发表于 2013-11-1 08: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唉,这是非常基本的保护电路,高手们应该不屑说这其中道理了。我也不是什么高手。我来说说吧。
这两个二极 ...

恩,对的,和7楼说的一样,我也是认为是钳位保护的因为困惑是根本不可能出现负电压的情况,所以D8是没用的,谢谢你的回复,以后还望多多指教

江枫渔火 发表于 2013-11-1 10:31

就是钳位二极管,使输入控制在两个电位之间。别想多了。
但是你运放输出直接与后面二极管相连,如果运放的供电电压比二极管那个VCC高的话,实际上即使保护了二极管后面的AD,但是二极管本身承受了痛苦也较大。好在运放的输出能力不强哪怕输出短路都无所谓。

主要是防止开机瞬间,运放输出的不确定性,损坏娇贵的AD~

POGOPLANE 发表于 2013-11-1 11:15

victory0702 发表于 2013-11-1 09: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恩,对的,和7楼说的一样,我也是认为是钳位保护的因为困惑是根本不可能出现负电压的情况,所以D8是没用 ...

我觉得也不能完全说D8没有用···极端情况下··输入信号产生下冲··那就有负电压出来了··所以D8有他存在的道理。

thw01 发表于 2013-11-1 11:48

建议楼主结合实际的行业理解其中的标准要求,就能明白D8存在的道理了。

wangchu426 发表于 2013-11-1 13:49

本帖最后由 wangchu426 于 2013-11-1 13:54 编辑

书上这么说的。
当电路在高速运行时,
在源和目的间的阻抗匹配非常重要。因为错误的匹配将会引起信号反馈和阻尼振荡。过量
的射频能量将会辐射或影响到电路的其他部份,引起EMI(电磁兼容性)问题。信号的端接有
助于减少这些非预计的结果。
信号端接不但能减少在源和目的之间匹配阻抗的信号反馈和振铃,
而且也能减缓信号边沿的快速上升和下降。
有很多种信号端接的方法.
极限过冲;二极管振铃.。D1和D2用来限制来自负载的过多信号反射量。与Thevenin端接方法不一样
,二极管不会影响线性阻抗。对这种端接方法而言,选择Schottky和快速开关二极管是比
较好的。
这种端接方法的优点在于不用已知Z0的值,而且还可以和其他类型的端接方法结合使
用。通常在MCU的内部应用这种端接方法来保护I/O端口。

wangchu426 发表于 2013-11-1 13:51

本帖最后由 wangchu426 于 2013-11-1 13:53 编辑

大概这样的就不需要接

huhuashizhe 发表于 2013-11-1 14:29

钳位保护,学到一招实用的了

chaorendai 发表于 2013-11-16 11:06

应该就是用来做钳位的

xzliu 发表于 2013-11-16 15:13

这电路画的真是狗屎,
1.如果BAT不高于运放的供电电压12V,D9是没有必要的;
2.运放输出后面的2个电阻去掉,运放的输出驱动能力足够强,没必要带个负载;
3.如果运放输出12V,经过上来二极管或单片机内部的上拉二极管,就会形成电流环路,虽然运放的驱动能力不是很大,但这是错误的状态;
4.运放的输出直接接单片机的IO口?这个电路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不好,最好加个RC缓冲。
5.通常单片机IO口内部有上下拉二极管,外置的完全没有必要。

另外,单片机AD口本来就是高阻输入,没必要用运放缓冲,为防止R13错焊或短路,可在分压后加一级RC缓冲。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电压AD采样电路中的二极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