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SWANG
发表于 2014-2-10 21:52
chunyang 发表于 2014-2-10 18: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上至强吧,别用i5、i7这些没性价比的货。同样价格下,至强比i7快,就是没有整合GPU。专做有限元分析计算 ...
谢谢提醒,原本打算上个I5的,I5的好贵啊。
雪山飞狐D
发表于 2014-2-10 22:26
I5不算贵了,因为带了一个不错的显卡,还稳定,要是觉得贵的话推荐你选I3-4130t 35W的,跟笔记本差不多,电费一个月都能够省好几十的
chunyang
发表于 2014-2-10 23:43
ALISWANG 发表于 2014-2-10 21: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提醒,原本打算上个I5的,I5的好贵啊。
用买i5钱足以买个赛扬G1820加一块SSD,一般应用,后者的表现秒杀前者。同样的投入换得更好的使用感受,何乐而不为?
chunyang
发表于 2014-2-10 23:49
雪山飞狐D 发表于 2014-2-10 22: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I5不算贵了,因为带了一个不错的显卡,还稳定,要是觉得贵的话推荐你选I3-4130t 35W的,跟笔记本差不多, ...
这不是贵不贵的问题,而是值不值得和性价比的问题。如果追求显卡性能,去买AMD的A10,i3的价格但比i7的整合显卡还快。即将上市的新一代AMD APU,特别是新的A10系列,其内部整合GPU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支持4屏4K,支持无线4K显示,内带高保真声卡,CPU虽然不如i5,但也有i3的性能,如果有软件完美的支持通用运算,借助GPU的强大计算能力弥补一下CPU,就是强计算环境也能完爆i5了。
chunyang
发表于 2014-2-11 00:00
keasy 发表于 2014-2-10 21: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倒是和春阳大牛的贴子前后呼应了
其实,做个“黑箱测试”,就常规应用而言,可以轻松证明“CPU计算能力过剩”的结论。事实上,Intel、AMD都已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最近几年,新一代CPU推出时,同频、同核心、同线程数CPU的处理能力通常只提升了几个百分点,根本就是聊胜于无,改进的主要地方是在GPU性能、功耗控制以及集成更多功能方面上。
雪山飞狐D
发表于 2014-2-11 00:41
本帖最后由 雪山飞狐D 于 2014-2-11 01:14 编辑
赛扬G1820加一块SSD, 跟I5+单碟1T的新硬盘(速度150M+),只要把自动降频的关了,实际感受还是I5的爽,G1820会卡的,比如说开着大图,大程序的编译器,开着几份比较大的PDF资料,同时又听着歌挂着两个以上的Q,上着网页N多flash查资料,G1820是阉割很多的集显,只有10EU,必卡死,多任务需要四核,SSD还是不够容量,还是要加回机械,两套价格也就差几百,一顿跟朋友的饭钱,何必呢,工作心情和效率远不值这几百???
而且过两年新出的软件必然比现在的卡,现在赛扬貌似勉强够用,过两年到时候必要会出现系统不卡,软件卡的局面,又要全部换掉,而I5却可以撑很久,最实际的例子就是第一代I7 920,当时配的低端机现在基本都换过一代了,而920撑到现在仍然用得很爽,最后一算,居然价格也差不多,再远一点就是当时的"I5" E8400,当时的低端代表是E3300,就我实际碰到的机器,E3300已经不能应付PCB画图了,卡得难受,只能上上网,开Q都慢,用IE都卡,只能用CHROME,而E8400的机器现在的体验相当与现于的G1820,勉强还可以
keasy
发表于 2014-2-11 09:17
chunyang 发表于 2014-2-11 00:00
其实,做个“黑箱测试”,就常规应用而言,可以轻松证明“CPU计算能力过剩”的结论。事实上,Intel、AMD ...
我现在用的电脑是七年前买的。但我车间里有台电脑是1998年买的,画板、编程、烧片子,好用得很。更极品的是我朋友公司里有台92年的长城,只用foxbase(也可能是dbase),跑得也挺欢的
keasy
发表于 2014-2-11 09:19
chunyang 发表于 2014-2-11 00:00
其实,做个“黑箱测试”,就常规应用而言,可以轻松证明“CPU计算能力过剩”的结论。事实上,Intel、AMD ...
对作些小开发的普通电工来说,十年前的CPU计算能力就足够了
liang5319
发表于 2014-2-11 09:33
加上固态硬盘之后,就体会到很多人说固态硬盘的高速不是吹出来的。。
小嘿
发表于 2014-2-11 11:51
台式机耗电,还是笔记本最实际
受不了了
发表于 2014-2-11 14:56
做个记号先
PowerAnts
发表于 2014-2-11 16:40
keasy 发表于 2014-2-10 21: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倒是和春阳大牛的贴子前后呼应了
我的PC1是工作机, 开几个PDF, 挂两个QQ, 开几个BBS, 再开ORCAD+PADS, 拖两个显示器, 没任何压力, 感觉不到慢; PC2在工作室用, 8小时之外不上网, 只开几个PDF, ORCAD, PADS, 也没有压力. 上网本出门才用. 我们家小孩装教育软件和看动画片的电脑, 倒是新电脑
chunyang
发表于 2014-2-11 18:07
雪山飞狐D 发表于 2014-2-11 00: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赛扬G1820加一块SSD, 跟I5+单碟1T的新硬盘(速度150M+),只要把自动降频的关了,实际感受还是I5的爽,G18 ...
过去的经验不能拿到今天,过时了。而且你说的你试过么?我可是试过,而且试了大半年并且用了很多方法测试才得出此结论。而且,就你举的例子,开销的主要是内存,很多人用低端CPU时一切配置都很低,包括内存容量,这是会误导人的。要测,除了CPU和SSD,其它的完全相同,不考虑那些重CPU负荷的应用,只基于常规,在内存未耗尽的前提下,别说你的i5,就是i7也一样在赛扬+SSD面前败下阵来,不信,自己去测。
现代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对内存的需求越来越大,忽视了内存只看CPU得出的结论其实不过荒唐而已,Intel敢把第四代Core i的轻载主频一律调低到800Mhz就已经充分说明了。
判断CPU能力是否不足的唯一前提是在内存容量充分之下的CPU占用率,占用率经常超过80%才说明该选择更快的CPU。就一般的应用,就是上一代的赛扬G1610,在8G内存下,常规应用的CPU平均占用率只有1%-20%间,平均不到10%。
还有一种情况可能会造成对CPU能力的误判:操作系统未优化且存在大量垃圾。
chunyang
发表于 2014-2-11 18:18
Windows的内存管理机制是当内存容量不足时会自动用硬盘空间来“模拟”,这个时候需要CPU的介入,也就是说,当内存撑爆了,CPU的占用率会明显上升,这时CPU的性能才显得重要。事实上,这种情况下已经进入“重CPU负荷”态了,当然CPU越快感受越好。不过,别忘了,我们给出的前提是“轻CPU负荷”。
chunyang
发表于 2014-2-11 19:06
雪山飞狐D又在偷换概念!
“编译一个大软件或者其他大活,赛扬用3分钟,I5用了1分钟”
——这个已经是重CPU负荷应用了,经常编译这样的大软件,显然不符合我写此帖的前提。
“笔记本用了16G内存,公司用,家里的是8G的I7,明显是I7可以猛开程序猛干活,笔记本的I5却不行,不能猛来”
——笔记本的结构和台式机不同,CPU性能、内存吞吐速度明显不如台式机,特别的,硬盘速度慢的多,而且广泛的节能措施也会拖累系统。不过别忘了,我们讨论的是台式机不涉及笔记本。
绝大多数电子工程师极少会用到重CPU负荷的应用,“绝大多数”显然不是全部,对于不同需求的,自然应该先满足需要,而不是不管、不顾前提的为争论而争论。我在楼主帖里已经明言了前提并进行了需求分析,而且反复强调这一点。在回帖中,对于那些重CPU负荷的需求我也建议应该上性能更好的至强甚至工作站而非i5、i7。
xukun977
发表于 2014-2-11 19:13
雪山飞狐D 发表于 2014-2-11 00: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赛扬G1820加一块SSD, 跟I5+单碟1T的新硬盘(速度150M+),只要把自动降频的关了,实际感受还是I5的爽,G18 ...
俺上面说过了,楼主所说成立前提是"休闲娱乐"类的应用,你这个不在该范畴。
chunyang
发表于 2014-2-11 19:25
xukun977 发表于 2014-2-11 19: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俺上面说过了,楼主所说成立前提是"休闲娱乐"类的应用,你这个不在该范畴。
...
电子工程师的日常工作难道也是“休闲娱乐”么?绝大多数电子工程师的日常工作是设计电路、PCB,编写嵌入式软件,调试系统,阅读、撰写技术资料和演示文稿等等,这些都是轻CPU负荷类应用。而要在“休闲娱乐”上较真,玩大型3D游戏和大脚本网游可是不折不扣的休闲娱乐,这个可是重CPU负荷+重GPU负荷类应用。另外,看4K高清视频这样的休闲娱乐活动对CPU和GPU的要求也较高,这个AMD的APU倒是能够轻松满足,虽然其中低端型号的CPU性能还不如赛扬。
休闲娱乐很可能对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要求更高,顶级PC配件的最大消费人群其实是那些所谓“骨灰级”的游戏玩家。
xukun977
发表于 2014-2-11 19:26
实际上配什么样电脑,根据实际工作内容来确定最有针对性。
比如实际工作中,电脑干的最重的活是跑Pspice,那么根据软件手册上提供的推荐配置配就行了,多留点余量,来应对可能的软件升级。
chunyang
发表于 2014-2-11 19:41
xukun977 发表于 2014-2-11 19: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实际上配什么样电脑,根据实际工作内容来确定最有针对性。
比如实际工作中,电脑干的最重的活是跑Pspice, ...
这个说的不错,所以,我在楼主文中特别声明了“想得到一台最佳性价比的计算机,需要先分析需求”。
雪山飞狐D
发表于 2014-2-11 20:31
本帖最后由 雪山飞狐D 于 2014-2-11 20:32 编辑
好吧,要用性价比来平衡的话我推荐一个 APU A10-5700 ,65W,集显没缩水,比I3便宜,散片只要500大洋,显卡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