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zhi 发表于 2007-4-2 13:47

简单点

可以说是单片机本来的驱动能力就够小的了,现在驱动三极管需要的更小,所以要加下限流电阻。是这么理解的么?

tcy65 发表于 2009-9-13 19:36

    单片机的IO口形式一般有图1、2、3的形式。对于图1,由于是互补型输出,既可以“拉”电流,也可以“灌”电流,所以不管采用图4还是图5的形式都可以(但是,拉与灌的电流也是不一样的,设计时 ...
dontium 发表于 2007-3-6 19:51 https://bbs.21ic.com/images/common/back.gif学习了。。。

cuncaoxin2006 发表于 2009-9-14 00:30

学习了

huangyunfa 发表于 2009-9-19 16:10

用了好多次,很少考慮這些問題.......

gaohq 发表于 2009-9-19 19:32

9楼图中的图5应该补充下,那个R?应远远小于串在基极上的那个电阻。

gaohq 发表于 2009-9-19 19:34

图4中的R?应该远远大于串在基极上的那个电阻。

1988 发表于 2009-9-20 21:16

受教了

bioe 发表于 2009-9-27 16:33

学习

QuakeGod 发表于 2009-9-29 03:59

51单片机的上拉电阻不是一个电阻,而是几个MOS管,是动态上拉的,为了省电,
几个MOS管分为强上拉,弱上拉和极弱上拉。
如果口状态是0,那么弱上拉关闭,只保持极弱上拉导通,
在接三极管输出的时候,如果不加限流电阻,会使口状态变成0,导致弱上拉关闭,输出电流更小。
而且,输出在从0变成1的时候,强上拉会导通一下,使口迅速翻转,而由于没有限流电阻,可能会使那个MOS管烧掉。

殷华 发表于 2009-9-29 22:00

单片机的IO口高电平的驱动能力的确不强,这也是需要加一个三级管来增强驱动能力的原因。因为三级管基极所需的电流很小(mA级),所以该电路中需要加一个电阻来分压限流。...
smileage 发表于 2007-2-28 12:20 https://bbs.21ic.com/images/common/back.gif



极有道理

xmjroyal88 发表于 2009-10-6 15:50

在三极管前面再加一个下拉电阻.

青青草原 发表于 2009-10-11 16:02

io 一般灌电流,拉电流的驱动弱

zj0203 发表于 2009-10-16 20:26

R?加时有必要的,这里有下拉的作用,出于可靠性的考虑,避免因外界干扰等因素误是三极管导通

TopV 发表于 2009-11-18 20:11

每次看帖都有收获哦
多谢

ccxlslr 发表于 2009-11-23 11:23

呵呵,三极管用的电流较小,同时没有的话,像PIC中档机,就会出读--修改--写错误!
也就是IO本来输出是5V,你不用电阻,就只有0。7左右

nilizhi 发表于 2009-11-24 08:37

:victory:不虚此行

wplhd 发表于 2009-11-24 08:59

限制电流的,一般表现不出来,我以前在做恒流源时影响是很大的。

chunk 发表于 2009-11-24 10:41

我顶29楼

jwwhy 发表于 2009-11-27 09:14

直接用个mOS.

工大1号 发表于 2009-11-27 18:11

对于51单片机,在电流较大的情况下经常会遇到三极管基极电流不够用,这时三极管的基极不应该串入电阻,应该用一个电阻接到基极与正电源之间,可以增强电流.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单片机IO口驱动三极管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