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ic电子技术开发论坛

标题: 热烈庆祝本大师的四级放大电路胜利研制成功 [打印本页]

作者: OTB    时间: 2017-2-14 22:56
标题: 热烈庆祝本大师的四级放大电路胜利研制成功
本大师的4级放大电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作者: 戈卫东    时间: 2017-2-15 01:41
没过几天,又加一级
作者: captzs    时间: 2017-2-15 08:52
就象唱“西游”,《敢问路在何方?》
作者: xukun977    时间: 2017-2-15 08:55
等那个3级放大器扯到1k楼再重开帖多完美?

作者: renxiaolin    时间: 2017-2-15 09:01
什么情况呀
作者: renxiaolin    时间: 2017-2-15 09:03
xukun977 发表于 2017-2-15 08:55
等那个3级放大器扯到1k楼再重开帖多完美?

那你对大师的帖子没看呀,那人家的那个帖子早上1k啦
作者: renxiaolin    时间: 2017-2-15 09:04
那你这次咋没说谢谢大家呀  
作者: xukun977    时间: 2017-2-15 09:33
renxiaolin 发表于 2017-2-15 09:03
那你对大师的帖子没看呀,那人家的那个帖子早上1k啦

1000楼被auto抢去了,早知道我自己顶5楼就行了。

光说不练假把式!最近两天准备材料,发现可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腊!根本原因是大家本科基础都不好!大师也只懂点皮毛概念,其他人就不说了!


作者: preety110    时间: 2017-2-15 09:41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款收音机是七级放大电路的,德胜收音机也是吧。
作者: xukun977    时间: 2017-2-15 09:42
一个基础雄厚的电子类本科生,要经过两年半的微积分训练,一年的电磁场理论训练,以及两年的线性系统理论培训!

有了这3个基本功,才能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
否则,终生沉浸于皮毛概念,难以自拔!


作者: nethopper    时间: 2017-2-15 11:46
不好,大师进入了这样一个死循环...
int i, j;
for (i=3,i<∞, i++)    //i为放大器级数
{
    printf("热烈庆祝本大师的%d级放大电路胜利研制成功",i);       //打印标题
    for(j=0, j<=1xxx, j++)     //j为楼层数
    {
         printf(我一言);
         printf(你一言);
         printf(他一言);
    }
}
作者: OTB    时间: 2017-2-15 12:40
本大师的4级放大电路的优异性能可以通过如下仿真数据说明。


作者: oayzw    时间: 2017-2-15 13:09
热烈庆祝大师的四级放大电路胜利研制成功刷屏
作者: 619888476    时间: 2017-2-15 14:09
恭喜
作者: qin552011373    时间: 2017-2-15 15:54
热烈庆祝大师的四级放大电路胜利研制成功刷屏

作者: winterchen20    时间: 2017-2-15 16:00
占楼。。。。
作者: lfc315    时间: 2017-2-15 16:52
怎么落后了,不是应该往两级努力么?
作者: zhsymy    时间: 2017-2-15 16:56
广东人民发来贺电!
作者: OTB    时间: 2017-2-15 16:57
这是负载4欧姆的情况。

如果负载开路。

那么SR显然大于160V/us。

毫无疑问。

本大师的4级放大电路属于专用的放大电路。

而运放类的属于通用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本质上是专用的。

但你也可以用通用的。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2-15 17:04
Welll。

显然本大师的4级放大的开环放大倍数为100DB。

转折频率为10K。

通常运放类会把这个10K压缩到100hz。

5532可以做到1K。

那么运放类,包括5532在内,都是属于积分补偿的设计理念。

对于专用放大电路来说。

这相当过时。

所谓的NMC的补偿。

其实仅仅限于可以不震荡。

虽然NMC补偿可以获得一定相位裕量。

但SR和带宽的大幅降低显然违背了高速高精度的原则。

谁说放大电路的设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早已成熟?

是教科书及其受害者们说的吧?

显然本大师的设计技术完全不在教科书受害者们的数据库中。

再次感谢大家! 
作者: 世界心    时间: 2017-2-15 17:20
热烈庆祝大师的四级放大电路胜利研制成功刷屏
作者: strang    时间: 2017-2-15 17:25

热烈庆祝大师的四级放大电路胜利研制成功刷屏

作者: OTB    时间: 2017-2-15 17:34
Well,Well,Well。

Nothing is unlimited。

Even a bird is subject to sky。

如果CFB真的做到了很高的SR和带宽。

那么其直流工作点必定无法被计算。

事实上CFB压根不存在直流工作点。

有无直流工作点是区分受限制型放大电路和非限制型放大电路的重要标志。

如果没有或无法计算直流工作点,那么这个放大电路就是高速的,只受电源电压的限制。

CFB没有电流元,只有唯一的电源电压的限制。

CFB的直流工作点无法计算。

然而这么简单的道理。

本大师早就看出来了。

而教科书及其受害者们则是一无所知。

也就是说。

国产教科书及其受害者们都不知道提出计算CFB的直流工作点的问题。

当然了也不能责怪国产教科书及其受害者们。

因为CFB就是无法计算直流工作点。

所以以国产教科书及其受害者们不懂装懂的性格。

自然它们永远也提不出CFB为何没有直流工作点的问题。

而运放类的CFB的设计者。

确实做到了1000G的CFB和很高的SR。 

其实主要的功劳归功于运放类的IC的面积很小,其内部的分布电容是用几个fP来形容的,与没有分布电容几乎没有区别。

如果分布电容极小,那么即使分立器件的晶体管,也依然可以做到很高的带宽和SR。

当然了,运放IC的CFB其实主要是沾的内部分布电容非常小的光。

而不是沾电流反馈的光。

再次重申。

CFB的直流工作点是无法被计算的。

同时也是不存在的。

但存在一个最大不可能超过的电流。

事实上,CFB工作的时候,其内部的直流静态电流,是高速变化的。

但对于输出的中点电压的影响几乎没有。

因为直流中点电压的存在,是被大环路反馈所抑制。

但内部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极大。

因为CFB之类的不可能存在固定不变的直流工作点。

但这也正是其能高速的原因。

不存在或无法计算直流工作点就是高速运放的充分必要条件。

完全不考虑直流工作点的电路。

就是小信号的线性等效电路了。 

对于直流工作点考虑的越少,则越高速。

所谓的VFB,因为有电流元,长尾电流元。

所以直流工作点必定可以被计算同时几乎唯一的而且几乎不存在变化地存在着。

这同时说明,一个明显存在直流工作点的VFB,必定就是低速的,但可以高精度。

与CFB等不存在直流工作的放大电路相比。


作者: OTB    时间: 2017-2-15 17:43
CFB的设计者。 

会把那2个唯一的2个电流元的电流设计的非常小。

以保证其他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不至于过大。

例如把输入的那2个电流元的电流设置在10uA。

那么其他三极管的最大电流也就是不可能超过1mA了。

如此即可保证CFB的IC运放的功耗低于某个不大的数值,起到了CFB运放IC不致于过载过热的可能。

CFB是不存在直流工作点的。

即使存在,也是没有稳定的固定的数值的。

所以CFB的直流工作点就是大幅变化的,但对于输出电压和电流来说没有影响。

因为大环路反馈的原故。

CFB的直流工作点可以稳定,但却无法被精确计算。

同时即使存在,也是大幅变化的,例如随电源电压和稳定大幅变化。

也就是说其中的一个三极管,可以是1mA的Ic电流,但是温度和电源的变化,可以导致1mA电流变成10mA。

即CFB存在直流工作点,但其经常变化,而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值。

凡是存在精确直流工作点的电路,都不可能高速。

否则就可以高速。 


作者: zhuyemm    时间: 2017-2-15 23:25
恭賀新春,恭賀大师
作者: batiafu    时间: 2017-2-18 18:18
xukun977 发表于 2017-2-15 09:42
一个基础雄厚的电子类本科生,要经过两年半的微积分训练,一年的电磁场理论训练,以及两年的线性系统理论培 ...

怎么训练呢
作者: OTB    时间: 2017-2-19 11:55
关于直流工作点的问题。

那么运放类的电路,都是存在直流工作点的。

运放使用长尾电流元之后,直流工作点就都存在了。

但CFB是不存在直流工作点的,不存在可计算的直流工作点。

从而其工作点是大幅变化的。

而且连ClassAB电路都存在直流工作点。

ClassAB电路因为是2个互补的维德勒电流元,所以直流工作点可以计算。

从而运放类电路成为彻头彻尾的可计算工作的电路。

但CFB却不存在可计算的直流工作点。


作者: OTB    时间: 2017-2-19 15:30
这个电路是无法计算直流工作点的。

除非Q1,Q2的发射级电阻足够大,才能进行较准确的猜测,而不是计算。

这个电路就是CFB的输入级,而且还是许多运放采用的输出级。

[attach]808666[/attach]
作者: OTB    时间: 2017-2-19 15:38
对于运放来说,采用这个输出电路。

通常都是因为输出负载电阻足够大。

那么就可以猜测其最大不可能超过的电流。

对于功率放大来说,因为负载电阻很小,所以就很难猜测了。

当然精确的电路方程是存在的,SPICE也是可以计算共做点的。

但是因为电流大,所以Vbe经常变换,而且随温度变化,那么直流工作点就是大幅波动的。

输出电流可以从几个mA变化到几个A。

这是不奇怪的。

所以只有那个维德勒电流元,也就是互补的维德勒电流元,即ClassAB的偏执电路其实就是一个标准的维德勒的互补电流元。

是可以精确计算电流的。

这就是为何互补的ClassAB的维德勒电流元的输出电流的变化很小的原因,即时温度变化大,也不会像CFB的输出电路难以的变化极大。


作者: OTB    时间: 2017-2-19 15:39
本帖最后由 OTB 于 2017-2-19 15:44 编辑

[attach]808668[/attach]

所有的教科书和学术界。

都没有发现CLassAB的偏执电路其实就是互补的维德勒电流元的事实。

这是本大师发现的。

版权所有。

盗版必纠。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2-19 15:50
是维德勒电流元要求二极管和三极管进行热耦合的。

就是微电流的维德勒电流元,也是这样要求的。

虽然大功率输出方式,即使维德勒电流元的静态电流,也是温度变化较大的,但比其任何输出电路的变化都小的多。

这就使CLassAB也就是互补维德勒电流元的真实工作原理,也是大面积普及的原因。

但学术界和教科书从来就没有意识到。

是本大师的教导令所有教科书的受害者们恍然大悟的。

再次感谢大家!
作者: shalixi    时间: 2017-2-19 19:28
开新帖啦,祝贺。
作者: OTB    时间: 2017-2-21 21:47
有人想见识一下本大师的修为。

Well。

那就如图所示吧!

但愿学术界和产业界以及教科书的受害者们能看得懂。

即使产业界的IC们能看懂,他们也不会这么做的。

然而这是唯一概念正确的做法。

此电路版权所有。

盗版必纠。

谢谢大家!

[attach]809838[/attach]
作者: OTB    时间: 2017-2-21 21:54
如图所示是概念正确的电路。

[attach]809840[/attach]
作者: OTB    时间: 2017-2-21 21:57
如图所示是概念错误的电路。

但被广大的商业功放和运放所采用。

再次感谢大家!

[attach]809842[/attach]
作者: OTB    时间: 2017-2-21 22:16
如图所示;

[attach]809852[/attach]
作者: OTB    时间: 2017-2-21 22:29
king5555 发表于 2017-2-21 22:17
这样就代表上次的电阻跨接在二极管中点和OUT之间是欠妥的。这次从OUT移到公共点,具有稳定OUT靜态零电位 ...

没有什么欠妥与否的问题。

明白人自然明白。

不明白的自然也不会明白。

明白了38楼在说什么。

就都明白了。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2-21 22:30
king5555 发表于 2017-2-21 22:17
这样就代表上次的电阻跨接在二极管中点和OUT之间是欠妥的。这次从OUT移到公共点,具有稳定OUT靜态零电位 ...

没有什么欠妥与否的问题。

明白人自然明白。

不明白的自然也不会明白。

明白了38楼在说什么。

就都明白了。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2-21 22:34
38楼的图代表了2种极端的情况。

那就是开环放大倍数最大和几乎最小的情况。

正确的电路,开环放大倍数最大。

错误的电路,开环放大倍数最小。

那么还有一种中间的情况。

介于2者之间。

只有聪明人,在本大师的教导下,才能知道这个中间的情况,是怎样的电路。

再次感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2-21 22:36
 正确的电路的音质效果为纯正和有力度。

但貌似有点过于有力度和就算纯正。

而错误的电路,非常松散,也许其他人都能接受。

但本大师习惯了正确的做法,对于错误电路的音质效果,无法接受。

太松散而不是正确的那种纯正。

而中间电路,则是介于2者之间。

即有一定的力度,同时也有松散的效果。

是更好的音乐味道。


作者: OTB    时间: 2017-2-22 20:33
正确做法的电路的电压波形成三角波状。

而错误电路波形则是类似正弦的梯形波。

而本大师的电路,则是几乎纯正的正弦波。

这说明晶体管声的问题,已经被本大师解决。

也就是说,ClassAB偏执电路的晶体管声音问题,已经本大师所解决。

这绝不是开玩笑。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2-22 20:46
如图所示:

[attach]810504[/attach][attach]810506[/attach][attach]810508[/attach]
作者: OTB    时间: 2017-2-24 17:45
Strange strange。

加大滤波电容,通常音质不会像耐听的方向变化。

而是变得更柔和,其实给人感觉就是更肉了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2-24 17:49
本大师认为2个6800uF就不错了

而商业功放只用4700uF。

如今的中国人依然停留在做法用风箱和烧柴火的方式上。

出门依然就是骑自行车或赶马车。

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说。

一个起码的生活常识就是。

你赶马车或骑自行车的速度越快。

那么就会越慢。

即使用风箱给灶台煽风点火。

依然不能太速度快。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即使滤波电容也要适可而止。

而绝对教科书及其受害者们所认为的。

越大越好。

再次感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2-24 17:57
类似于GBW的增益带宽积。

那么对于滤波电容来说。

依然存在容量音质积的概念。

对于滤波电容来说。

容量越大那么谐波就频率低。

而容量小的电容则产生更高频率谐波。

低频的谐波令人感觉低频过于丰富。

也就是柔和和肉了。

而高频的谐波则给人更清晰的感觉。

把功放的负载当作电阻。

不能发现问题的。

而喇叭则是不同的输入就产生不同的效果。

而这都是人们能明显感觉到的。

任何一点的谐波,喇叭都可以令人感觉明显的表现出来。


作者: OTB    时间: 2017-2-24 18:01
喇叭不存在保真与否的问题。

高保真是学术界和教科书的受害者们想当然的东西。

是完全不值一提的完全错误的东西。

而且还是对于喇叭一无所知的体现。

事实上也是对电源一无所知的体现。

电源谐波永远存在。

不可能被消除。

任何有中国人的风箱灶台和骑马车或自行车的生活常识的人。

都能理解。

唯独教科书的受害者完全永远都是一无所知和想当然。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1 11:23
Well。

关于所谓的CFB的反馈电阻问题。

显然所有的CFB电路都是电压串联负反馈。

之所以2个电阻Rg和Rf是固定的。

仅仅就是因为静态工作点的需要。

这2个电阻的不同数值。

会导致很大的静态直流工作点的大幅变化。

也就是说这2个电阻RfRg是参与直流工作点的稳定工作的。

不同数值导致不同的工作点。

然而教科书和学术界多年以来并没有发现这个事实。

谢谢大家! 
作者: renxiaolin    时间: 2017-3-1 17:32
单级和两级放大电路是稳定的,而三级或三级以上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只要有一定的反馈深度,就可能产生自激振荡,因为在低频段和高频段可以分别找出一个满足相移为180度的频率(满足相位条件),此时如果满足幅值条件|AF|=1,则将产生自激振荡。因此对三级及三级以上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必须采用校正措施来破坏自激振荡,达到电路稳定工作目的
作者: OTB    时间: 2017-3-1 22:40
renxiaolin 发表于 2017-3-1 17:32
单级和两级放大电路是稳定的,而三级或三级以上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只要有一定的反馈深度,就可能产生自激 ...

这都是教科书的概念。

教科书及其学术界未必真懂如何进行稳定补偿。

那么本大师经常教导你们说。

贝塞尔特性可以作为一个稳定补偿的指标来使用。

当今的人们还都不可能意识到。

自控的那种所谓的补偿。

让穿越频率附近-20db/10倍频穿越的做法。

应该可以用贝塞尔特性进行解释。

当然自控届并没有对他们经常用的频率补偿方法的理论依据进行说明。

因为自控届和模拟电路届都是一样的。

都是教科书的受害者。

是不可能了解真实的补偿机理的。

尽管补偿机理非常简单。

但教科书和学术界就是不懂。

谢谢大家!
作者: damifan    时间: 2017-3-3 14:46
OTB 发表于 2017-3-1 22:40
这都是教科书的概念。

教科书及其学术界未必真懂如何进行稳定补偿。

你说一大堆,无非这一句:“贝塞尔特性可以作为一个稳定补偿的指标来使用”
作者: OTB    时间: 2017-3-3 19:27
damifan 发表于 2017-3-3 14:46
你说一大堆,无非这一句:“贝塞尔特性可以作为一个稳定补偿的指标来使用” ...

Well,Well,Well.

本大师可以公开答案。

但是这是本大师的教导。

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

因为贝塞尔特性的低通滤波特性是几乎没有过冲的。

那么微分之后依然就是几乎没有过冲。

那么贝塞尔特性就成为新型放大电路稳定补偿的设计标准和依据。

因为当今并没有稳定补偿的依据。

自控的那种-20db/10倍频穿越,并保持一定宽度的做法,是没有任何依据可言的。

那不过就是100年前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做法。

但被教科书和学术界所COPY。

但教科书和学术界并不说明这一点。

这是可耻的。

谢谢大家!

那么本大师这里的教导。

虽然对于本大师来说 非常简单。

但教科书及其受害者们依然很难理解。

这是不难理解的。

但本大师的关于贝塞尔特性进行补偿的做法。

版权所有。

盗版必纠。

禁止任何中国人使用本大师这里的教导。

这绝不是开玩笑。

再次感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3 19:30
100年前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使用60度相位裕量作为补偿依据。

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依据。

教科书及其受害者们。

仅仅就是看到2阶震荡环节的60相位裕量很稳定。

就生搬硬套地使用60度相位裕量作为稳定设计标准。

这是严重的概念错误。

那么既然本大师已经进行了贝塞尔特性的稳定补偿方法的教导。

那么教科书和学术界就不能再犯错误了。

所有的稳定补偿标准。

到目前为止。

只有贝塞尔特性是最好的。

虽然可以存在其他类似的杯赛而特性。


作者: OTB    时间: 2017-3-3 19:34
运放的设计者们。

使用的是2阶巴特沃思特性。

低通滤波器的特性。

对于2级放大的运放来说。

例如4558之类的。

使用60度相位裕量的做法。

仅仅就是巴特沃思的2阶特性。

但到了3级放大的5532。

那么人们依然还是2阶巴特沃思的特性。

但事实上他们也做不到。

自控届的那种60度相位裕量和-20db穿越的做法。

是可以通过贝塞尔特性推倒出来的。

从而自控届的稳定频率补偿就有了理论依据。

但这依然就是本大师的教导和专利。

禁止任何中国人盗版本大师的教导。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3 19:37
事实上。

通过贝塞尔特性。

连PID的参数整定都有了理论依据。

一个好的PID整定参数应该有贝塞尔特性得到。

而不是教科书中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做法。

因为一切的技术上的做法。

都应该有理论的依据。

而教科书及其受害者们。

特别是中国的教科书及其受害者们。

作为教科书的受害者。

是不可能发现如此简单的道理的。

再次感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3 19:39
到目前为止。

不仅仅是运放的设计采用了巴特沃思特性。

而且连自控届的PID都是用巴特沃思特性作为标准的。

这是不正确的。

因为自从本大师教导了贝塞尔特性之后。

人们就应该明白。

用巴特沃思特性来设计PID或运放。

是十分小儿科和幼儿园级别的。

只有中国的教科书的受害者们。

才会在本大师正确教导之后。

依然执迷不悟地犯错误。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3 19:45
事实和历史证明。

人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之中。

就采用了巴特沃思特性作为标准。

无论运放的稳定补偿设计还是PID的参数整定。

这只能算一种方法。

而且还不是最好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贝塞尔特性。

只有本大师才能看到这一点。

所有的教科书和学术界及其教科书的受害者们都不可能看到的。

毕竟这些东西水平有限不仅夜郎自大而且还妄自菲薄。

再次感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3 19:49
PID的整定就是在不自觉之中采用了巴特沃思特性。

然而最好的依然还是贝塞尔特性。

PID显然有无数种参数设计方法。

而绝非只有教科书中的乱七八糟的那些。

事实上PID从理论上来说。

就不可能存在巴特沃思特性的可能 。

但教科书及其受害者们。

依然不懂装懂地按照巴特沃思特性来进行整定。

这是无知和可笑的。

一旦采用贝塞尔特性进行补偿。

那么一切都是有理论依据的。

而且假如运放设计和自控设计还有未来的话。

那么本大师的教导照亮了自控和模拟电路的发展道路。

并在自控和电路的发展道路上永放光芒。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4 13:16
经过若干天的紧张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本大师的4级放大电路。

终于顺利出声了。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4 13:21
Well。

放大电路的发展历史。

就是同饱和作斗争的历史。

当然了也可能会涉及PSRR回路的震荡以及可能的于设定值通道共振的问题。

认识不到这一点的都不算懂模拟电路的。

再次感谢大家!
作者: 戈卫东    时间: 2017-3-4 13:25
OTB 发表于 2017-3-4 13:16
经过若干天的紧张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本大师的4级放大电路。

大师你好厉害,没出声就称“成功”。
作者: lfc315    时间: 2017-3-4 17:43
[attach]813926[/attach]
大师,画圈的电阻取值一般如何考量?

作者: lfc315    时间: 2017-3-4 17:51
[attach]813928[/attach]
大师,这样就是中间电路吗?还是电阻右边改接地?

作者: OTB    时间: 2017-3-4 20:32
戈卫东 发表于 2017-3-4 13:25
大师你好厉害,没出声就称“成功”。

呵呵。

这就是本大师的强烈的自信心了。

只要仿真成功就是成功了。

剩下的仅仅就是同饱和作斗争了。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4 20:34
lfc315 发表于 2017-3-4 17:43
大师,画圈的电阻取值一般如何考量?

1K以上。

选择电阻直到你感觉满意为止。


作者: OTB    时间: 2017-3-4 20:40
lfc315 发表于 2017-3-4 17:51
大师,这样就是中间电路吗?还是电阻右边改接地?

电阻右边该接地。

这才是概念正确的做法。

这个电阻越小声音越纯正。

但不能太小。

这样做之后。

声音会产生暖色调的效果。

也许就是你们通常所谓的“金黄色”?

本大师把声音分为2种效果。

用颜色来说明。

一个是6500K的色温。

另一个就是9300K的色温。

使用这个电阻可以得到6500K的色彩。

就是很柔和的那种声音效果。

如果没有这个电阻就是9300K色温的效果。

属于尖锐明亮的阴冷感觉的效果。

而6500K色温的声音则是温暖柔和的。

这是本大师的专利技术。

任何中国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否则后果会很难看。

再次感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4 20:44
那么本大师的4级放大电路。

开始工作的时候感觉比较尖锐明令 。

但工作一段时间之后。

就立即变得柔和了。

这说明需要煲的不是喇叭而是电路。

教科书及其受害者们的所谓“煲喇叭”是一个严重的概念错误。

应该是煲电路而不是喇叭。

毕竟本大师的喇叭都煲了2年多了。

因此是电路被煲了。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4 20:48
本大师的4级放大电路。

绝对就是影剧院的效果。

然而可但是。

你们的所谓剧场效果的音质。

仅仅就是一个2级放大。

而且开环放大倍数还很小。

仅仅就是因为用了10个5200+1943的缘故才能发出一点正确声音的效果。

就被教科书的受害者们津津乐道为“剧场声音效果”了。

那么本大师的教导就是。

本大师的4级放大电路才是真正的剧场效果。

尽管本大师的4级放大电路从来没有剧场播放过。

但本大师依然需要教导的就是。

本大师的4级放大电路才是真正的剧场效果。

你们的那些2流的2级放大电路的专业功放。

就算是再增加10个5200和1943也还那熊样。

再次感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4 21:12
为什么学生的作业本的作业。

会被老师判断为:优良中差?

因为中国的所谓老师。

都是500的一半。

一个合格的老师。

是不懂得“优良中差”的。

或者说对于中国的所谓老师们来说。

优良中差仅仅就是一个人身攻击手段而已。

绝谈不上任何科学精神。

那么之所以把学生分为优良中差。

是因为这些学生都没有被250的中国老师们培养成才。

为了逃避责任中国老师们把学生分为优良中差。

这同时说明。

如果大家都是不合格的。

那么优良中差就有存在的必要了。

如果大家都很优秀。

那么就没有优良中差的评论。

对于专业的音响来说。

也是一样。

只要中国还存在所谓的音响的GB国标。

那么中国的音响必定就是不合格的。

因为合格的音响就像一个成才的好学生。

已经无法用优良中差来评论了。

凡是可以用优良中差评论出来的学生。

都不可能是真正的人才。

所有的音响指标。

都是给不合格的音响准备的。

那么对于本大师的4级放大电路来说。

一切音响评论用的指标。

都是毫无意义的。

无法用语言和指标来评论。

因为其就是最正确的。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7 22:28
3级放大比2级放大给力。

4级放大比3级放大给力。

虽然本大师早已把2级放大做到最为给力了。

但是依然不如3级放大给力。

其中的原理可以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常识解释。

众所周知。

如今的中国人依然停留在做饭用柴火以及出门坐马车的阶段。

那么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

都不可能不知道如下事实。

除非其没有做过马车。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在中国出了马车并没有其他的交通工具。

那么如果一辆马车。

有2个马来驱动。

那么即使任何一个中国的沙子都知道。

如果能有3个马来驱动一辆马车。

则肯定比2个马的马车在高速路上行驶的更加给力。

当然如果用4个马来拉一个马车。

则显然比3个马的马车更给力。

那么对于放大电路来说。

多级放大就是每一级都提供了一个“真正的力量”的给力作用。

因此。

这就彻底否定了教科书及其受害者们关于多级放大无用的谬论。

教科书的受害者说多级放大是多余的。

当然了。

国产教科书的受害者们自然没有任何能力设计3级以上的放大电路。

那么。

既然本大师进行了上述教导。

那么国产教科书就不能再胡说八道了。

国产教科书可以把本大师这里的教导写进毫无意义的中国教科书中。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7 22:31
从指标上看。

因为电源电压高。

对SR来说。

本大师的2级放大的SR比3级放大的还高。

但是就是没有3级放大的那种味道。

放大级数越多。

声音感觉就越饱满。

这是因为每一级放大都是“真正的力量”。

然而这个道理。

国产教科书及其受害者们肯定再给它们500年也理解不了。

这是毫无疑问的。

再次感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7 22:36
外部测试的指标就是都一样。

甚至即使2级放大的指标更好。

虽然这多半不可能的。

但是对于任何人们能感知的应用来说。

都是多级放大比2级放大好的多。

如果仅仅用机器测试。

那么什么问题也不会发现。

例如。

干一个挖坑种树的活。

你是2个人挖呢还是3个人挖?

你肯定会选择4个人一起挖。

这样就效率更高。

当然了。

国产教科书及其受害者们。

肯定还无法把挖坑种树与多级放大联系起来。

谁让国产教科书及其受害者们是国产教科书的受害者呢!

被国产教科书的书包所葬送是可耻的。

但本大师依然在TV中看到。

一些国产的“学术界”人士。

在TV上说活总是从国产教科书中“引经据典”的。

言必称希腊。

这说明它们是一群毫无意义的国产教科书的受害者。

妄图用毫无意义国产教科书中的名词给自己贴金。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7 22:56
king5555 发表于 2017-3-7 22:44
哪为何是4级,多一级是弥补或改善在3级中的什么缺点?

之所以4级放大。

是因为恰好本大师可以做到4级放大。

对于本大师来说是小菜一碟。

并非为了改善3级放大。

而是一个新型的设计方法。

That当今的人们还意识不到的。

为了使用本大师发明的这个新型的设计方法。

那么只有4级放大才能完成。

也就是说。

本大师的新型设计放大必定就是4级放大的。

少一级不可能多一级也不容易。

本大师有2种4级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作者: OTB    时间: 2017-3-7 23:07
4个人挖坑种树。

那么如果2个人可能会累死 。

但4个人就平均每个人都比较省力了。

人多力量大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三极管放大来说。

单级放大能力有限。

这个能力可以用温度增益积来表示。

这说明为了降低三极管温度。

每级放大都不敢设计太大电流。

电流减小增益就减小了。

合适的每级放大都是寻求温度和电流的匹配。

对于三极管来说。

如果温度很高,其实其放大倍数是下降的。

那么多级放大就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每级放大电流都可以比较小。

温度也不会很高。

那么每一级其实都是真正的力量。

放大倍数得到真正的提高。

即使闭环频率特性看似一样。

其实多级放大的也比2级的平坦的多。


作者: Wh654321    时间: 2017-3-8 09:13
自己封自己大师,那是装B...
敢把你那电路贴出来我们学习下不?害怕?你大可以去先申请专利嘛....
作者: yingjiashu    时间: 2017-3-9 15:29
好吧
作者: a1995    时间: 2017-3-9 16:17
厉害了,大师!
作者: OTB    时间: 2017-3-11 11:51
本大师的另一个4级放大电路。

[attach]817202[/attach][attach]817204[/attach][attach]817206[/attach]
作者: OTB    时间: 2017-3-11 11:52
SR高达60V/us。

闭环带宽依然2M。

相位裕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90度以上。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11 11:54
这个4级放大电路地特点就是。

提高了10倍的开环放大倍数。

在闭环放大22倍的情况下。

开环放大倍数高达100db。

这相当于125db的电压跟随器方式的开环放大倍数。


作者: OTB    时间: 2017-3-11 22:46
Well。

滤波电容对于音质是有影响的。

越大则声音虽然柔和但并非人们所喜闻乐见。

这与教科书对于人们的误导有极大关系。

既然教科书提出的所谓整流滤波的“波纹系数”的概念。

那么所有教科书的受害者们就无法逃脱教科书所灌输的想当然的理念了。

教科书的受害者们会想当然地认为电源电压波纹越小越好。

但这是错误的。

想波纹小则必然用大电容。

但是通过音响活动的实践。

所有人都回发现电容越大则反倒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效果。

其原理是什么呢?

那么经过本大师的下面的教导。

所有的教科书的受害者们都回恍然大悟。 

变压器和电容。

变压器接受来自电厂的AC220V电压。

电厂就是一个无限大的水库。

而滤波电容与电厂相比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水桶了。

如果滤波电容很大那么再大也不可能比电厂这个大水库相提并论。

如果滤波电容小那么功率放大电路的电很多来自AC220V的电厂而不是滤波电容。

如果滤波电容很大那么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滤波电容供电而不是AC220V供电。

因此滤波电容仅仅就是意思意思。

有一点即可而绝不是教科书中的“波纹”越小越好。

对于喇叭来说。 

经常被变压器所供电。

其音质效果就是坚定有力的。

而大滤波电容因为导致了AC220V很少供电那么音质就是柔和的无力的。

那么任何有功放电源实践经验的人都必然会发现这个问题。

因此很多著名的音响厂家仅仅就是使用4700uF电容滤波。

为了让声音更加坚实有力。

你需要使用小滤波电容。

以便让变压器通过AC220V在更多时间里给功放供电。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11 23:01
king5555 发表于 2017-3-11 22:53
那我有个疑问:滤波电容储存的电是由那里给的。

如果滤波电容很大。

那么变压器通过AC220这个“最大的滤波电容“给整流滤波电容充电。

那么此时几乎没有变压器到负载的电流。

而是变压器给大电容充电。

而且滤波电容再给负载供电。

那么此时在大电容滤波的作用下电压波动很小。

但是遇到低音的大音量信号。

滤波电容显然也是不足够大的。

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变压器直接给低音喇叭供电。

当然就是更多时间里由变压器供电的意思。

那么此时的低音就是坚定有力的。

而大滤波电容的低音效果就是柔和的但并非有力。

关于滤波电容的充电问题。

你可以理解为先有变压器给电容充电之后是电容给负载供电。

当滤波电容很大的时候。

如果滤波电容很小那么就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变压器给负载供电同时也给滤波电容充一点电。

把变压器通过AC220V电厂供电当作一个”非常大非常的滤波电容“即可。


作者: OTB    时间: 2017-3-11 23:04
简而言之。

如果整流滤波电容非常大。

那么变压器通过AC220V给大电容充电。

之后滤波大电容给负载供电。

如果滤波电容为0。

那么负载仅仅接受来自变压器通过AC220V电厂的电量。

如果滤波电容在很大和0之间。

那么电容越大则变压器给负载供电时间越短。

而电容越小则变压器给负载供电时间越长。

如果电容为0就是变压器的足额供电了。


作者: OTB    时间: 2017-3-11 23:07
对于很大的整流滤波电容来说。

变压器给其冲电的时间也是很短的。

当遇到大音量的低音信号的时候。

在变压器不能供电的时间里。

仅仅由大电容供电。

其电量需求很大导致电容电压下降很多但并么有变压器的补充。

那么低音效果就是软弱无力的。

如果电容很小那么变压器就大部分时间里供电而且供电时间还比较长。

那么此时就是坚定有力的低音效果。


作者: OTB    时间: 2017-3-11 23:13
虽然人们普遍接受柔和的音质效果。

然而柔和当且仅当由电容产生。

如果电容太大那么音质就太柔和了。

这给人感觉其实并不好。

需要一定的柔和度但也需要一定的力度。

与GBW一样柔和力度积也可以如此定义。

太有力了又不太柔和。

所以柔和和力度存在一个合适的情况。

事实上。

电路中的任何电容都导致柔和度的增加而不是力度的增加。

而不仅仅就是整流滤波电容的问题。

所有电路中的电容无论用途是什么。

都一律导致音质的柔和度提升。

再次感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12 12:26
本帖最后由 OTB 于 2018-4-11 19:17 编辑

Well。

给大家来一段本大师的论文。

就可以知道滤波电容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了。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12 13:13
这就说明。

对于整流滤波电路来说。

考虑到二极管的导通电阻也有几个欧姆。

那么即使1A的输出电流。

为了保证小于0.1V的波纹。

此时需要近1法拉的电容。

从而证明人们通常使用的4700uF滤波电容是远远不够的。

既然没有人会用1F的滤波电容。

那么即使0.1F的滤波电容也依然对于稳压来说无济于事。

更何况人们能用到0.02F滤波电容就很大了。

那么这依然是不足够稳压的。

这说明。

人们即使用30mF的滤波电容。

依然不能起到稳压作用。

那么利用变压器提供更长时间的电流就是唯一选择了。

4700uF和20mF的滤波电容。

对于中高音来说可能有点区别。

但对于大音量的低音来说。

是区别不大的。

但是4700uF的低音力度比20mF的显然更好。


作者: Lgz2006    时间: 2017-3-13 06:16
对,作用音响的电源,不仅那个大电容水塘应虑及,其背后发电厂的水塘效应也起作用,还应考虑到煤矿储量的支持。

作为研究成果,强烈支持“负载变化也会造成电源波动”这一结论!
作者: Lgz2006    时间: 2017-3-13 08:45
king5555 发表于 2017-3-13 08:28
好久不见,是不是出国玩。

哈哈,每天都看着你(们)呢。
作者: renxiaolin    时间: 2017-3-13 11:10
OTB 发表于 2017-3-12 12:04
学术界和教科书。

能够抽象一些问题的概念。

听君一席话,很好
作者: renxiaolin    时间: 2017-3-13 11:12
Lgz2006 发表于 2017-3-13 06:16
对,作用音响的电源,不仅那个大电容水塘应虑及,其背后发电厂的水塘效应也起作用,还应考虑到煤矿储量的支 ...

负载变化会引起电源波动,无论理论还是实际,是肯定的呀
作者: steelen    时间: 2017-3-13 16:38
本帖最后由 steelen 于 2017-3-13 16:41 编辑

还没有达到我20年前做的放大器水平
3db带宽1KHZ-100MHZ,增益60db\当初拿三极管做的,6级,每级增益10db,用了3个晶体管
我看你电路带宽才2M而已


作者: renxiaolin    时间: 2017-3-13 17:04
steelen 发表于 2017-3-13 16:38
还没有达到我20年前做的放大器水平
3db带宽1KHZ-100MHZ,增益60db\当初拿三极管做的,6级,每级增益10db,用 ...


作者: renxiaolin    时间: 2017-3-13 17:10
steelen 发表于 2017-3-13 16:38
还没有达到我20年前做的放大器水平
3db带宽1KHZ-100MHZ,增益60db\当初拿三极管做的,6级,每级增益10db,用 ...

高手总是不露面呀
作者: OTB    时间: 2017-3-13 21:27
Lgz2006 发表于 2017-3-13 06:16
对,作用音响的电源,不仅那个大电容水塘应虑及,其背后发电厂的水塘效应也起作用,还应考虑到煤矿储量的支 ...

老刘。

你这是不服还是匝地?

你们拿毫无意义地果茶教科书。

啥时候给你们讲解过本大师的理论?

所以你们也肯定不可能知道如何计算电流负载情况下的RC选择方法。

本大师可以肯定。

你们国产那毫无意义的学术界以及毫无意义的教科书和毫无疑义的“论文”。

从来就没有认识到计算电流负载情形下的RC计算问题。

这是本大师的独创。

否则你可以指出并非存在的国产教科书等能存在计算电流负载情形下的RC计算问题。

你们拿毫无疑义的教科书。

不仅踢不出这个问题。

更知道如何去做。

如今本大师替你们做了。

你们拿毫无意义的国产教科书们。

不脸红吗?

答案是肯定的! 

谢谢大家! 
作者: rgwan    时间: 2017-3-13 21:33
OTB 发表于 2017-3-11 23:01
如果滤波电容很大。

那么变压器通过AC220这个“最大的滤波电容“给整流滤波电容充电。

所以.大shi并不知道什么叫可控整流,什么叫PFC.也并不考虑到变压器和电容的内阻.只凭他可怜的常识解决问题.

不说了,不懂的还是不懂.明眼人都在看笑话呢.哈哈哈.
作者: OTB    时间: 2017-3-13 21:34
renxiaolin 发表于 2017-3-13 11:12
负载变化会引起电源波动,无论理论还是实际,是肯定的呀

既然你如此肯定。

那么你能否指出。

毫无意义的国产学术界和教科书以及所谓的“满天飞的论文”和毫无疑义的“国产专利”。

计算过电流负载情形下的RC选择问题?

如果你们国产的没有。

那么就请你们的毫无意义的学术界和教科书。

认真学习和领会吧!

本大师是不可能把毫无意义的中国的学术界和教科书当回事的。

再次感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13 21:39
rgwan 发表于 2017-3-13 21:33
所以.大shi并不知道什么叫可控整流,什么叫PFC.也并不考虑到变压器和电容的内阻.只凭他可怜的常识解决问题 ...

只有国产教科书。

不懂装懂的国产教科书的受害者们。

才会在应该只见树木的时候只见到森林。

而在应该见到森林的时候只见到树木。

本大师不是批评和教导你。

而是教导和批判毫无意义的中国学术界和教科书。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13 22:15
Well。

如果国产的教科书和学术界。

能够给出2级运放。

例如一个简化的理想的4558类运放的反馈框图 。

那么本大师可以认为中国的学术界和教科书。

存在概念正确的可能。

然而这仅仅就是在本大师给毫无意义的中国学术界和教科书出这道题之前。

也就是说。

如果中国的学术界和教科书。

能制作正确的理想2级运放的反馈框图。

那么本大师可以不再进行仅仅针对中国毫无意义的学术界和教科书的批判。

如果中国的学术界和教科书们。

开始在本大师的教导下。

认识到计算2级运放反馈框图的必要性。

并能够在本大师的教导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那么本大师可以不再对于中国拿毫无意义的学术界和教科书进行批判和教育。

否则本大师就会对毫无意义的国产教科书和学术界进行没有保留的批判和教育。

不贯你们中国学术界和教科书的臭毛病和流氓吸气。

这绝不是开玩笑。

谢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13 22:20
如果中国的学术界和教科书。

依然谈论什么差动放大电路的“半边等效电路”的错误概念。

那么就请原谅。

本大师对于中国的学术界和教科书的 。

毫不留情的批判和教育了。

再次感谢大家!
作者: OTB    时间: 2017-3-13 22:21
奉劝中国的学术界和教科书。

知错就改。

不能用你们是流氓就没有人怕你们的“学术观点”来吃饱了昏天黑了。

再次感谢大家!




欢迎光临 21ic电子技术开发论坛 (https://bbs.21i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