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兄,某是相当尊重你的人品和你的专业水平的,就事论事带开点玩笑而已。好吧,不辨不明: 下面的讨论不涉及电池片发热造成的热释红外辐射等一系列热传导。
电池片效率20%,另外的80%有一部分反射、散射掉了,所以澳大利亚佬将电池表面刻出V型槽后电池效率升高到了24%以上,反射、散射外加可能的透射没人反对吧。且慢,这20%在开路的时候是怎么回事呢,光照仅仅是在电池片两极产生了电动势,哦,漏电应该是有的,who care? 此时这20%哪去了?实际上它根本就没有消耗这20%来发电!此时光照仅维持电动势,没有有效做功,也就是说开路时吸收的为扣除反射、散射、透射的全部,全部拿来做功发热了,发热 = 吸收, 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提前问下这个吸收在三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吗?
再来说带外部负载,光照产生的电动势对负载做功,20%此时表现在负载上,当然其中有一小部因为电池片内阻消耗在电池内发热了,另外80%里面没被反射、散射、透射的能量剩余的部分最终给电池片做了功--让它发热,此时电池片发热 = 吸收 - 负载消耗 - 导线消耗, 内阻消耗+导线消耗+负载消耗 = 20%。
最后看短路,导线消耗+内阻消耗 = 20% 没什么大错吧,此时的 发热 = 吸收 - 导线消耗。
OK,这个分析有修改、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