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FJIYU 于 2011-5-17 17:30 编辑
由于整个测量系统存在电极的平板电容,极化电容,电路分布电容等存在,所以不是一个纯电阻的测量系统,所以被测的也不是电阻性质的。采用交流电的形式作驱动,能有效降低极化电容而引起的测量误差,交流电的频率随被测的溶液的电导不同而改变,一般在100HZ到1000HZ左右。由于仪器的电路一般采用半导体器件,电路的放大倍率用电流控制比较方便,但放大线路会自动转换成所需的电压。仪器的温漂引起的测量误差
按仪器的精度等级是不同的。在此精度的定义满量程计及的。小电导率量程受系统电容的影响,仪器配套一般做到千分之五算是好的。千分之二要受到量程的限制。小电导率测量,由于系统分布电容的影响,空气中离子对溶液的侵入,测量不能稳定,要采取特殊的测量方法,高等级的仪器的设计上要采用很好的措施,在大电导率时精确消除极化影响,小电导率时消除分布电容的影响,各个量程要精确跟踪消除,必须在软硬件上进行特殊的处理。为了稳定测量小电导率时的稳定显示,一般采用电容器帮助进行稳定,
这是常规的有效处理方法。电容的大小对采样显示速度明显。特殊要求快速稳定采集显示,设计方案是不相同的。总之精度和速度的提高,对开发投入提高很多。要采用很多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传统的设计有质的提升。对于一些特殊的测量,比如强碱 强酸,高温等等。电极测量方式不便使用的场合,采用一些非电极的测量方法,但受到限制的条件要多一些,比如感应法,量程范围减小,仪器的性价比要差一些。常规测量,电极法,适用面更广一点,方便一些。欢迎更深的交互探讨。洛奇特ph rocket08@so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