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我翻阅了10几本英文版的电路分析基础类教材,感受有二:
1,天下**一大抄,你抄我,我抄你,抄来抄去内容都几乎雷同了。
2,最要命的是严谨性问题。教材虽多,但大多数书严谨性很差。
例如,运放的三端符号,一般是仅仅用来示意电路工作原理的,当要使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分析时,这种模型显然违背KCL。
有的书不指出,有的书虽然指出,但无动于衷,不做任何改变:
在我查阅的10几本书中,只有两本书做了改进,使用的是4端器件符号。
对运放使用4端符号,不仅仅是KCL约束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牵扯的运放的分类依据,最重要的是看那一脚接地。
例如OIA,输入/出均有一脚接地;最最常见的OVA,也就是电压运算放大器,只有输出引脚接地,所以这个接地脚是不能随意省略的。
关于理想运放求解两原则,这样介绍太曹淡了:
介绍虚短原理时,应该限制有负反馈网络和输入耦合网络,避免输入电压直接加到运放同/反向输入端去,这时才能有虚短。
有的书也有改进,4.1节介绍线性特性,4.2介绍叠加原理,分成两节来谈,避免初学者混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