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见过将TVS并联使用的,比如将三个相同型号的TVS并联

[复制链接]
15006|50
... 发表于 2008-5-20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想到TVS上的压降与电流的关系

就不难分析并联的作用了,虽然有离散性。
hedy007 发表于 2008-5-21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楼主| 音乐乐乐 发表于 2008-5-21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25楼有些道理

  
emailli 发表于 2008-5-21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

标准的&nbsp;本安限流&nbsp;电路<br /><br />hartcom看来真的是做仪表的啊<br /><br />估计你们公司还做&nbsp;本安系列的仪表咯
hartcomm 发表于 2008-5-21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兰天白云 音乐乐乐 emailli shark...21ic上做自动化仪表的

  
PowerAnts 发表于 2008-5-21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djyos 发表于 2008-5-21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正确的设计

&nbsp;&nbsp;&nbsp;&nbsp;并联可以提高涌流通量,但与并联个数并不是呈线性关系。即三个并联,并不能把通流量提高3倍,具体提高多少与器件的离散性和击穿曲线有关。<br />&nbsp;&nbsp;&nbsp;&nbsp;假定3个100V的TVS管并联,因离散性,他们的击穿电压分别是A:104、B:105、C:106,外部涌流不可能是阶跃上升的,而是有一定的上升时间,而TVS关的击穿曲线也不是垂直的,而是有过渡带,在过渡带内,三管将相继导通。当浪涌电压达到104V时,A关首先导通,电压继续上升,升至105V时,A管此时的实际导通电流还很小,而B管此时也开始导通分流,接下来就是C管了,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A管烧坏了B管才导通。<br />&nbsp;&nbsp;&nbsp;&nbsp;同样的设计思想也用在三极管并联提高驱动能力上。<br />&nbsp;&nbsp;&nbsp;&nbsp;当然,最好还是推荐用一个大通流量的TVS管,买不到时,或者不愿意新增物料种类时,可以用并联的方式。
赤铸 发表于 2008-5-21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安限压电路

快速熔断器&nbsp;+&nbsp;3&nbsp;冗余齐纳管<br /><br />但本安标准也不要求熔断器冗余,&nbsp;可能是设计者为了更保险
shalixi 发表于 2008-5-22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过可靠性的人不会认为这个电路会提高可靠性

并联也不是以提高涌流通量,因为这种器件的特性离散很大,运行中起作用的只有一个。为了提高维护性,因为这个DD易坏,坏的拿掉,马上好用,等设备停下后把他补上。缩短了维护时间。
xwj 发表于 2008-5-22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除了LS说的这点好处外,想不出其他的优点

根本不能提高可靠性<br /><br /><br />
hartcomm 发表于 2008-5-22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几位,不懂的不要瞎说。

这就是32楼所说的本安限压电路,其目的不是保护仪表使仪表正常工作!<br /><br />而是保证此仪表在危险场所不引起爆炸!&nbsp;就如用个铁笼子把狂犬病狗关起来一样,这个笼子不是用来保护狂犬病狗,而是保护其他人和动物的安全!<br /><br />正常人带口罩是保护自己,而病人带口罩则是保护其他人。<br /><br />----------------------------------------------------------<br />赤铸&nbsp;发表于&nbsp;2008-5-21&nbsp;23:57&nbsp;技术交流&nbsp;←返回版面&nbsp;&nbsp;&nbsp;&nbsp;<br /><br />32楼:&nbsp;本安限压电路&nbsp;<br />
hartcomm 发表于 2008-5-22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子电路

shalixi 发表于 2008-5-22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个二极管串联是为了产生一个1.5或2.1V的压降,兼作稳压管

  
hartcomm 发表于 2008-5-22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circuit diagram of intrinsically safe

djyos 发表于 2008-5-22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冗余、备用、维护说都是值得商榷的

&nbsp;&nbsp;&nbsp;&nbsp;前面讨论,有说是冗余的,也有说是备用的,还有象34楼说的维护的,所有这些说法,都有一个前提,即要弄清楚TVS管的失效模式是短路还是开路。<br />&nbsp;&nbsp;&nbsp;&nbsp;我见过一些TVS管被烧裂的板子,该TVS管确实是开路了,但是PCB的铜箔也被烧化了。这种情况下,并联再多也没有用。<br />&nbsp;&nbsp;&nbsp;&nbsp;至于TVS管没有被烧裂的情况呢?如果TVS管开路了,这样的情况你根本发现不了,从科学的严谨角度,我不敢说TVS管的失效有没有开路的。<br />&nbsp;&nbsp;&nbsp;&nbsp;本人亲自动手用浪涌仪打过TVS管,一共10个,打过之后,TVS管外表毫发无损,但无一例外都被打短路了。<br />&nbsp;&nbsp;&nbsp;&nbsp;三个TVS管并联,如果一个被打短路了,另外两个还能起到备用的作用吗?34楼的维护说也不成立了,你根本发现不了那个TVS管短路了。<br />&nbsp;&nbsp;&nbsp;&nbsp;所以,TVS管并联,唯一的作用就是,在没有更大通流量的管子时,增大通流量。
shalixi 发表于 2008-5-22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34楼维护说前提是失效模式是短路且能判别

是的,34楼维护说的前提是失效模式是短路而且还要能够用简单工具判别出来是那一个失效
鲍云竹 发表于 2008-5-23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大家学习GB3836.4-2000

或EN&nbsp;50020:2002或IEC60079-11:1999&nbsp;&nbsp;第9章二极管安全栅<br /><br />这是一个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nbsp;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nbsp;标准中要求的电路。<br /><br />现在国内的防爆标准要求的不是很“严密”。<br />国外防爆设计以计算为主,必须先计算通过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实际测量,计算不能通过的话,根本就不实际测量,直接否定设计。这是与国内最大的区别。国内计算不过,就实际测一下,能过就过了。所以外国的设计通常给人“可靠感”就是这么来的。<br /><br />在国外的设计理念里,要考虑<br />1、所有元件的最大值——包括温度系数,制造公差。<br />2、所有元件的最小值——包括温度系数,制造公差。<br />3、所有元件在最高工作温度时的耗散功率降。<br />4、故障状态时,瞬态元件参数,包括瞬态时间,瞬态功率,瞬态电压,瞬态电流——这个现在国内基本没要求。<br />5、常态满功率状态时(考虑保险元件1.7倍额定电流不分断状况),单只元件的功率。——忽略负载和并联冗余。(要考虑在最高工作温度时的耗散功率降。)<br /><br />使用TVS只要是考虑单只二极管的瞬态功率问题。<br />一般的二极管的参数手册里是没有这个参数说明的。<br />例:见ST公司TVS管SM6T6V8A手册中图2.<br />瞬态电压见<br />ST公司TVS管SM6T6V8A手册中图3.<br /><br />
hartcomm 发表于 2008-5-23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原来在上海自动化所的防爆站做检测时就是以计算为主

就是审查图纸为主。
cnchip 发表于 2008-5-23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长见识!

  
HELLO_LEI 发表于 2008-5-23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不太合理。原则上是不会这么做。。多几个也不会有什么错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