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全文=
大家重点学习一下套路,不管是卖视频的,还是推广书/卖书的,套路都是一样的,开始都要公**传统教材,公**大学教育,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就看我这本书/买我这套视频,就ok啦,你就达到较高水平啦!
《在电子半导体领域,中国一直处于人才匮乏的状态。而在高校教育阶段,模拟和数字电路课程是该专业学生主修的科目,其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产业人才的供给能力。在校期间,学校如何优化教材和教师资源,以实现良好的授课效果;学生如何更好地打好理论基础,为今后在实际工作当中完成后续教育,这些都是摆在从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业界有这样一种声音:企业主经常抱怨,毕业生到他那儿去工作,这个不会干,那个不会干,质问高校到底教了什么?这种抱怨和质问很具有代表性,同时也引出了一个话题,那就是毕业生的后续教育,即在实际工作当中的再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来提升自己,使自己逐步成为一名具有真正工作能力的工程师。
虽然上述企业主的抱怨可以理解,但是我们想一想,它们在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会什么呢?其实同样是什么都不会。在这方面,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杨建国教授算了一笔账:与电源相关的课程是电力电子,其实电源、弱电、强电、电气学,都会用到,但是真正学电源的就是电力电子这门课,只有48学时,相当于四年学电源只学了100个小时。在一个行业真的要花1万个小时以上,否则真的没有发言权。但是用一个企业招人的标准,可能需要500~1000个小时,就是有工作经验的,来了就能干,要求学100个小时的学生什么都会,怎么可能?所以,高校就是种个种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好好生根发芽,必须通过后续教育才能实现。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杨建国教授
没有后续教育,工程师到了30多岁,仍然会像刚毕业一样什么都不会,这是很可怕的。而刚刚走出校园的工程师,其成长的第一步就是自学,具体来说就是买书,看视频等等,最近,杨建国教授写了一本书,名为《新概念模拟电路》,就是用于后续教育的。杨教授表示:“我很快也要投入做视频,服务于广大的工程师,包括一些青年教师,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素材。”
为了实现更加立体的后续教育,杨教授筹建并参与了“电子运动会”。电子运动会是一个电子类的竞赛模式,它跟现在大家都知道的传统竞赛、电子竞赛,或挑战杯这些都不一样。传统竞赛有两类,一类是开放式的,就是发布一个主题,收集作品。第二类,比如大学生设计竞赛,就是三四天时间,该交卷的时候交作品。
这种电子运动会的题目是开放的,常年不变,评测是自动的。总体来讲,该“运动会”的公信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观众就能看出来。杨教授表示:“我们的电子运动会就是这样一个竞赛形式,从不会露题,评委是机器。我也希望这个活动能越办越好。”
实际上,有一些学校搞电子竞赛的终极目标是为了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但这个平台想搞好就得获奖,追究获奖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忘了初衷。电子竞赛总体来讲,对学生学以致用有很大的帮助,否则只是上课、考试,可能最后啥都没学会。
后续教育的另一股重要力量来自于大企业,比如与多所高校及教授开展合作的ADI公司,该公司的大学计划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后续教育路径。对此,杨教授表示:“我真的特别感谢ADI这样的企业。一方面,像ADI这样的企业每年都会有很多研发项目与高校一起合作。教师会带领学生并与企业工程师一起探讨技术。在此期间,我们也大量接触了来自企业的先进器件和设计理念,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大有帮助。另外,像冬令营、夏令营这样的实训机会,也可以使工程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从而为学生们提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
有一本好书很重要
对于很多业内人士来说,高校期间的模拟电子课程很难学,其也是后续教育的一个难点。对此,杨教授说:“模拟电路是难,知识点比较多,很多学生喜欢公式推导,从公理到定理,以这种模式在学,却学不好。但是这些都不是理由,真要把模电学到透,其实也不难,工夫下到了一点也不难。从考试的角度来说,模电是非常简单的。其实我认为学好这门课有一本好书就足够了。真正要把模电上升到更高的应用,熟到能在这个领域靠这个吃饭,那可不是只学好课程就行了的,学了以后还要练很多,要有实践做底子。”
对于学习模电,杨教授还表示:“对于有兴趣从事这个行业的学生,我建议他们一定要好好学好理论,否则在模电领域要想出类拔萃、走得更高更远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理论功底好,很多事情都有可能做成。我的建议就是好好找几本好书认真读懂读透。我是从2009年开始干这一行的,之前就是普通教师,教过模电课。2009年之后开始做电子竞赛,才发现很多东西一用就发现不是那么简单的,怎么办?静下心来,一点点读,一点点抓理论。”
目前,普遍存在一种情况,以模电授课为例,全国不少高校的模电老师,一部分老师光教书不搞科研,对自己的水平提高和巩固,都是不利的,老抱着陈旧的东西肯定不行。搞科研的又有相当多的人教的是模电,从事的却是别的领域的项目。既教模电又从事模电相关工作的,则少之又少,而还能教得比较好的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一本好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新概念模拟电路》
《新概念模拟电路》系列是标准的后续教育丛书,由杨建国教授历时4年所写。该书包含《晶体管》、《负反馈和运算放大器》、《运放电路的频率特性和滤波器》、《信号处理电路》以及《源电路·信号和电源》共五部分。书中大部分知识要点来源于杨教授亲自实验和仿真结果,具备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学习意义。
据悉,这套书里有多处都跟传统教科书不一样。比如上课时学的反馈,就有一个反馈系数F,做出来放大倍数就是F:1,反向比例器,老师要解释怎么回事,怎么解释F等于-1?解释不出来。对此,杨教授表示:“我的这个概念,多加了衰减系数,一切就迎刃而解了,我称之为MF法,多了衰减系数M,这种方法就是新的,类似这些问题学生不再问了,按杨老师的方法一分析就对了。这个书不同于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教材,主要目的是想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学习好理论知识。”
《新概念模拟电路》是理论和应用的综合型,既有理论,又很实用,每一步推导都是杨教授自己推的。这本书适合有一定模电知识基础的学生看,最佳的阅读对象是青年工程师,如每天看两个小时,一年下来就有600多个小时,五年下来就可以将你的理论和实践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