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教授的新书居然有发布会?

[复制链接]
4997|58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9-6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才有网友跟我说,前几天杨教授的《新概念模拟电路》有发布会的!

我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啊,科普读物,娱乐明星等出书才有发布会,《模拟电路》教材哪有什么发布会啊?

有图有真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9-6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杨教授的学生——一数一模走江湖——看清楚了——杨教授背后几个醒目大字——西北模电王!!!

你不说模电王只是同学开玩笑,杨教授不敢担当的吗?这种发布会也是开玩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king5555 + 1 我当场亲眼看到林志玲陪同,帮他老爸发表美术类的新书。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9-6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5同志,我上面 过了,明星可以搞发布会,但是你见过谁写本模电教材也开新闻发布会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king5555 + 6 沒看懂我的意思。少个美女作陪,谁去看发表。我也看到过三位男明星也是沒人理他。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9-6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布会上,杨教授介绍了自己最新研究成果——负反馈电路的MF法:



MF法是什么玩意?看下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论

对于那些心气高的工程师,还是不要“回去抱孩子”,你“抱”不了。  发表于 2018-9-7 08:41
不要以为教师有多高的学术水平,如果仅仅是教学也不需要。教师属于"抱孩子"的那种。  发表于 2018-9-7 08:37
他的新概念其实是“教学新概念”,而不是学术新概念。  发表于 2018-9-7 08:27
这也是一种就低不就高的教法,条件好的会骂他,条件稍差的则可以接收他。  发表于 2018-9-7 08:24
这样教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对问题的描述、解决会变得很啰嗦。不过这可以通过“细心、耐心、吃苦”来弥补----把智力问题变成一个体力问题  发表于 2018-9-7 08:22
他这是一种就坡下驴的教法:顺着学生直觉走,尽量不增加新的概念,以学生现在的基础甚至更低的标准教学,对初学者不会感觉很累。  发表于 2018-9-7 08:06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收起 理由
tianxj01 + 3 我再送上宝一对啊二个好....来,咱来猜拳....
king5555 + 1 他和本坛某大师是哥倆好一对宝!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9-6 22: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图片中,杨建国教授说啦:根据深度负反馈公式,闭环增益=1/F,上面图4-15中的同向和反向放大器,F是相同的,但是闭环增益不一样,根据深度负反馈公式,这就说不通了,看着矛盾呀!


关于这个问题,杨教授5年前要是来逛21论坛,早就搞懂了。
杨教授还说没法解释,国外教材30年前就解释的清楚了。


这么简单的问题搞不懂,还敢号称“西北模电王”,笑死人了!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9-6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教授说=




这样的书,明明只适合大学生,甚至只有西交大的学生才奉为葵花宝典,现在开始把手伸向工程师了!杨教授手下留情,我们5年的青春要是浪费了,你能负责吗?这本书我要是能倒背如流,能达到什么样的“较高水平”?莫非是像你那样的水平?还是算了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9-6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kun977 于 2018-9-6 23:03 编辑

下面这段话,是杨教授照着镜子说的吗?莫非说的是西交大的模电老师情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9-6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报道全文=


大家重点学习一下套路,不管是卖视频的,还是推广书/卖书的,套路都是一样的,开始都要公**传统教材,公**大学教育,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就看我这本书/买我这套视频,就ok啦,你就达到较高水平啦!


在电子半导体领域,中国一直处于人才匮乏的状态。而在高校教育阶段,模拟和数字电路课程是该专业学生主修的科目,其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产业人才的供给能力。在校期间,学校如何优化教材和教师资源,以实现良好的授课效果;学生如何更好地打好理论基础,为今后在实际工作当中完成后续教育,这些都是摆在从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业界有这样一种声音:企业主经常抱怨,毕业生到他那儿去工作,这个不会干,那个不会干,质问高校到底教了什么?这种抱怨和质问很具有代表性,同时也引出了一个话题,那就是毕业生的后续教育,即在实际工作当中的再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来提升自己,使自己逐步成为一名具有真正工作能力的工程师。

虽然上述企业主的抱怨可以理解,但是我们想一想,它们在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会什么呢?其实同样是什么都不会。在这方面,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杨建国教授算了一笔账:与电源相关的课程是电力电子,其实电源、弱电、强电、电气学,都会用到,但是真正学电源的就是电力电子这门课,只有48学时,相当于四年学电源只学了100个小时。在一个行业真的要花1万个小时以上,否则真的没有发言权。但是用一个企业招人的标准,可能需要500~1000个小时,就是有工作经验的,来了就能干,要求学100个小时的学生什么都会,怎么可能?所以,高校就是种个种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好好生根发芽,必须通过后续教育才能实现。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杨建国教授

没有后续教育,工程师到了30多岁,仍然会像刚毕业一样什么都不会,这是很可怕的。而刚刚走出校园的工程师,其成长的第一步就是自学,具体来说就是买书,看视频等等,最近,杨建国教授写了一本书,名为《新概念模拟电路》,就是用于后续教育的。杨教授表示:“我很快也要投入做视频,服务于广大的工程师,包括一些青年教师,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素材。”

为了实现更加立体的后续教育,杨教授筹建并参与了“电子运动会”。电子运动会是一个电子类的竞赛模式,它跟现在大家都知道的传统竞赛、电子竞赛,或挑战杯这些都不一样。传统竞赛有两类,一类是开放式的,就是发布一个主题,收集作品。第二类,比如大学生设计竞赛,就是三四天时间,该交卷的时候交作品。

这种电子运动会的题目是开放的,常年不变,评测是自动的。总体来讲,该“运动会”的公信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观众就能看出来。杨教授表示:“我们的电子运动会就是这样一个竞赛形式,从不会露题,评委是机器。我也希望这个活动能越办越好。”

实际上,有一些学校搞电子竞赛的终极目标是为了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但这个平台想搞好就得获奖,追究获奖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忘了初衷。电子竞赛总体来讲,对学生学以致用有很大的帮助,否则只是上课、考试,可能最后啥都没学会。

后续教育的另一股重要力量来自于大企业,比如与多所高校及教授开展合作的ADI公司,该公司的大学计划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后续教育路径。对此,杨教授表示:“我真的特别感谢ADI这样的企业。一方面,像ADI这样的企业每年都会有很多研发项目与高校一起合作。教师会带领学生并与企业工程师一起探讨技术。在此期间,我们也大量接触了来自企业的先进器件和设计理念,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大有帮助。另外,像冬令营、夏令营这样的实训机会,也可以使工程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从而为学生们提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

有一本好书很重要
对于很多业内人士来说,高校期间的模拟电子课程很难学,其也是后续教育的一个难点。对此,杨教授说:“模拟电路是难,知识点比较多,很多学生喜欢公式推导,从公理到定理,以这种模式在学,却学不好。但是这些都不是理由,真要把模电学到透,其实也不难,工夫下到了一点也不难。从考试的角度来说,模电是非常简单的。其实我认为学好这门课有一本好书就足够了。真正要把模电上升到更高的应用,熟到能在这个领域靠这个吃饭,那可不是只学好课程就行了的,学了以后还要练很多,要有实践做底子。”

对于学习模电,杨教授还表示:“对于有兴趣从事这个行业的学生,我建议他们一定要好好学好理论,否则在模电领域要想出类拔萃、走得更高更远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理论功底好,很多事情都有可能做成。我的建议就是好好找几本好书认真读懂读透。我是从2009年开始干这一行的,之前就是普通教师,教过模电课。2009年之后开始做电子竞赛,才发现很多东西一用就发现不是那么简单的,怎么办?静下心来,一点点读,一点点抓理论。”

目前,普遍存在一种情况,以模电授课为例,全国不少高校的模电老师,一部分老师光教书不搞科研,对自己的水平提高和巩固,都是不利的,老抱着陈旧的东西肯定不行。搞科研的又有相当多的人教的是模电,从事的却是别的领域的项目。既教模电又从事模电相关工作的,则少之又少,而还能教得比较好的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一本好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新概念模拟电路》
《新概念模拟电路》系列是标准的后续教育丛书,由杨建国教授历时4年所写。该书包含《晶体管》、《负反馈和运算放大器》、《运放电路的频率特性和滤波器》、《信号处理电路》以及《源电路·信号和电源》共五部分。书中大部分知识要点来源于杨教授亲自实验和仿真结果,具备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学习意义。

据悉,这套书里有多处都跟传统教科书不一样。比如上课时学的反馈,就有一个反馈系数F,做出来放大倍数就是F:1,反向比例器,老师要解释怎么回事,怎么解释F等于-1?解释不出来。对此,杨教授表示:“我的这个概念,多加了衰减系数,一切就迎刃而解了,我称之为MF法,多了衰减系数M,这种方法就是新的,类似这些问题学生不再问了,按杨老师的方法一分析就对了。这个书不同于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教材,主要目的是想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学习好理论知识。”

《新概念模拟电路》是理论和应用的综合型,既有理论,又很实用,每一步推导都是杨教授自己推的。这本书适合有一定模电知识基础的学生看,最佳的阅读对象是青年工程师,如每天看两个小时,一年下来就有600多个小时,五年下来就可以将你的理论和实践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9-6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kun977 于 2018-9-7 06:00 编辑


杨建国和其博士研究生肖永剑的论文





凡是学过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你看论文中那些公式是不是眼熟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9-6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教授讲话,总是很谦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9-7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猜猜这是哪位帅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关小西 发表于 2018-9-7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18-9-7 07:20
猜猜这是哪位帅哥?

难道是Y教授?
啊拿大 发表于 2018-9-7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拉扎维cmos 那本书记得是西安交大微电子系翻译的?不过这人不是微电子系的。
话说要不是看了楼主的发帖,我还不知道有这个人吧,哈哈楼主变相给人宣传了。
其实也不用太操心,我想人家西交真正搞模拟的也起码是看格雷, 拉扎维等这级别人的书,中国各大学老师一直都是既有真才实料,也有滥竽充数,国情而已,淡定啦。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9-7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啊拿大 发表于 2018-9-7 09:23
拉扎维cmos 那本书记得是西安交大微电子系翻译的?不过这人不是微电子系的。
话说要不是看了楼主的发帖,我 ...


陈贵灿出国镀过两年金,比杨强点,但他自身也没有什么代表作。
谈到名人,网络上绝大多数人所认识的名人,就是流行书籍的作者!即便是翻译的也算!所以国外名著到了中国,很多人都去争抢做翻译!

实际上,许多真正的大牛没有流行教材的,很多人就不知道。

一模一数走江湖 发表于 2018-9-7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楼主把可贵的钻研的精神继续发扬到接下来的几部教材中,看到你读的这么认真说实话我还挺感动的。。另外多谢宣传了。
戈卫东 发表于 2018-9-7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脸可以有发布会教授凭什么就不能有。。。。。。。。
OTB 发表于 2018-9-7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大师对于lz的奉劝就是。

谢谢大家!

要谦虚,要谨慎,要低调。

对于任何一个模拟电路,因为,其真实的复杂度,是仅仅懂《电路原理》教科书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本大师经常教导你们说:“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确实是一个“定理”,“采样定理”也的确是一个定理,然而,这些都“太简单了”,就像,你骑自行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或驾驶一辆马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你必定可以在白天看到“云彩”,在夜晚,什么都看不见一样。

也可以说:这些教科书和学术界的“论文”所“发现的定理和定律”,仅仅就是一个个“简单的事实而已”,一点都不用“大惊小怪”,如果非要“感叹这些定理的发明和证明者有本事”,那么,这会导致你们崇拜“偶像”,从而必定“一事无成”。

所有的教科书中的“定理”都是非常简单的东西,如果确实能“简化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计算”,那么这很好,但,对于真实的现实问题来说,这些“定理”大多派不上什么用场。

例如:使用“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定理”,你无法设计一个4558类的运放,因为,4558类的运放仅仅使用一个“积分电容”进行补偿,而且大部分还是面对“非线性问题”,很小的程度上是面对“相位裕量”的——但教科书的受害者们,并不知道这个补偿电容,只有很小程度上,是面对相位裕量的补偿的。

SPICE的设计者,是伟大的,无论其设计者,是“自愿”的设计,还是“作为研究生而不得不完成的作业”,SPICE的伟大都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SPICE也可以说,毫无用途,因为,最好的SPICE仿真结果,就是与实际情况一样,既然与实际结果一样,那么要仿真,就没有太大意义,仅仅就是对于“懒人来说”,仿真可以提供很多的便利而已。

那么,这说明什么道理?

这说明:人们对于复杂的非线性的电路方程,是没有任何“感觉”的,因为,你们的“著名教科书的作者”早就供认: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模拟电路设计专家,只有几个人,但肯定不包括你们的教科书作者。

这再次说明什么?

这说明:面对晶体管的复杂的反馈的电路方程,能抓到主要矛盾的,只有这几个教科书作者所承认的模拟电路设计专家。

U get it?

U konw what 本大师 mean?

U follow me? which means “Do you understand what 本大师 mean?”

也就是说:教科书及教科书的受害者们(包括你),面对复杂的晶体管放大电路,这个非线性的复杂的电路方程,你们“一无所知”而且还“无能为力”,但那几个模拟电路专家,却能够对于这些电路“很有感觉”从而能抓到“主要矛盾”进而解决他们想解决的问题。

总而言之,模拟电路的设计,与现实生活最为接近,没有理论计算方法,因为SPICE虽然就是一个理论计算方法,但无法用来进行“创新设计”,只能来“验证”,对于验证,实际电路也能做到,而且最后都是实际的验证。

因此,你需要明白的就是:你们的教科书,其实连一个用于自行车和马车的高速公路上的“地名指示标牌”都不如,或者,紧紧就是如此功能——这还是往好里说,你们的教科书中的“定理”大多解决不了现实的实际问题,除非你们,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疗”地进行“自欺欺人”的工作——这是“不懂科学”又要假装“懂科学”的中国人,的最主要特性和行径。

再次感谢大家!

评论

直接培养应用人才的是职业学校。  发表于 2018-9-7 12:47
教科书的确会害人,对于基础教育,他的任务是培养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应用他讲的很少,因为他不知道学生将来干什么。  发表于 2018-9-7 12:46
SPICE只是理论验证工具,不能代替实际验证。  发表于 2018-9-7 12:41
关于线性:线性是学习非线性的基础;非线性是线性应用的基础。  发表于 2018-9-7 12:39
【但那几个模拟电路专家,却能够对于这些电路“很有感觉”从而能抓到“主要矛盾”进而解决他们想解决的问题】,这个都是明的,没什么秘密。  发表于 2018-9-7 12:37
飞飞落落的浪 发表于 2018-9-7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拜读一下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9-7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模一数走江湖 发表于 2018-9-7 10:18
希望楼主把可贵的钻研的精神继续发扬到接下来的几部教材中,看到你读的这么认真说实话我还挺感动的。。另外 ...

通过《你好放大器》和《新概念模拟电路》两本书,作者的写作习惯,写作方法,写作套路,模电方面的造诣等,已经一览无余了,为何要把接下来的几本看完才能下结论?
而且很容易猜到下面几本怎么写的:先写老掉牙的理论,偶尔发明些“新定义”,就说自己创新了,然后跑datasheet上抄些电路,就说自己的书实用了。
blade55 发表于 2018-9-7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OTB 发表于 2018-9-7 11:29
本大师对于lz的奉劝就是。

谢谢大家!

使用仿真软件的目的是分析,分析靠的是专业基础。所谓高手无非是对专业基础掌握的好、应用的好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个人签名:模电讨论兴趣小组群微信号:xukun977

1897

主题

22577

帖子

295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