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NPN PNP管子的使用。

[复制链接]
7092|28
 楼主| ar3000a 发表于 2008-6-12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ar3000a 发表于 2008-6-12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MUTLTISIM

用MUTLTISIM仿真的结果也不太好,没得出什么结论。 请问两种电路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都有些什么特点呢?
PowerAnts 发表于 2008-6-12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输出阻抗不同

前者,在《脉冲与数字电路》前三章,称为图腾柱
 楼主| ar3000a 发表于 2008-6-12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者呢?

后者很少介绍啊。
 楼主| ar3000a 发表于 2008-6-13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一种,全npn的。

全NPN的,管子的Vbe和输出电压密切相关, 为什么和什么时候用这种电路呢?
 楼主| ar3000a 发表于 2008-6-13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

这种基本的电路怎么乏人问津呢。很多时候用一下很管用。&nbsp;<br /><br />有没有学校老师,基本的东西没忘记的,来说说。
李冬发 发表于 2008-6-13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B电路似乎不能工作吧?至少不能很好工作!

  
IceAge 发表于 2008-6-13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驱动,B 电路更好

A&nbsp;电路受负载影响较大。<br /><br />5楼的电路,我猜负载可能会出现低于&nbsp;0v,&nbsp;高过&nbsp;Vcc&nbsp;的情况,稳压管可以阻止npn&nbsp;不恰当的导通,&nbsp;并能钳位,比如&nbsp;负载为&nbsp;-6&nbsp;V,&nbsp;稳压管5V,底端的&nbsp;npn&nbsp;会导通
hotpower 发表于 2008-6-13 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B电路上的2个电阻都不要~~~在TTL/CMOS上限流和上拉

俺不懂~~~听课
lbx_00 发表于 2008-6-13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B电路不能工作,它是H桥的一个桥臂

  
匠人店老板 发表于 2008-6-13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B电路,如果输入断开...

  
awey 发表于 2008-6-13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

A:射随器,适合线性电路。<br /><br />B:翻转时,会经历两三极管共同导通的状态,适于数字电路。
 楼主| ar3000a 发表于 2008-6-13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B电路

B电路,串电阻减少那个瞬间的电流,应该输出幅度更大吧。看起来上面的管子导通更彻底。<br /><br />5楼的电路输出能到多高?好像不太高啊。
赤铸 发表于 2008-6-14 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1.&nbsp;输入<br />A&nbsp;可以输入:正弦波、方波、××波……<br />B&nbsp;只宜输入:方波(而且幅度要够大)<br /><br />2.&nbsp;晶体管状态<br />A&nbsp;的晶体管:始终在放大区<br />B&nbsp;的晶体管:断开、饱和、或切换中<br /><br />3.&nbsp;输出<br />A&nbsp;输出阻抗低,但输出方波时高低电平不“满”(满:接近电源,或称&nbsp;rail-to-rail)<br />B&nbsp;输出方波电平“满”,但输出电流有上限(超过此限输出近似为恒流源)<br /><br />4.&nbsp;速度<br />A&nbsp;快(放大区,射极充电)<br />B&nbsp;慢(深饱和,恒流充电)<br /><br />
LGZ2006 发表于 2008-6-14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情况用A

B在极端情况下可用,有很大不合理性.
赤铸 发表于 2008-6-14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用 B 那种输出方式的时候

两个管子的基极很少通过电阻接到一点,而是分别接到“两个地方”<br />主要是电平偏移和工作点稳定之类问题,楼主多看一些运放内部结构就知道了
 楼主| ar3000a 发表于 2008-6-14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过各位大师了。

看了诸位的回贴,基本明确三个电路了。&nbsp;5楼那个是485芯片的输出级,但芯片内部电路只是个示意图,估计还有复杂结构。<br /><br />另外我还做了一些仿真和实际试验,和大家说的一样,A射极输出永远遵循低0.7V的规律,如果驱动用74LS,最高也不超过4V(加了上拉),并且低端和高端不能兼顾。用74HC电路驱动的效果就好得多。&nbsp;<br /><br />B集电极输出,实际使用频率低,串电阻,短路效应不明显。频率特性就更符合理论了。B电路当工作频率超过几MHZ后,输出幅度和波形都不行了。此时A还是原样。<br /><br />是否可以做这么个结论:<br /><br />在B中加入适当的保护措施(比如先关断再开启的延迟),适合驱动电机(桥的一臂),其他低频率应用。<br /><br />要做信号放大,A是首选,Ibe不受限制,输出阻抗更低。<br /><br />5楼两个NPN管子做的输出级,前面要有复杂的电路支持,作各种电平转换。适合IC内部。
 楼主| ar3000a 发表于 2008-6-14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问题:

用这三种电路作为长线路驱动,各有什么风险,如何保护?&nbsp;像前面网友说的,外面拉低到负电压,或者遇到高电压短路,这两个输出管子烧掉哪一个?&nbsp;过热还是击穿?<br /><br />在输出端简单地接上两个钳位二极管,是最好的方法吗?&nbsp;为什么许多输出电路没有这么用呢?
 楼主| ar3000a 发表于 2008-6-14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发现一个电路

mutltisim上的例子:“B类推挽电路”。这类简单的电路,仔细捉摸起来还真挺有意思。
赤铸 发表于 2008-6-14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图 Q2 明显画反了

前面那个485驱动电路,&nbsp;加了两个二极管,&nbsp;应该是扩大输出允许电平范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

主题

201

帖子

1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