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让我看透生命这东西 四个字 **到底

[复制链接]
85437|514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8-7-7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漆黑的夜晚:谢谢LS的支持,谢谢大家的支持!

高楼大厦平地起,盖楼灌水靠大家。<br />嘿嘿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8-7-7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说:同相比例放大器是“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俺把同相比例电路在发一下,如图所示:<br />为什么说这个电路是“电压串联负反馈”呢?<br />关于反馈的性质,上述帖子已经论述(用瞬时极性法判断反馈的性质)。<br />这个电路是一个电压反馈。为什么这样讲?这是因为反馈信号是与输出电压(Vout)是成正比的。从电路结构上看,反馈网络的输入端是与输出信号端并联的。因此我们说,它是个电压反馈。<br />那么,为什么说它是串联反馈呢?<br />我们知道,反馈系统是一种差值系统。为什么这样讲呢,这是因为一个反馈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等于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的差值。这里所说的“净输入信号”是与没有反馈时相比较而言的。在没有反馈时,净输入信号就等于输入信号。当存在负反馈时,净输入信号就是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差值了。<br />我们知道,串联反馈的特点是: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相串联,其差值即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在这里,输入信号是Vin1(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反馈信号是Vin2(反相输入端的电压)。那么它们之间的差值信号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在上面的帖子中已经论述过了,Vin1与Vin2之间的差值信号就是差动信号,即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显然,净输入信号(差动信号)是输入信号(Vin1)与反馈信号(Vin2)的差值。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差动信号(净输入信号)是同相输入端与反相输入端之间的电位差信号。<br />综上所述,该电路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br />如有错误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8-7-7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相比例放大器的特例:电压跟随器

如图所示:这个电路称为“电压跟随器”。<br />从电路结构上看,输入电压Vout全部反馈至反相输入端。也就是说,该电路的反馈电压就等于输出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反馈深度是最大的(或者称为全反馈)。在这种情况下,两个输入端之间的差动信号(差值信号)是最小的。<br />电压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等于1,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是同相关系。当然这是在一定的通频带范围内说的。<br />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8-7-8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了,我们对同相比例放大器做一下总结

当运放工作在线性区(放大区)时有如下特点:<br />1.同相比例运算放大电路是一个深度的电压负反馈电路;<br />2.两个输入端(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之间的电位差(电压)很小,可以等效为“虚短路”;<br />3.两个输入端具有较高的共模输入电压;<br />4.电压放大倍数=1+Rf/R2,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是同相关系;<br />5.放大倍数主要取决于电阻Rf和R2的精度及稳定度;<br />6.可以接成电压跟随器的电路形式;<br />7.由于引入了深度电压串联负反馈,因此电路的输入电阻很大,输出电阻很小(电压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串联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大)。<br /><br />主要参考书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老师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br />
xynicke 发表于 2008-7-9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

多谢楼主了,这些问题好多我都没有深究,楼主确讲的这么透彻,佩服楼主的这种精神!<br />另外也请问一下,突然想起来,关于晶体管放大器的,当Ib↑→Ic↑,Ie↑→Vb-Ve↓→Ib的增大趋势被消除。那么当要放大一个信号时,Ib随输入电压变大时岂不是会因为负反馈而消除其变大趋势,导致C极电流无变化???失去了放大的作用?从定性的分析,感觉是这样,很困惑???或者有什么定量的分析方法表明还是可以放大,谢谢!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8-7-9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26楼兄弟—2

就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俺也遇到过。<br />有的问题仅仅定性分析是不能明确的,所以还要进行定量分析。<br />那么怎样进行定量分析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列出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就是利用软件进行模拟。一般的教科书上都是采用前者进行定量计算。为了简便、明了,俺采用后一种方法说明一下你所说的这个问题。至于怎样用公式计算,可以参考相关的教科书。<br />请看下面的这个电路图:在这个电路中,发射极反馈电阻Re1和Re2分别被电容Ce1和Ce2短路(对交流信号而言),因此对交流信号没有负反馈作用。这里电容Ce1和Ce2的容量都是1mF(1000uF)。它们对信号源频率(1000Hz)容抗很小,可以等效为短路。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8-7-9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26楼兄弟—3

这是128楼电路的波形。<br />由图可见,该电路的放大倍数约为46倍。即:<br />Vout/Vin=46倍<br />青色信号为输入信号Vin,绿色信号为输出信号Vout。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8-7-9 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26楼兄弟—4

如下电路测量的是b、e之间的交流信号(也可以看作是发射结上的交流电压信号)。如图所示,示波器的A通道测试端子接在了b(基极)和e(发射极)上(黄色信号线),示波器为交流耦合输入(直流成分被隔离)。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8-7-9 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26楼兄弟—5

这是130楼测试的b、e之间的交流信号波形。由图可见,加在b、e之间的交流信号等于输入信号Vin(即信号源输出交流电压)。如游标所示的位置,信号的幅值约为10mV等于信号源的输出电压幅值。<br />也就是说,在没有负反馈时,信号源的输出电压几乎全部加到了发射结上(<br />b、e之间)。<br />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8-7-9 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26楼兄弟—6

如图所示,在这个电路中把旁路电容Ce1去掉了,Re1的负反馈作用就呈现出来。Re2仍然被Ce2旁路,没有交流负反馈作用。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8-7-9 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26楼兄弟—7

这是132楼电路的波形。青色信号为输入信号Vin,绿色信号为输出信号Vout。由波形可见,放大倍数约为-8倍,负号是指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是反相关系。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8-7-9 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26楼兄弟—8

更正一下:129楼的放大倍数应该为-46倍(“-”号表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是反相关系)。嘿嘿<br />我们可以看出来,当把Ce1去掉以后,由于Re1的负反馈作用,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减少了很多(这里的放大倍数是指Vout/Vin。)。<br />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8-7-9 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26楼兄弟—9

我们在测量一下这个负反馈电路的b、e(基极-发射极)之间的交流信号波形(也可以看作是发射结上的交流信号电压)。<br />下图是测量电路,请注意示波器的接法。示波器为交流耦合。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8-7-9 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26楼兄弟—10

这就是135楼电路中b、e之间的波形了。<br />由图可见,其峰值只有1.5mV左右。远小于没有负反馈时的10mV。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8-7-9 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26楼兄弟—11

由上述分析可知,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时,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be之间的交流信号)减小(与没有负反馈时相比),放大倍数下降。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放大倍数是指输出信号Vout与输入信号Vin之比,而不是输出信号与发射结上的交流信号之比(输出交流信号电压与发射结上的交流信号电压之比仍然是较大的)。而这里的净输入信号则是指基极—发射极之间的交流电压信号(发射结上的交流电压),正是该信号导致了基极电流的变化及集电极电流的变化。<br />由信号源来看,晶体管的输入阻抗与反馈电阻Re1(对于信号源Vs来说Re1增大了B倍,B为电流放大倍数)对其分压,所以导致实际加在发射结上的有效控制电压减小,从而使基极电流减小,进而使集电极电流减小,从而使输出电压减小,放大倍数下降。而这些都是相对于没有负反馈时而言的。<br />如下图所示,红色信号为Re1上的交流信号,黄色信号为基极—发射极之间的交流信号。它们之和(瞬时值)等于输入信号Vin,由此验证了晶体管的输入电阻与Re1对信号源输出信号Vin的分压。<br />欢迎批评、指正!<br />
xynicke 发表于 2008-7-9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

多谢楼主,不辞辛劳,讲的这么详细~<br />看来确实光定性的分析是不够的,有些东西还得定量才能看清楚,多谢了!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8-7-10 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xynicke兄弟不必客气。俺在对负反馈的作用作几点说明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br />1.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br />电压负反馈可以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负反馈可以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这样使放大电路在输出信号一定的情况下,其输出信号受电路参数变化、电源电压波动、负载电阻的变化的影响减小,从而提高了放大器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下降多少倍,放大器的稳定性就提高多少倍。<br />2.减小非线性失真和抑制干扰<br />利用负反馈为什么能减小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呢?例如,正弦输入信号经放大后发生了波形的失真,如上半周大,下半周小。那么,经过反馈电阻Re1后,反馈信号的波形也是也是上半周大,下半周小。但是,反馈信号Vf(即Re1上的交流电压)与输入信号Vin的差值信号即净输入信号(基极——发射极之间的交流信号)却是上半周小,下半周大的波形了(ube=uin-uf)。我们知道净输入电压ube是一个控制电压(ube的变化将导致ib的变化,进而导致ic的变化),因此经过反馈放大的作用将使输出信号的上半周被压缩,下半周扩大,结果使信号的上、下半周的幅度趋于一致,因此改善了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当然,改善并不是完全消除非线性失真,而是比较没有负反馈时的非线性失真要小了许多。<br />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减小多少倍(与没有负反馈时的放大倍数相比),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就减小多少倍。<br />负反馈也可以抑制晶体管或电阻等元件所产生的噪声。但是,对信噪比的并没有改善。这是因为,噪声信号被抑制的同时,有用信号同时也被抑制。因此输出信号中有用信号与噪声信号的比值(信噪比)并没有提高。<br />负反馈对干扰信号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原理如上所述)。但是,如果干扰信号是与输入信号相叠加输入的,则负反馈对这种干扰无抑制能力。<br />3.扩展放大器的频带范围(通频带)<br />设一个没有反馈的放大器的中频放大倍数为Aa,-3dB带宽为Wa;有负反馈时的中频放大倍数为Ab,-3dB带宽为Wb。则,B=Aa/Ab;Wb=BWa。<br />有负反馈时的中频放大倍数是要比没有负反馈时要减小很多的(在深度负反馈时),因此B&gt&gt1。有负反馈的放大器的通频带(-3dB带宽,频率上限)比没有负反馈的放大器的通频带(-3dB带宽,频率上限)将展宽B倍。<br />也就是说,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减小的越多,则通频带相应展宽的越多。<br />4.改变输入、输出电阻<br />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大(对输入端来说,增加了一个与反馈深度成正比的电阻);<br />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对输入端来说,增加了一个与反馈深度成正比的电导);<br />电压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使输出电压更趋稳定);<br />电流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大(使输出电流更趋稳定)。<br />总之:负反馈放大电路各项性能指标的改善是靠牺牲放大倍数来换取的。<br /><br />注:主要参考书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老师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br /><br /><br /><br />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8-7-10 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大家早安,下面俺将展开对负反馈放大器稳定性的讨论

欢迎大家踊跃参与讨论,咱们都是学生阿,哈哈.....<br />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8-7-10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举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大旗,向胜利挺进!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8-7-10 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困了,要咪了。明天见阿,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