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充电的一些小问题

[复制链接]
17552|62
zyok 发表于 2009-1-8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computer00 发表于 2009-1-8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正是A板瞬间到达5V,才让B板也瞬间到达了5V

正极将A板电子拿走了,所以A板带正电,这时B板受A板正电荷的吸引,电荷左移(这时负极连了电阻,来不及补充),从而瞬间也达到了5V。
bony2001 发表于 2009-1-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麻烦圈圈再耐心的说一句

为什么正极把A板的电子拿走了&nbsp;那时A板不也是5V的吗&nbsp;&nbsp;等电式&nbsp;为什么会有电子移动呢?&nbsp;&nbsp;<br /><br />还有这句&nbsp;电荷左移(这时负极连了电阻,来不及补充),&nbsp;&nbsp;是因为电阻的限流才导致B板瞬间带电压吗?&nbsp;&nbsp;&nbsp;那要是不接负载,直接接电源&nbsp;,是不是就不会瞬间带电压了?
computer00 发表于 2009-1-8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有电子转移,才有电压的产生。

要是不接负载电阻,直接连上去的话,还有电池的内阻,这时充电速度就会快很多,也就是瞬间电压的时间缩短了。<br />电阻越大,那么B板出现5V的时间就越长,如果电阻无穷大(开路),那么B板就一直保持着5V的电压了。
 楼主| ymblue 发表于 2009-1-8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问

<br /><br />为什么正极把A板的电子拿走了&nbsp;那时A板不也是5V的吗&nbsp;&nbsp;等电式&nbsp;为什么会有电子移动呢?<br />补充:就算移动也是需要时间的吧&nbsp;,能说瞬间吗?<br /><br />还有这句&nbsp;电荷左移(这时负极连了电阻,来不及补充),&nbsp;&nbsp;是因为电阻的限流才导致B板瞬间带电压吗?&nbsp;&nbsp;&nbsp;那要是不接负载,直接接电源&nbsp;,是不是就不会瞬间带电压了?&quot;<br />&nbsp;&nbsp;补充:电荷左移,移动到B板的左表面?正离子还在B板啊,这样B板能说是5V吗?<br />&nbsp;<br />&nbsp;&nbsp;谢谢xwj,computer00&nbsp;,bony2001&nbsp;,意布,zyok&nbsp;<br />ps,&nbsp;我不明白的是A和B瞬间到达5V的详细过程,其他的地方我很清楚.
computer00 发表于 2009-1-8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需要时间,但是这个时间非常之短

这时移动的电荷非常少,主要在A极板跟地之间形成的电容,相比这个电容本身,要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记了。<br />另外B极板跟地之间也会形成一个分布电容,如果这个电容跟电容C本身的容量可以比拟的话,那么B极板也不能<br />输出5V的电压,而是两个电容的分压。B极板的电子往左移了,B极板右边当然就带正电了,这跟电池一样的道理,<br />一端正,另一端负。
PowerAnts 发表于 2009-1-8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目应该加一个条件

开关闭合需要的时间为零
zjp8683463 发表于 2009-1-9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微电子的描述

现在三极管的原理估计都还给书本了,只要记住特性曲线就行了
HWM 发表于 2009-1-9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纠正一个基本概念,电位和电荷数量没有必然关系。

不能说“正电荷”多了就呈现正电位了,或“负电荷”多了就呈现负电位了。<br /><br />为何?看一个简单实验就明白了:在一个电场中放置一个导体,分析其电荷分布和其电场分布。
iC921 发表于 2009-1-9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试从几个方面理解

1 电容器(不是电容)两边不带电荷,那么测量两极的电压就为0。<br /><br />2 电压为0意味着,电阻为0和电阻∞的两种状态都可能存在。呵呵,此谓理想状态。<br /><br />3 电阻为0,意味着那是“短路”,既然是短路,那么两端电压应当相等。电阻∞,意味着那个电容器是真绝缘体,既然是绝缘体,电路是没有电流通过的。可是这不符合电路的实际情况,因此,电阻∞并不是真的。<br /><br />
iC921 发表于 2009-1-10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没人来呀?

  
bony2001 发表于 2009-1-10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了

越看越迷糊&nbsp;&nbsp;最基本的概念往往是最难理解的<br />这个是不是就是最简单的那种RC复位电路的理论依据啊?,这两个是一回事嘛<br />有没有人能比较清楚的彻底把上电到最后平衡的过程详细的说一下,虽然比较麻烦,但对新手的帮助还是不小的,先谢谢了<br />
lbq211 发表于 2009-1-11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我说的明白不

上电瞬间,A的点位跟VCC相连,被拉高到VCC;由于“电容两极的压差不能突变”,B点的点位也达到VCC;此时电路中有了VCC/R的电流流过(R的压差也是VCC,这与B点的电位是VCC也是吻合的)。<br />由于电容对电流的积分效应(电子的积累,A点的电子被VCC的正极拉走,经由VCC的负极向B流动,B的电子越集越多,由VCC逐渐降到0),电容的压差在t=RC(充放电时间常数)后到达VCC,此后电路中没有电流流过,B点的电位到0,电容两端的压差达到VCC。
dedicated 发表于 2009-1-14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标记

  
liulwn 发表于 2009-1-14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也问过这样的问题

以前也在本坛问过同样的问题,在教科书一般都是说电容通交流,隔直流的。对于这现象就一直没有想明白。
liulwn 发表于 2009-1-14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看着有些糊涂了

K合上的瞬间电容是否有电流流过形成回路?B端的5V电压是由电子没来的急移动照成的?
and 发表于 2009-1-15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尝试解释一下

 楼主| ymblue 发表于 2009-1-15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的回答

&nbsp;&nbsp;&nbsp;&nbsp;感觉圈圈26楼的回答和and的解释比较切题,就是针对我的疑惑(A和B怎样瞬间到达5V的详细过程)而答,<br />&nbsp;&nbsp;&nbsp;&nbsp;希望各位大虾给出更多更好的解答和引申,让我等在逆境中挣扎的菜鸟,每次发帖和看帖都有些许的进步。
liulwn 发表于 2009-1-15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去查找了大量资料

开始时电容AB两端的正负电子是相等的,电压为零。当合上开关,由于电位差的缘故,A端的负电子迅速移动到电池正极,同时电池正极也有正电子迅速移动到A端,A端由于正电子增多没有负电子带正电。在B端的正电子由于电阻存在缓慢向电池负极移动,电池负极的负电子也由于电阻存在缓慢向B端移动,由于B端的正电子无法迅速移动到电池负极,B端的正电子比电池负极正电子多,B端带正电。在后面的过程中由于电池负极负电子不断移动到B端,使B端带上大量负电子,最终和电池负极电位相同。这是一个电容充电的过程。而电流并没有从A端流到B端。也没有电子从A端移动到B端,因为AB两端是断开的。我的理解不知是否正确?那位大侠给指正一下。
HWM 发表于 2009-1-16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to and:严格来说,开关合上前A点电位并非等同于B点,即电源

而此A点电位,由开关闭合前的整个电路实体空间分布(注意开关闭合前就是一个电容)和电池化学电动势确定。在开关的闭合瞬间,严格来说,除开关的触点间小范围内,其他各点电位都不可能发生突变。只是在新的电荷分布形成过程中,各点的电位才会逐渐的变化,最终趋于平衡。<br /><br />但是相比C而言分布电容太小(一般电路分析中予以忽略),故考虑大体上开关闭合上的“瞬间”,A点的电位“立刻”达到了电源正极电位(而且认为开关闭合前C无充电电荷),故“瞬间”B也随A由电源的负端电位“一下子”变成了接近于电源正极电位。而B点“瞬间”跟随A点的原因就在于电容C极板间的电场“感应”作用。注意:分布电容(即分布电场感应)的作用实际上也还存在,因其相比C而言过于微小,故忽略不计。<br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