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anwenhao1 于 2021-10-28 12:28 编辑
你说得很对!
沿用楼主的参数,仅将R2改为15k的可调电阻,模拟了一下。
1、当R2等于7.5K时,两输入端都是200mV的电压,此时输出3.15V,基本满足(0.2*7500+510)/510=3.1417V的计算结果。
2、当R2等于8.25K时,2脚电压降低为185mV,此时输出3.17V,与(0.2*8250+510)/510=3.4353V的计算结果差异加大。
3、在2的基础上,将电源电压升至±10V,2脚电压即恢复为200mV,此时输出3.44V,与(0.2*8250+510)/510=3.4353V的计算结果基本相符。
4、电源电压升至±10V后,R2可加大到20k,均可保持2脚电压为200mV,此时输出8.06V,与(0.2*20000+510)/510=8.0431V的计算结果基本相符。
5、理论上输入0.2V,放大倍数等于(100000+510)/510=197.1,输出将达到39.416V,若电源电压设计为±42V,可保证电路运行正常。仿真也证实了这点。
由此可知,原电路设计的放大倍数较高,而电源电压较低,输出受到电源电压限制,造成运放饱和,引起输出端、输入端电压异常。
这里不清楚原电路用来干什么,楼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适当修改这个电路的参数,让其运行在你自己要求的范围内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