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我要提问本帖赏金: 80.00元(功能说明)

[APM32F4] 环形缓冲区ringbuffer在APM32F407串口数据接收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2240|2
 楼主| luobeihai 发表于 2024-12-4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uobeihai 于 2024-12-4 22:09 编辑

#申请原创# @21小跑堂

1. ringbuffer介绍

首先,什么是环形缓冲区(ringbuffer)?环形缓冲区是具有固定的有限大小的缓冲区。它是一种队列数据结构,只不过它不是线性队列,而是环形队列。

环形缓冲区的环形,不是指物理内存上是连成一个环的,而是它在逻辑上是一个环形,它有两个索引值:
  • 写指针:当生产者(比如串口接收到数据)写入数据到缓冲区时,写指针移动到下一个位置。
  • 读指针:当消费者在缓冲区获取到一个数据时,读指针移动到下一个位置。

写入数据时,写指针递增;读出数据时,读指针递增。读指针索引不应该跳过写指针索引, 两个索引在到达缓冲区末端时都应该被赋值为0,这样就可以允许海量的数据流过缓冲区。

但是当写指针的下一个位置等于读指针时,说明缓冲区的数据已经满了,这时再继续往缓冲区写入数据则会覆盖还未来得及处理的数据。

对于环形缓冲区的详细介绍,网上也有很多相关的资源。

这里不过多介绍环形缓冲区的原理,本文着重介绍环形缓冲区在APM32F407串口快速接收大量数据时,如何处理数据做到不丢包

2. ringbuffer的代码实现

实现环形缓冲区的形式有使用数组的,也可以使用链表。我这里为了实现简单,就用数组作为 ringbuffer 的内存来实现。

在实现 ringbuffer 时,要有两个指针,读指针和写指针。每当向 ringbuffer 中写入一个数据时,写指针加1;同理从 ringbuffer 中读取一个数据时,读指针加1。

对于 ringbuffer 的读写操作,我们有几个重点问题需要考虑:

  • 读写指针移动到 ringbuffer 的最大长度之后,如何返回首位置?
    对于 ringbuffer 的读写指针位置的计算,精髓就在于对读写指针进行取模运算。即当读写指针移动一个位置时,然后对 ringbuffer 的大小进行取模运算,这样当读写指针移动到最末尾时,取模运算的结果就是 0,即返回的 ringbuffer 的首位置了。代码表示如下:
    1. write_index     : 当前写位置
    2. read_index      : 当前读位置
    3. ringbuffer_size : ringbuffer 缓冲区的大小

    4. /* 读写指针每移动一个位置,都对 ringbuffer 大小进行取模运算 */
    5. write_index = (write_index + 1) % ringbuffer_size        
    6. read_index = (read_index + 1) % ringbuffer_size

  • 如何判断 ringbuffer 为空?
    读写指针的位置相等时,说明 ringbuffer 为空。
    1. write_index == read_index

  • 如何判断 ringbuffer 为满?
    当写指针的下一个位置等于读指针的位置时,那么 ringbuffer 为满。
    1. (write_index + 1) % ringbuffer_size == read_index

2.1 ringbuffer数据结构定义

ringbuffer 的数据结构封装如下,主要成员有读写指针,还有指向用户提供 buffer 的指针和 buffer 的大小。

其中,读写指针的这两个成员,很可能会因为外部一些原因(比如串口中断)造成读写位置的变化,而这个变化编译器很可能不知道,所以为了防止编译器优化而加上 volatile 关键字修饰。

  1. typedef struct _ringbuffer_t
  2. {
  3.     volatile unsigned int read_index;           /* 当前读位置 */
  4.     volatile unsigned int write_index;          /* 当前写位置 */  
  5.     unsigned int buffer_size;                   /* ringbuffer大小 */
  6.     unsigned char *buffer_ptr;                  /* 指向ringbuffer */   
  7. } ringbuffer_t;

2.2 ringbuffer初始化

  1. /*
  2. * 函数作用 : 初始化ringbuffer结构体(句柄)
  3. * 参数  rb   : 指向ringbuffer句柄
  4. * 参数  pool : 指向ringbuffer缓冲区,用户调用时一般提供一个数组
  5. * 参数  size : 缓冲区的大小
  6. * 返回值 : 无
  7. */
  8. void ringbuffer_init(ringbuffer_t *rb, unsigned char *pool, unsigned int size)
  9. {
  10.     /* initialize read and write index */
  11.     rb->read_index = 0;
  12.     rb->write_index = 0;

  13.     /* set buffer pool and size */
  14.     rb->buffer_ptr = pool;
  15.     rb->buffer_size = size;
  16. }

主要是初始化 ringbuffer_t 结构体成员。用户需要提供一个定义好的数组变量,传递到这个初始化函数中,从而使得 buffer_ptr 这个指向具体 buffer 的成员指向用户提供的一个数组。

2.3 ringbuffer写数据

前面已经介绍了,读写指针移动运算的精髓就在于,对 ringbuffer 的大小进行取模运算。

另外,当写指针的下一个位置与当前读位置相等时,说明 ringbuffer 已经满了,这个时候就不再继续向环形缓冲区写入数据了。

代码实现如下:

  1. /*
  2. * 函数作用 : 向目标缓冲区写入一个字节数据
  3. * 参数  ch : 要写入ringbuffer的数据
  4. * 参数  rb : 指向ringbuffer句柄
  5. * 返回值   : 写入成功返回0,失败返回-1
  6. */
  7. int ringbuffer_write(unsigned char ch, ringbuffer_t *rb)
  8. {
  9.     if (rb->read_index == ((rb->write_index + 1) % rb->buffer_size))
  10.     {
  11.         return -1;
  12.     }
  13.     else
  14.     {
  15.         rb->buffer_ptr[rb->write_index] = ch;
  16.         rb->write_index = (rb->write_index + 1) % rb->buffer_size;
  17.         return 0;
  18.     }
  19. }

2.4 ringbuffer读数据

当读写指针相等时,ringbuffer 为空。具体代码实现如下:

  1. /*
  2. * 函数作用 : 向目标缓冲区读取一个字节数据
  3. * 参数  ch : 把读取到的数据保存到ch所指向的内存
  4. * 参数  rb : 指向ringbuffer句柄
  5. * 返回值   : 读取成功返回0,失败返回-1
  6. */
  7. int ringbuffer_read(unsigned char *ch, ringbuffer_t *rb)
  8. {
  9.     if (rb->read_index == rb->write_index)
  10.     {
  11.         return -1;
  12.     }
  13.     else
  14.     {
  15.         *ch = rb->buffer_ptr[rb->read_index];
  16.         rb->read_index = (rb->read_index + 1) % rb->buffer_size;
  17.         return 0;
  18.     }
  19. }

3. APM32F407串口中使用ringbuffer接收数据

3.1 为什么需要ringbuffer接收串口数据

串口中断接收数据时,每接收到一个字节数据就会触发一次中断,然后我们再把这一字节的数据交给上一层的程序进行处理。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接收到一个字节数据就处理一下,太过于频繁。有时也可能因为数据量太大,或者接收数据太快,而上层代码来不及处理数据,等到下一次接收的数据来到时,很可能会覆盖掉没来得及处理的数据。这是就会出现丢包的现象。

为了防止丢包,我们可以在中断中暂时先把接收到的数据放到一个缓冲区里面,等到CPU去处理时,一次性就把所有的数据都取出来进行处理。而对于这种对数据的读和写的过程,使用环形缓冲区是非常适合的。

3.2 初始化串口和ringbuffer

使用串口接收数据,先对串口进行初始化,以及对 ringbuffer 进行初始化。

  1. static unsigned char uart_rx_buffer[16];  // 环形缓冲区所指向的数组
  2. static ringbuffer_t uart_rx_ringbuffer;   // 环形缓冲区句柄

  3. USART_Config_T usartConfigStruct;

  4. /* USART configuration */
  5. USART_ConfigStructInit(&usartConfigStruct);
  6. usartConfigStruct.baudRate      = 115200;
  7. usartConfigStruct.mode          = USART_MODE_TX_RX;
  8. usartConfigStruct.parity        = USART_PARITY_NONE;
  9. usartConfigStruct.stopBits      = USART_STOP_BIT_1;
  10. usartConfigStruct.wordLength    = USART_WORD_LEN_8B;
  11. usartConfigStruct.hardwareFlow  = USART_HARDWARE_FLOW_NONE;

  12. /* COM1 init*/
  13. APM_COMInit(COM1, &usartConfigStruct);

  14. /* Enable USART1 RXBNE interrput */
  15. USART_EnableInterrupt(USART1, USART_INT_RXBNE);
  16. USART_ClearStatusFlag(USART1, USART_FLAG_RXBNE);
  17. NVIC_EnableIRQRequest(USART1_IRQn,1,0);

  18. // systick delay init
  19. delay_init();

  20. /* 初始化ringbuffer,使得ringbuffer指向用户提供的数组 */
  21. ringbuffer_init(&uart_rx_ringbuffer, uart_rx_buffer, sizeof(uart_rx_buffer));

3.3 串口中断接收数据

在串口中断中,把接收到的数据保存到我们刚刚定义的 ringbuffer 中。

  1. void USART1_IRQHandler(void)
  2. {
  3.     int ch = -1;

  4.     if ((USART_ReadStatusFlag(USART1, USART_FLAG_RXBNE) != RESET) &&
  5.         (USART_ReadIntFlag(USART1, USART_INT_RXBNE) != RESET))
  6.     {
  7.         while (1)
  8.         {
  9.             ch = -1;
  10.             if (USART_ReadStatusFlag(USART1, USART_FLAG_RXBNE) != RESET)
  11.             {
  12.                 ch =  USART1->DATA_B.DATA & 0xff;
  13.             }
  14.             if (ch == -1)
  15.             {
  16.                 break;
  17.             }
  18.             /* 中断接收到的数据,存入 ringbuffer */
  19.             ringbuffer_write(ch, &uart_rx_ringbuffer);
  20.         }
  21.     }
  22. }

3.4 主循环

在主循环中,循环等待环形缓冲区是否有数据可读,如果有则把数据回显给串口终端软件。并且故意插入一段时间的延时,这样进行模拟CPU在处理其他的任务,测试是否会出现数据丢包的现象。

主循环示意代码如下:

  1. int main(void)
  2. {
  3.     // 此处省略串口和ringbuffer的初始化

  4.     while (1)
  5.     {
  6.         // 等待环形缓冲区是否有数据
  7.         if (ringbuffer_read(&temp, &uart_rx_ringbuffer) == 0)
  8.         {
  9.             // 环形缓冲区有数据可读,把数据回显到串口终端
  10.             USART_TxData(USART1, temp);
  11.         }

  12.         delay_ms(3);  // 故意插入延时,测试是否有丢包现象
  13.     }
  14. }

4. 测试结果

4.1 测试是否丢包

使用串口助手,每隔 10ms 自动发送一次数据,而在 main 函数故意延时3ms再去把 ringbuffer 的数据读出来在发送到串口助手上。

我们前面的代码定义的 ringbuffer 的大小是 16 字节,在串口助手中,当我们每隔 10ms 发送 5 个字节时,main 函数延时 3ms 再接收。这时可以发现是没有出现丢包的现象的,实验结果如下:

image-20241204212229537.png

4.2 制造丢包环境进行补充测试

但是,如果我们一次性发送的数据大于 ringbuffer 的大小(16字节)时,那么就会出现丢包的现象了。

image-20220826180336387.png

另外,如果每 10ms 一次性发送 10 个字节,由于 main 函数延时的时间太长才去处理数据的话,那么长期堆积下去,这时也会造成数据丢包的现象。

所以说,如果我们一次性要接收的数据量太大,或者说处理的速度太慢,为了防止数据丢包现象,最好自己评估把 ringbuffer 的大小设置大一点。理论上如果一次介绍的数据量特别大,速度特别快,那么就需要把buffer缓冲区设计的大一些。

下面附件是环形缓冲区应用的工程源码,上传以供大家参考。

APM32F4xx_SDK_V1.4_ringbuffer.zip (1006.08 KB, 下载次数: 14)









打赏榜单

21小跑堂 打赏了 80.00 元 2024-12-11
理由:恭喜通过原创审核!期待您更多的原创作品~~

评论

从环形缓冲区的介绍和简单实现切入,结合APM32F407的串口接收,实现对串口接收数据的缓冲接收,并测试不同情况下的表现情况。  发表于 2024-12-11 10:53
xionghaoyun 发表于 2024-12-14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3

主题

101

帖子

4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