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s三生三世 于 2025-8-14 23:47 编辑
以下是基于LTCC技术实现多层陶瓷基板集成与烧结成型的核心工艺及技术要点:
🔧 核心制造流程
生瓷带制备与图形化
将低温烧结陶瓷粉制成厚度精确的生瓷带,通过激光打孔(皮秒/紫外激光)形成微米级互联通道,并向孔内注入银/铜导电浆料实现垂直导通 。
关键控制点:激光孔径一致性(±3μm)、浆料粘度(≤2000cPs)
多层叠压与埋入元件
将印刷精密电路的生瓷带对齐叠层,埋入滤波器、耦合器等无源元件,形成三维电路网络。叠压需亚微米级对位精度防止错位 。
共烧成型与表面集成
在850-900℃惰性气氛中一次性烧结,使陶瓷与金属共烧成致密基板 。烧结后表面贴装IC裸芯片,实现无源/有源集成模块 。
工艺挑战:收缩率匹配(陶瓷/金属热膨胀系数差≤1ppm/℃)、翘曲控制(平面度≤0.3mm/50mm)
🚀 技术突破方向
散热创新:在生瓷块中集成内埋微通道,通过预压-胶粘-低压层合工艺实现电路散热一体化,微通道变形率<5% 。
材料智能化:应用材料信息学优化介质陶瓷配方,提升射频器件高频稳定性 。
️ 应用优势对比
特性 LTCC技术 传统PCB
集成密度 埋入式3D结构(≥20层) 表面贴装(≤8层)
高频性能 介电损耗≤0.002(10GHz) 损耗≥0.02
热管理 微通道主动散热 被动散热片
数据来源:行业实测对比
🌐 产业落地场景
通信:5G射频前端模块(小型化达5×5mm)
新能源:车规级SiC功率模块衬板(耐温>200℃)
航天:卫星T/R组件(失重环境下零故障)
注:国内生瓷带材料仍存代差,介电常数系列化不足制约高频器件定制化开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