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程序中出现了volatile修饰关键字,以前从来都没有见到过,百思不得其解,正好仔细钻研一番。
- #include "msp.h"
- #include <stdint.h>int main(void)
- {
- volatile uint32_t i;
- WDTCTL=WDTPW | WDTHOLD;
- P1DIR |=BIT0;
- while(1)
- {
- P1OUT ^=BIT0;
- for(i=20000;i>0;i--);
- }
- }
以上程序实现的功能是通过空的死循环 for(i=20000;i>0;i--) 使得P1.0口的LED实现延时闪烁的功能,只需知道如果i不加volatile关键字的话,就会被编辑器优化(即不执行),加volatile关键字的话就会执行,因为空的死循环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无效的。
cut-off
一个不经意的学习经历引出了我的深刻思考:一个定义为volatile的变量是说这变量可能会被意想不到地改变,这样,编译器就不会去假设这个变量的值了。精确地说就是,优化器在用到这个变量时必须每次都小心地重新读取这个变量的值,而不是使用保存在寄存器里的备份。
回答不出单片机中volatile定义的作用的人大概率是不会被雇佣的。我认为这是区分C程序员和嵌入式系统程序员的最基本的问题。嵌入式系统程序员经常同硬件、中断、RTOS等等打交道,所用这些都要求volatile变量。不懂得volatile内容将会带来灾难。
接下来详细解释volatile的具体意义。
1、为什么用volatile??
volatile 关键字是一种类型修饰符,用它声明的类型变量表示可以被某些编译器未知的因素更改,比如:操作系统、硬件或者其它线程等。遇到这个关键字声明的变量,编译器对访问该变量的代码就不再进行优化,从而可以提供对特殊地址的稳定访问。声明时语法:
volatile 类型名 变量名
当要求使用 volatile 声明的变量的值的时候,系统总是重新从它所在的内存读取数据,即使它前面的指令刚刚从该处读取过数据。而且读取的数据立刻被保存。例如:
- volatile int i=10;
- int a = i;
- ...
- // 中间为其他代码,并未明确告诉编译器,对 i 进行过操作
- int b = i;
volatile 指出 i 是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每次使用它的时候必须从 i的地址中读取,因而编译器生成的汇编代码会重新从i的地址读取数据放在 b 中。而优化做法是,由于编译器发现两次从 i读数据的代码之间的代码没有对 i 进行过操作,它会自动把上次读的数据放在 b 中。而不是重新从 i 里面读。这样以来,如果 i是一个寄存器变量或者表示一个端口数据就容易出错,所以说 volatile 可以保证对特殊地址的稳定访问。注意,在 VC 6 中,一般调试模式没有进行代码优化,所以这个关键字的作用看不出来。下面通过插入汇编代码,测试有无 volatile 关键字,对程序最终代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