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美光暂停 DDR5 报价引发的存储芯片荒,虽搅动国内芯片市场,但对 PCB 行业的影响却远小于预期。这场 “无关联” 的核心,并非 PCB 行业抗风险能力强,而是 PCB 的需求结构与存储芯片的短缺领域存在显著差异,且国内 PCB 行业已形成独立于存储芯片的运行逻辑,其根本仍需回归存储芯片的供需特性与 PCB 的产业属性。
PCB 的 “需求主力” 与存储芯片短缺领域错位。存储芯片短缺集中在 DDR5,尤其是 AI 服务器与高端消费电子领域;但 PCB 行业的需求主力,却集中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与普通消费电子,这些领域对存储芯片的依赖度极低。具体来看,2025 年国内 PCB 需求结构中,汽车电子占比 35%、工业控制占比 25%、消费电子(不含高端机型)占比 20%,而与 DDR5 直接相关的高端服务器与高端手机 PCB 占比仅 10%。以汽车电子为例,车载 PCB 主要用于中控系统、自动驾驶传感器,单块车载 PCB 仅需搭载 2-4GB DDR4 内存,且当前 DDR4 仍处于供过于求状态 ——2025 年三季度 DDR4 现货价格同比下跌 12%,完全不受 DDR5 短缺影响。这种需求结构的差异,让存储芯片荒难以传导至 PCB 行业主流市场。
PCB 的 “材料成本” 与存储芯片关联度低。部分观点认为 “存储芯片涨价会带动 PCB 原材料涨价”,但事实是,PCB 的核心原材料为覆铜板、铜箔、树脂,其中覆铜板占成本的 40%,而覆铜板的原材料为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与存储芯片的硅晶圆、光刻胶等完全无关。即便存储芯片涨价引发电子行业整体成本上行,PCB 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也主要受大宗商品(如铜价)与下游需求影响 ——2025 年三季度国内覆铜板价格同比仅上涨 3%,远低于 DDR5 芯片 102% 的涨幅。更关键的是,PCB 企业普遍建立了 3-6 个月的原材料库存,短期内存储芯片涨价无法通过材料端传导至 PCB,这进一步削弱了两者的关联。
PCB 的 “产能规划” 独立于存储芯片短期波动。国内 PCB 企业的产能扩张主要基于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长期需求,而非存储芯片的短期短缺。例如,2025 年国内 PCB 企业新增产能中,70% 用于汽车电子 PCB,仅 5% 用于高端服务器 PCB;且 PCB 产能建设周期长达 12-18 个月,远长于存储芯片短缺的预期周期(预计 2026 年二季度缓解)。这种 “长期规划 vs 短期波动” 的差异,让 PCB 企业不会因存储芯片短期短缺而调整产能 —— 某头部 PCB 企业明确表示,“除非存储芯片短缺持续 2 年以上,否则不会改变现有产能布局”,而从当前国内存储芯片扩产节奏来看,这种长期短缺的可能性极低。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 PCB 行业完全不受存储芯片影响 ——10% 的高端 PCB 市场仍会受波及,但这部分占比不足以改变行业整体运行趋势。本质上,存储芯片荒是 “高端化短缺”,而 PCB 行业是 “多元化需求”,两者的产业逻辑差异,决定了这场存储芯片风波难以对 PCB 行业造成显著冲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