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TC和NTC在通讯设备过载保护中应用与原理解析
核心概念速览
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温度升高,电阻值急剧增大。主要用于过流保护,扮演“可复位保险丝”的角色。
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温度升高,电阻值急剧减小。主要用于抑制浪涌电流,保护设备在启动时不被巨大的冲击电流损坏。
它们在通讯设备保护中扮演着不同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PTC - 过流保护(可复位保险丝)
工作原理
PTC的核心材料具有一种特殊的“相变”特性。在正常温度下,其内部晶格结构稳定,电阻率较低,呈现出较小的电阻。
正常状态:当通过PTC的电流在额定范围内时,其自身产生的热量很小,不足以改变材料结构,电阻保持低值,对电路影响微乎其微。
过载/短路状态:
当电路发生故障(如短路或过载)时,流经PTC的电流急剧增大。
大电流产生大量的焦耳热(P = I²R),使PTC元件的温度迅速升高。
当温度达到其居里点时,材料内部发生相变,晶界势垒骤增,导致其电阻值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呈指数级增长(可达几个数量级)。
电阻值的急剧增大,会极大地限制回路中的电流,从而保护后端的精密芯片(如处理器、ASIC、射频功放等)和电路不被烧毁。
自动复位:
当故障排除、电源切断后,PTC停止发热,并开始向环境散热。
温度逐渐下降至居里点以下,其内部结构恢复,电阻值也回到初始的低阻状态。
电路恢复正常,设备可以重新启动。
在通讯设备中的应用与效果
应用场景:
电源输入端口:保护整个板卡或设备免受外部电源异常或内部短路的影响。
板载DC-DC电源模块:为特定的功能模块(如CPU核心电源、内存电源、射频功放电源)提供独立的过流保护。
用户线路接口:在DSL modem等设备中,保护接口芯片免受线路搭接高压或雷击感应电流的损害。
效果
优点:
可复位:无需更换,降低了维护成本和时间。
反应迅速:对严重的短路故障响应很快。
高可靠性:固态元件,四轴飞行器械部件,寿命长。
缺点:
动作后存在残余电流:在保护状态下,仍有一个较小的剩余电流流过,不能完全等同于机械开关的“断开”。
动作速度:对于缓慢上升的过流,其响应速度不如一次性熔断器快。
内阻和自热:正常工作时有一定的内阻,会产生压降和热量,在高精度或高效率应用中需要考量。
二、NTC - 浪涌电流抑制
工作原理
NTC的材料特性与PTC相反。其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冷态启动:
通讯设备(如交换机、服务器、基站)在冷启动瞬间,内部的大容量滤波电容相当于短路,会产生一个比正常工作电流大5到10倍甚至更高的浪涌电流。
这个巨大的电流冲击会损坏整流桥、保险丝、继电器触点,并引起电源电压瞬间跌落,导致系统复位不稳定。
此时,在电路中串联一个冷态电阻很大的NTC。这个高电阻有效地限制了浪涌电流的峰值。
热态运行:
在限制浪涌电流的同时,由于有电流流过,NTC自身会发热,温度迅速升高。
随着温度升高,其电阻值下降到非常小的水平(通常只有其冷态电阻的几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
此时,NTC在电路中的功耗和压降变得很小,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通讯设备中的应用与效果
应用场景:
开关电源的AC-DC输入端:几乎所有带大容量输入滤波电容的通讯设备电源模块中,都能看到NTC的身影。
大功率设备的电源管理板:如基站射频单元、核心路由器等,其电源功率大,滤波电容也更大,浪涌问题更突出。
效果:
优点:
有效抑制浪涌:简单、低成本地解决了设备开机冲击电流的问题。
提高系统可靠性:保护了保险丝、整流器件和电容,避免了因浪涌导致的意外损坏。
缺点:
需要冷却时间:如果设备断电后迅速再次启动,NTC还处于热态,电阻很小,将失去限流作用。因此不适合需要频繁快速热插拔的场景。
自身功耗:即使在热态,仍有一定的电阻,会带来少量功率损耗,对于追求极致效率的“80 Plus”金牌/铂金电源,有时会使用继电器电路在启动后将NTC短路,但这增加了成本和复杂度。
对环境温度敏感:在高温环境下,其冷态电阻会自然降低,限流效果会打折扣。
2c8dc1bd1ed46c04b1bc583ec18c57b2.png
结论
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中,PTC和NTC通常协同工作,共同构建多层次保护:
设备上电瞬间,NTC 首先发挥作用,抑制对滤波电容充电产生的浪涌电流。
设备正常运行时,NTC变为低阻,几乎不影响系统;而PTC 则以低阻状态监视着电路电流。
一旦发生过载或短路,PTC 迅速动作,转变为高阻态,切断(严格来说是限制)故障电流,保护后端昂贵的通讯芯片和电路。
故障排除后,PTC冷却复位,设备可恢复正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