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动刮锡膏是电子制造中手工焊接或返修时的关键步骤,需平衡精度、效率和安全性。下面是详细的步骤优化方法及注意事项,帮助您实现最佳效果: 
一、 工具与材料准备 1. 刮刀选择 材质:首选不锈钢刮刀,因其耐用且易于清洁。对于静电敏感元件,可选用防静电的塑料或聚氨酯刮刀。 形状与尺寸:根据PCB布局选择。对于简单电路,可使用与板宽相当的刮刀;对于复杂高密度电路,推荐使用10-15mm宽的小尺寸刮刀,以提升操控精度。 角度:操作时,刮刀与PCB表面应保持45°至60°的夹角,这个角度能最有效地推动锡膏并使其在刀前均匀滚动。 2. 锡膏选择 类型:根据环保法规(如RoHS)和工艺要求选择无铅或有铅锡膏。 粒度:锡膏粉末的粒度必须匹配元件引脚间距。例如,0402元件建议使用Type 4锡膏,更细间距的0201或0.4mm pitch BGA则需使用Type 5锡膏。 状态:使用前需从冰箱回温,并充分搅拌至质地均匀、呈现光泽,避免因沉淀或分层导致印刷缺陷。 3. 辅助工具 准备防静电工作台、放大镜或显微镜用于检查。 备好清洁工具,如无尘纸、工业级异丙醇(IPA)或专用模板清洗剂。 使用真空吸台或磁性夹具来可靠固定PCB。
二、 操作步骤 PCB固定:使用真空吸台或磁性夹具将PCB牢牢固定,防止任何移动,这是保证印刷对位精准的基础。 模板定位:将模板与PCB上的焊盘精确对齐,可使用定位针或特定标记。对齐后,用专用胶带或磁铁固定模板四角,确保其平整且不会移位。 锡膏加载:用铲刀取适量锡膏(体积约为需要印刷面积的三分之一),置于模板开口前端或刮刀前进路径上。初始量宜少不宜多,可后续补充。 刮涂动作: 保持刮刀45°-60°角,施加适中且恒定的压力(以能刮净模板表面锡膏为准),以20-40mm/s的速度匀速、平稳地一次性刮过模板。 刮完后,先垂直抬起刮刀,再小心地垂直向上揭起模板,完成脱模。 检查与修正: 立即使用放大镜检查锡膏沉积情况。理想状态是每个焊盘上锡膏均匀、饱满、边缘清晰。 若发现锡膏过多或桥连,可用刮刀尖或吸锡线轻轻移除多余部分。 若发现锡膏不足或有缺漏,可用点胶针头蘸取少量锡膏进行精准补充。
三、 关键技巧与注意事项 环境控制:最佳操作环境为温度22-26℃,湿度40-60%RH。避免高湿度导致锡膏吸湿,或低湿度导致溶剂过快挥发。 力度与角度控制:力度要轻(约2-4N/cm),角度要稳。过大的压力会损伤精细模板或导致锡膏渗漏。 模板清洁:每完成2-3次印刷或停机时,都应用无尘纸蘸取IPA彻底清洁模板底部,防止残留锡膏硬化堵塞开口。顽固污渍可用专用清洗剂浸泡后轻柔擦拭。 余料管理:未使用的锡膏需密封并冷藏于0-10℃环境中。开封后建议在48小时内用完,以保证最佳性能。废料应按规定进行环保回收。
四、 常见问题与解决 锡膏厚度不均 原因:通常是刮刀压力或角度不稳定所致。 解决:练习并保持匀速、稳定的刮涂动作,确保角度始终在45°-60°之间。 桥连或短路 原因:锡膏量过多、模板开口损坏或刮涂压力过大。 解决:减少锡膏用量,检查并更换损坏的模板,减轻刮涂压力。 焊盘覆盖不全 原因:模板未对齐、刮涂速度过快或模板开口堵塞。 解决:重新精确对齐模板,适当降低刮涂速度,并清洁堵塞的模板开口。 锡膏硬化堵塞 原因:清洁不及时或环境湿度过高加速了锡膏中溶剂的挥发。 解决:缩短清洁间隔,保持模板底部洁净,并将环境湿度控制在50%以下。
五、 安全与规范 防静电措施:操作必须在防静电工作台上进行,并佩戴可靠的防静电手环。 个人防护:操作时应佩戴手套和护目镜,避免锡膏接触皮肤或眼睛,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通风要求:在装有通风设施的区域操作,避免长时间吸入锡膏挥发出的气体。 通过遵循以上步骤和技巧,手动刮锡膏可达到接近机器印刷的效果,尤其适合小批量生产、研发原型制作或返修场景。若追求更高效率,可考虑采用半自动台式钢网印刷机或点胶机作为升级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