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定理] 请大家帮我分析下这个钳位电路的原理

[复制链接]
15187|90
 楼主| zzgezi 发表于 2014-6-3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xukun977 发表于 2014-6-3 14: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一下,出来一堆。
 楼主| zzgezi 发表于 2014-6-3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14-6-3 14:00
百度一下,出来一堆。

但是,百度没有分析其原理
maychang 发表于 2014-6-3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已经知道是方波,分正半周期和负半周期分析,并且记住电容两端电压方向即可。
 楼主| zzgezi 发表于 2014-6-3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maychang 发表于 2014-6-3 14:20
既然已经知道是方波,分正半周期和负半周期分析,并且记住电容两端电压方向即可。 ...

能具体说下吗?
xukun977 发表于 2014-6-3 14: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

https://bbs.21ic.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4520
Lgz2006 发表于 2014-6-3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利用峰值整流原理分析
maychang 发表于 2014-6-3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zzgezi 发表于 2014-6-3 14:33
能具体说下吗?

“能具体说下吗?”
再具体,就要从电容充电说起了。
maychang 发表于 2014-6-3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电路,我小学六年级时候,老师告诉我,输入阻抗是R/3,我花了好多天时间才搞清楚为何输入阻抗是R/3。
xukun977 发表于 2014-6-3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maychang 发表于 2014-6-3 15:16
此电路,我小学六年级时候,老师告诉我,输入阻抗是R/3,我花了好多天时间才搞清楚为何输入阻抗是R/3。 ...


这种电路,计算什么输入阻抗有何意义?或者说目的是什么?

设计该电路时,设计者关心的是如何让实际矩形波形的边沿尖峰最小化。
bybxjhsy 发表于 2014-6-3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maychang 发表于 2014-6-3 15:16
此电路,我小学六年级时候,老师告诉我,输入阻抗是R/3,我花了好多天时间才搞清楚为何输入阻抗是R/3。 ...

不是吧。chang老,小学6年级就玩这些东东,R/3咋算出来的?
maychang 发表于 2014-6-3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ychang 于 2014-6-4 08:36 编辑
bybxjhsy 发表于 2014-6-3 15:39
不是吧。chang老,小学6年级就玩这些东东,R/3咋算出来的?


如7楼Lgz兄所说,这是峰值整流电路,当然也就是是峰值检波电路。
检波电路往往是谐振回路的负载,计算输入阻抗,是为了计算该检波电路对谐振回路Q值的影响。
若该电路电容与二极管互换位置,是串联检波电路,其输入阻抗为R/2,相应地,此电路叫并联检波电路。
当然,当时都是矿石收音机。但矿石收音机才特别需要考虑谐振回路的Q值。
老师名董春升,是北京东城少年之家的老师,曾率三名学生在第一届无线电工程制作比赛中获一等奖。
bybxjhsy 发表于 2014-6-3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maychang 发表于 2014-6-3 15:51
如7楼Lgz兄所说,这是峰值整流电路,当然也就是是峰值检波电路。
检波电路往往是谐振回路的负载,计算输 ...

名师高徒
xukun977 发表于 2014-6-3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maychang 发表于 2014-6-3 15:51
如7楼Lgz兄所说,这是峰值整流电路,当然也就是是峰值检波电路。
检波电路往往是谐振回路的负载,计算输 ...


能这么认为?我觉的不能。
两者区别,简单的从波形上看,前者输入输出一个样(不考虑器件非理想特性),后者大变形,不但身高不同,发型也变了。
二极管和电容一调位,结果大不同,定量分析起来前者费劲。
shalixi 发表于 2014-6-3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Vi》0,看作短路,《0,看作电容电阻串联。
shalixi 发表于 2014-6-3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Vi》0,看作短路,《0,看作电容电阻串联。
Vi》0,看作短路,钳位在0了。
Lgz2006 发表于 2014-6-3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电路就题意来讲,叫“钳位”太过牵强,应该叫做“直流成分恢复”
设计上,Virs<<R,且RC<<T
若干周期之后,C被“峰值整流”至1V,左证右幅,并基本保持不变(相当于一个略低于1V的电池)
正半周时,D导通,按理想视为vo=0
负半周时,vo=-1-1=-2V
结果是Vpp不变(2V),变的只是横轴上移到正峰值,把平均值为零的Vi整成直流了
故此得名,此原理在脉冲电路中很有用处

将正峰值平移于零,略有“钳制”之意,但另也有“钳位”却是通过切割幅度来限制与零电位的
譬如C的位置换成电阻R,那可真的该叫“钳位”了!

这就是原理本质上的区别:“一个是平移,一个是切割”,对吧
wu_npu 发表于 2014-6-3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原理就是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
正半周期过来电容两端本来都为V,因为存在二极管电容右侧变为0,这样右侧比左侧小V伏,负半周期过来左侧变为-V,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此时右侧仍然要比左侧小V伏,这样右侧就是-2V
xukun977 发表于 2014-6-3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电路,要是单论工作原理,没有难度。
要是单论设计,有难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小电路,也能反应模电设计特有思想。
比如说:RC<<T?明显不行,放电太快,波形湿疹。

这个电路,最早貌似应用于电视机,用来处理周期信号,信号中还夹杂窄脉冲噪声,显然,该电路不能对噪声有响应,这就意味着C要很大,C很大会导致电路响应慢,二极管导通时恢复不完全。。。

所以模拟电路设计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过程,"越X越好/坏"的事情一般不存在。
Lgz2006 发表于 2014-6-4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17楼弄错了:lol
设计上,Virs<<R,且RC<<T

应为“RC>>T”
严重笔误O(∩_∩)O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1

主题

429

帖子

7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