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k.kong 于 2013-8-28 14:07 编辑
这文章写在2011年前后,当时还在之前公司工作,负责管理layout工作。团队大概有十来个同事,当时内部弥漫一种我不太喜欢的气氛,专门喜欢研究犯难的东西,而忽视设计本身。为此,我写了一篇文章。提出建议。
顺便发出来,大家广泛讨论。
后面还写了《论技术的极致-下》,写的时候已经离开公司。本来是想写给以前同事看到。后面一直没有写完。
《论技术的极致》
大家好,您好!
下面的内容会比较啰嗦。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不需要讨论,大家自己思考,择优录取吧。
这是经过很长时间思考的问题。我们内部都有一种良好的愿望,就是希望把事情做到极致,以体现水平。但在某种程度上面,方向出现偏差,我提出来,希望纠正。
例如,我们把技术的极致体现在:极难,极小,层数尽量压缩,过孔种类尽量少,线宽尽量粗,信号等长程度等等。往往为了这些方向,费很大劲,而忽视了设计本身。
如果技术分为:技+术。那么上面那些最多也就是“技”。我们目标其实是“术”。
我一直是把我们的设计工作,当成一直艺术,是一种平衡的艺术。我们就是艺术家,在各种复杂的约束里面选择最佳的平衡点。但是如果一旦迁就某一方面,势必影响其他方面的平衡。
我把平衡分为:平衡,亚平衡,不平衡。我们常常是因为迁就,把事情做到亚平衡。
对设计本身,各种产品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在于成本;有的在于时间快速;有的在于性能优先;有的在于大批量生产优先等等。作为一个专业的设计人,我们有必要独立客观的评价一个产品的侧重点,选择合适的设计方式。
比如说,8mil的线宽和6mil的线宽都能用,在常态下,我们首选6mil,因为他更加灵活、方便、高效。6mil和8mil对于PCB生产,没有任何区别。
又比如说过孔种类,有14mil,16mil,20mil跟只用14mil,生产起来是一样的。但是对于设计,如果只用14mil,很多地方就不合理了。
又比如某些项目对体积要求不高,但是非要把PCB设计得非常小,其实这里也比如损失一部分性能,易生产性,易设计性。同理一个标准要用4层板的项目,拼命压缩为2层,这里一定也会损失一些其他平衡。
我们不反对这些侧重,但是我们必须客观的了解这个产品的侧重点要跟我们设计的吻合。
技术的极致,不应沉迷在“技”,而要更注重“术”。从大局思考,从设计本身思考。到达一定深度以后,往广度发展。最后形成规范化,标准,高效。然后往上下游延伸,深入了解前端PCB生产,后端产品生产,测试。这就是我一直追求。
希望各位同仁能理解并一起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