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再解释一次
众所周知的"米勒定理",在最初米勒的paper中其实用的是"米勒效应",且只讨论输入阻抗,1967年millman开始把它称为"米勒定理",到1989年,进一步extention,米勒定理包含PP,SS,PS,SP四种形式,分别用y,z,h,b参数表示四种米勒等效,且能计算增益,输入/出阻抗,可见现在所说的米勒定理远远超出了最初的米勒效应。
同理,巴克豪森判据经过几十年发展,跟80年前巴克豪森的研究成果相比,早已"面目全非"了,甚至可以计算振荡器振幅了。
在比如常见的KCL/KVL定律,后人也发展出了好多新的表达方式,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形式,方便的!
学术研究可不是死鱼眼睛(否则人人都能当教授,把固定的几个知识点搞定就行了),它是一直动态前进的,知识水平纹丝不动,呆在原地的,只能在中国的大学当老师了。
话够多了,本贴后面不会在这上面浪费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