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器的精度是不是只取决于晶振的精度啊?
只能换高精度晶振来提高吗? 定时器的精度并不仅仅取决于晶振的精度,虽然晶振作为定时器的基准,其精度对定时器精度有直接影响,但还有其他多个因素也会对定时器精度产生影响 定时器的精度不仅取决于晶振的精度,还受到电源电压稳定性、软件层面的编译器优化策略、中断响应速度、代码执行效率以及环境因素如温度波动、湿度变化和电磁干扰等的影响。 定时器的精度不仅仅取决于晶振的精度,还受到预分频器、时钟源、计数器位宽、温度变化以及电源噪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不一定啊,还有PLL后的时钟频率 倍频,宽度也是一种途径 定时器的精度不仅仅取决于晶振的精度,还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时钟分频,还有程序的实时性等等 STM32微控制器通常有多个时钟源可供选择,包括:内部时钟(HSI、LSI):内部时钟的精度较低,通常用于低功耗应用。外部时钟(HSE、LSE):外部时钟的精度较高,通常用于需要高精度的应用定时器的时钟源可以通过分频器进行分频,分频器的设置会影响定时器的计数频率,从而影响定时器的精度
定时器的位数决定了其最大计数值。例如,16位定时器的最大计数值为65535,而32位定时器的最大计数值为4294967295。位数越高,定时器的分辨率越高,精度也越高
定时器中断的响应时间也会影响定时器的精度。中断响应时间包括中断延迟、中断处理时间等,这些因素都会引入一定的误差
温度和环境因素(如振动、电磁干扰等)也会影响晶振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定时器的精度
如果定时器功能是通过软件实现的,那么软件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会影响定时器的精度
STM32的时钟树配置复杂,时钟信号的路径和分频设置都会影响定时器的精度。合理的时钟树配置可以提高定时器的精度
定时器的精度不仅仅取决于晶振的精度,还受到时钟源选择、分频器设置、定时器位数、中断响应时间、温度和环境因素、软件实现以及时钟树配置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其实还有MCU性能 理论上定时器精度主要跟晶振有关,但不一定非要换高精度晶振,可以通过校准来优化精度。 我觉得软件补偿也是一种办法,比如通过测量误差动态调整定时周期。 如果要求不特别高,使用内部 PLL 倍频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定时分辨率。 换 TCXO 这种高精度温补晶振效果很好,不过成本也会相对高一些。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