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流量中的村支书们:争议、焦虑与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村里的池塘,三个人突然从水面下冒出来,还端着一盘小龙虾,边走边说:“宝,吃龙虾吗,站着吃,躺着吃,坐着吃,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这是一位村支书发布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点赞量达到13万。
自今年3月以来,全国各地的村支书们在短视频平台上突然卷了起来。有网友戏谑:“在下何德何能,让文武百官为我载歌载舞?”
这样的画风并不令人陌生。前几年,各地文旅局长纷纷出镜,有人扮古风、有的“秀”双语、有的展才艺,目的都是为了推介当地文旅。
村支书们“上网”,推介乡村文旅也是目的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短视频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不过,部分村镇干部画风逐渐走偏、举止愈加出格,近来也引发不少争议。
有媒体评论,这种打造“网红”博眼球的宣传逻辑,缺少文化底蕴与审美格调,有点用力过猛;如果一味通过猎奇手段迎合流量,有损干部形象。但也有网友认为,偏僻无人知晓的农村,如果不宣传谁会去?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基层干部不应盲目指责。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谈到,村支书拍视频,只要没有违法、没有逾越道德红线、没有违反民俗民情,无论是丑还是美,不应过多指责。“过去我们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你必须宣传产品才能扩大销售。村支书不是公务员,可以说他们就是农民,农民通过这种方式带动农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我觉得无可厚非,也无可非议。”竹立家说。
实际上,在村支书们为出圈“花式整活”的争议之外,一个更为迫切的问题是,如何让他们身后的乡村在流量焦虑中支棱起来?
这需要的不仅是各个层面更多的专业支持、帮助他们提升传播效果,更长远来说,还要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升级、产业链延伸等,让线上流量更好地转化为线下收益。
农民通过这种方式带动农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也没啥问题。 只要不低俗就行…… 本帖最后由 happypcb 于 2025-5-23 13:41 编辑
现在是一个消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每时每刻都在滚动式发生。人们对一个消息的关注时效是越来越短。这也难怪流量焦虑了。 不违法又能帮助自己的村民致富就行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