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小跑堂 发表于 2025-10-14 10:01

三十载激荡!英飞凌本土化战略出击,MCU大厂在中国怎么玩转‘为中国而生’?


“在中国,为中国”战略,贯穿了英飞凌的始终。30年深耕从无锡封装厂到深圳智能应用中心,本土化生产和生态圈全面开花,英飞凌的MCU领域从PSoC、XMC到AURIX等多系列齐头并进。你们咋看英飞凌的这波本土化大招?用英飞凌的MCU,开发我们本地化的产品,搞定本地供应链稳如磐石。快来论坛晒晒你与英飞凌MCU的30年故事、开发神技、测试demo,和一路携手走来的成长历程!


请大家思考关键问题

[*]您用英飞凌MCU(如PSoC、XMC或AURIX系列)搞过啥中国市场定制项目?比如从选项评估到产品上线的全过程有多炸?
[*]芯片短缺或物流卡点时,咋用本土化生产翻盘?踩过啥“全球化依赖”的坑,或分享30年来的测试与开发心得?
[*]蒲公英俱乐部和创新应用中心,能咋帮你的MCU项目提速?想要啥本地化支持,或回顾哪些demo和产品故事?
[*]用英飞凌MCU打造啥“为中国”方案?超低功耗IoT设备、车载智能控制,还是机器人应用的神器?分享你的工程师视角!
[*]英飞凌的本土化团队+德国品质,咋让你的项目兼顾“中国速度”和高可靠性?从电子工程师的方方面面聊聊30年变迁?



欢迎大家参考以下方向回帖讨论!

[*]秀出你用英飞凌MCU开发的本土化项目,比如新能源车控制系统的“硬核”时刻,或分享一个30年老项目的升级故事!
[*]英飞凌的本土化战略,激发了你啥MCU开发创意?谁的idea最能“为中国”,从选项到产品的全链路分享?
[*]下一代MCU本地化方案能玩啥?超高性能车规级芯片、AIoT全能王,还是工程师们期待的更多故事与demo?



话题奖励:
1、凡有效参与话题讨论的回帖者均可获得100家园币奖励
2、抽取2位发表优质回贴的友友奖励500家园币




活动时间:2025.10.14——10.21


dyx8899 发表于 2025-10-14 12:03

本帖最后由 dyx8899 于 2025-10-14 12:06 编辑

英飞凌产线越来越强大了,光32位就够我学习一辈子了!
英飞凌32位微控制器资源合集

王栋春 发表于 2025-10-14 13:45

话题二:
鉴于我们国家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市场上对于养老、助老、便老等产品的需求市场非常大,结合目前方兴未艾的AI技术,本人以为英飞凌未来的发展方向完全可以瞄准该市场。
为此,本人以为英飞凌公司可以依托其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产品研发团队,将护理机器人或者管理监控系统做为一个发展方向;此外智能急救微型系统,老年痴呆监护仪等也可以着重关注一下研发和推广。

tpgf 发表于 2025-10-14 14:08

将本土生产线的过程控制数据反馈至中央研究院,优化下一代产品设计

wuyu4001 发表于 2025-10-14 20:08

英飞凌的本土化战略
可以从生态和应用出发,比如类似TI开发FOC库,结合芯片和驱动集成电路开发专业设计,比如将MOS与MCU集成开发小电机驱动;
开发PFC+LLC应用电路,制作汉语版应用指南,低成本也是本土化的方向之一

dirty123 发表于 2025-10-14 23:18

英飞凌在中国30年本土化布局与发展,在全球芯片供应链动荡之际,保持了稳定供应。芯片技术路线发展 紧贴当前发展潮流,PSoC Edge和AURIX构建了完整软件生态来支持AI开发,在物联网、消费电子或工业领域,通常具有较高优势。希望有机会英飞凌多推出一些新品的开发板给工程技术人员试用,拓展生态链。

leihaozhuce 发表于 2025-10-15 01:44

本土化注入速度,德国品质守护品质。未来,随着AI和量子计算,工程师将更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LiuDW091 发表于 2025-10-15 10:47

英飞凌产线越来越强大了,光32位就够我学习一辈子了!
英飞凌32位微控制器资源合集

LiuDW091 发表于 2025-10-15 10:47

本土化是大势所趋

hbzjt2011 发表于 2025-10-16 16:20

英飞凌的 AURIX、XMC 和 PSoC 系列 MCU 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落地成果显著,从新能源车控制系统到低功耗 IoT 设备,充分发挥了本土化生产和生态支持的优势。在芯片短缺或物流受限的情况下,本地封装测试与深圳智能应用中心的快速响应确保了项目的稳定推进和按期量产。长期的开发实践显示,德国品质与本土化服务相结合,不仅实现了“中国速度”,也保证了高可靠性,为各类智能化、低功耗、高安全的本地化产品提供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创新应用中心和蒲公英俱乐部的进一步支持,更多面向中国市场的 MCU 创新方案和高性能 Demo 有望被开发出来,引发工程师社区的广泛探索与分享。

EPTmachine 发表于 2025-10-17 09:40

最近英飞凌推出的针对边缘人工智能(Edge AI)开发套件PSOC Edge E84 AI。按照英飞凌官方的说法,这一套件旨在提供全面的边缘AI软件和硬件解决方案。搭载的芯片具有Cortex-M55双核处理器,搭配Ethos-U55,最高400MHz,以及Cortex-M33 + NNLite内核,最高200MHz,可为机器学习应用提供出色的性能与能效。

在PSOC™ Edge上,该语音与音频解决方案可在极低的延时环境中实现功耗低于1mW的全时监听,而且能够避免重复唤醒词提示并延长电池续航时间。近距离通话场景下检测率超过98%,误报率极低。相较传统方案,客户创建AI语音及音频应用所需时间缩短近半,使开发成本大幅降低。

除低功耗全时监听外,PSOC™ Edge的音频处理速度较同类产品提升高达75%,能耗仅约为一半,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设备性能并延长了电池续航时间。

快点 发表于 2025-10-17 14:13

本土化速度要加快,生态要全面,功能更加复杂,加上ai的各种功能,处理器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十载激荡!英飞凌本土化战略出击,MCU大厂在中国怎么玩转‘为中国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