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m2008 发表于 2013-3-23 18:37

hzqi 发表于 2013-3-21 17: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确实,丢包即不合格!

一般是按丢包率判断的

L2U2 发表于 2013-3-25 10:17

电子易 发表于 2013-3-3 22: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想问下,RJ45的金属外壳是否需要跟机箱接在一起,我现在也是遇到ESD的问题,因为结构做的不是很好,导致R ...

RJ45的外壳肯定要和机壳接触,机构没做好可以加垫导电泡棉

kaisa0826 发表于 2013-3-25 10:58

共地系统一般效果会好一些,通信产品一般都会将信号地和机壳地分开,要求跨接电容的摆放有一定的要求,将switch或phy和隔离变压器的距离拉开,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当然还有其他一些tvs管的方法。

但是针对网口的静电实验个人觉得,布板和结构设计比其他保护来的更有效

skm2008 发表于 2013-3-25 11:53

个人感觉结构和线缆处理更有效

hzqi 发表于 2013-6-17 23:48

多谢各位!问题已找到,RJ45管脚与机壳太近导致!

skm2008 发表于 2013-6-24 11:55

距离远一些,对ESD测试是有利的,距离近可能引起静电击穿现象

lwq3438 发表于 2013-7-3 13:04

以上电路做法,对静电还是起不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只能通过次级TVS管保护。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对丢包要求比较严格,我公司也在做EMC实验,做低温时,光口出现丢包。但是我们自己做着没有问题,没办法啊

skm2008 发表于 2013-7-8 12:57

lwq3438 发表于 2013-7-3 13: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上电路做法,对静电还是起不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只能通过次级TVS管保护。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对丢包要求比较 ...

可以使用带有控制器的交换机,参与数据的处理和转换

flower_huanghua 发表于 2013-7-9 10:53

是以太网还是光口,其实一百以内还是不错滴。你可以做的是在以太网技术接口和机壳可靠接触,使用导电泡棉。还有变压器后面的tvs选更好的,其实你选的这个不错了。你在去做做看。

skm2008 发表于 2013-7-9 11:53

更换为双屏蔽网线,对测试结果也会有所改善

飞翔Y 发表于 2013-12-10 17:52

楼主,你的以太网接口防护电路怎么处理的?气体放电管接机壳地,距离信号线有多远,有没有通过AC2000V绝缘耐压测试,目前我也遇到这样的困惑:用科普伦的方案:3端气体放电管+隔离变压器+TVS管,但是3端气体放电管的中间级接机壳大地,这样机壳距离信号线很近了,静电、绝缘耐压是个问题,不知楼主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hunter727 发表于 2015-8-18 13:57

请教一下,类似7楼的图:
一般网口的地和信号地是采用大面积铺铜共地好?还是电容连接? 还是电容电阻并联连接效果好 ??
主要考虑接触放电和空气放电,以及防雷击。

cliffboy 发表于 2015-8-25 20:17

3点建议:1、将跨接的2个电容去掉;2、PCB Layout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将TVS管建立靠近变压器等等,另外变压器左边的气放管是TVS管吗?这边也放上TVS管;3、尽量加大机框地与信号PIN脚的间距

504389780 发表于 2015-8-27 13:16

网口的保护电路

Tualatin 发表于 2017-2-14 11:21

以太网静电防护

steelen 发表于 2017-2-17 18:04

要求不丢包,的确蛮高的

1611129919@ 发表于 2017-2-24 17:21

换TVS管试试

ynon 发表于 2017-3-3 10:06

这个问题好搞。
特别是是以太网静电传输问题。

quzegang 发表于 2017-8-14 11:22

个人认为工业应用场合,还是电容并联电阻连接信号地和保护地更合适点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求助,以太网口ESD实验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