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
发表于 2017-7-25 16:56
victory460 发表于 2017-7-25 14:48
大神可以发给我学习下吗?
自己画{:titter:}
mohanwei
发表于 2017-7-25 20:44
目测似乎是双面板,没看到完整的底层地平面,没看到加粗的电源线……这两点就毁了一块板
直接设定最小线宽间距都是6mil,过孔12/24mil,把线挤一起,给GND和电源让路好了
世界心
发表于 2017-7-25 21:12
victory460 发表于 2017-7-25 14:47
画的不错哦。。。。。
哈哈哈,相互学习学习{:smile:}
世界心
发表于 2017-7-25 21:13
victory460 发表于 2017-7-25 14:48
大神可以发给我学习下吗?
这个,,,没有老师的同意貌似还真不能发给你。
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我留言,也可以进行技术交流啊。
世界心
发表于 2017-7-25 21:14
strang 发表于 2017-7-25 15:27
看着不错,支持一下楼主~
布局应该还行,看起来比较协调{:titter:}
世界心
发表于 2017-7-25 21:15
huhaomcu 发表于 2017-7-25 15:30
请问楼主 你的3D模型怎么做的啊???有莫有3D库可以共享的!谢谢了
部分3D模型是自己用Solidworks画的。
核心板的3D封装是直接从Altium Designer导出来后添加到封装中的。
其余大部分模型是通过网站下载的:
http://www.3dcontentcentral.cn/Search.aspx?arg=qfn20
世界心
发表于 2017-7-25 21:16
@若水 发表于 2017-7-25 16:56
自己画
我也想说:自己画{:titter:}
世界心
发表于 2017-7-25 21:29
mohanwei 发表于 2017-7-25 20:44
目测似乎是双面板,没看到完整的底层地平面,没看到加粗的电源线……这两点就毁了一块板
直接设定最小线宽 ...
核心板是4层板,有完整的电源和地平面。
底层板是双面板并且比较大,电源线走的50mil的,部分耗电量不大的地方电源线走的是30mil的。信号线均走的15mil左右。在沉铜1盎司的情况下,过流能力完全满足器件的耗能要求啊。
两层板在这么多线的条件下很难走出完整的地平面吧。
另外,从信号完整性上来说,尽量减小接地回路的等效串联电感以减小地弹效应,在返回路径电流突变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地回路只要满足一定的宽度就能将噪声降到一定的水平之下。电源分配网络中适当增加储能电容和退偶电容,即可保证电源分配网络的低输出阻抗特性,以此减小电源的轨道塌陷和噪声。
丁弋宇
发表于 2017-7-25 22:57
4层板算了
@若水
发表于 2017-7-26 08:20
世界心 发表于 2017-7-25 21:16
我也想说:自己画
以后多指教
阳光下的泡馍
发表于 2017-7-26 08:34
不错的,看着布局很工整 赞
freeelectron
发表于 2017-7-26 08:38
貌似只有AD有3D图
小鱼儿1045
发表于 2017-7-26 09:21
向楼主学习~
hehailun
发表于 2017-7-26 09:45
很一般 好多线可以直接拉的 硬要走成直角 布局也不太好
w522930954
发表于 2017-7-26 09:59
工作量挺大
通宵敲代码
发表于 2017-7-26 10:01
这布局、这布线,怎么说呢——风骚走位吧!
顺便请教一下,Solidworks对接AD的3D图,
兼容性怎么样,以前用过proE,效果不好,
你最后一张图是在Solidworks下装配的??
zhao逍遥
发表于 2017-7-26 10:36
不错,很工整漂亮
dawei360
发表于 2017-7-26 10:39
世界心 发表于 2017-7-25 13:03
哈哈,核心板的3D模型是直接通过AD导出的
部分3D模型是自己绘制的
另外,大部分是下载的 ...
3D 模型球一个
xiaozhuzhuzhj
发表于 2017-7-26 10:48
大牛级人物,膜拜,3D很酷,很少用3D,楼主能把库贴出来啊
huangqi412
发表于 2017-7-26 11:28
大开发板,慢慢试验箱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