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ston.W的笔记 https://bbs.21ic.com/?48731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开关电源PCB设计一

已有 1187 次阅读2010-11-4 03:03 |系统分类:PCB| PCB设计

2010-10-19 15:12

                                                                       
                                                                               

目的


为何你需要关注客户是如何规划他们电源板的PCB设计,其相关要点如下:


  • 一个好的PCB设计,将会使得器件发挥到最高的性能。
  • 一个好的PCB设计,将会大大减少产品支持的时间和费用。
  • 一个好的PCB设计,将会给产品和客户带来战略优势。
  • 一个好的PCB设计,将会给产品带来更高的利润回报。

       

更高的di/dt回路


什么是di/dt问题


  • 板子上面的所有器件,包含PCB的走线,都是带有寄生电感(L)、寄生电阻(R)和寄生电容(C)。
  • 当通过带有寄生电感(L)器件的电流变化比较大时,即di/dt比较大,将会产生电压噪声。
  • 尽可能的避免这些电压噪声传导到地平面。

       

       

       
    • 通过观察基本的拓扑结构,也许会怀疑为何会产生电压噪声,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呢?这里有一个电感,它是工作在连续导通模式,且带有输出。因此,按照定义,不可能存在高的di/dt电流从电容输出,也就不可能有电压噪声输出。然而,在实际情况下电压噪声是无处不在的。
    • 高的di/dt将会在我们的板子上产生干扰,且在整个电路里将会存在电压噪声。尤其是在高频器件周围,容易产生这种电压噪声,而且将会导入地平面。因此,PCB设计的目标是保证地平面的干净。
    • 我们总是设法去控制高di/dt电流造成的干扰,然而,在我们决定如何去控制它之前,需要对这个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定位di/dt回路



上面框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发现di/dt回路,图中,通过观察开关的不同状态,而用不同的颜色标出电流的回路。比如,当开关打开时,电流从输入电容流出,经过开关、电感,然后到输出电容,最后经过地平面回到输入电容。而在另一状态,开关关闭时,电感会强制保持电流的流行,使得电流从电感出发,经过输出电容、低平面和二极管,最后回流到电感。分析可知,红色标志的那一段回路是高di/dt的回路,因此在走线时,特别需要注意!


修复高di/dt



上面
例里,需要修复的走线是,将二级管的A极直接走线到输入电容的地端,且尽可能的短。这样使得电流以连续的方式经过地平面,且其大小等于流经电感的电流。若
是能够保证二极管的A极直接与输入电容相连,则它们之间的走线并不需要特别的短。当然,对于一个同步调节器,上面的分析完全应用于低端FET源(low-
side FET)端的连接。


低端FET的接地


不可以将低端FET源直接连接到低平面,否则,将会产生电压噪声。取而代之的是,将一块独立的铺铜将FET的源和输入电容的地向连,然后通过过孔将电容的地焊盘连接到地平面。


接地


Varga接地规则


  • Varga接地第一条规则:虚地
  • 由于没有电流从地平面流过,所以地平面可以被认为真正的参考平面。
  • 尽可能的避免电流噪声从主地平面流过,尽可能在顶层通过独立的铺铜来导通。
  • 对于任何敏感的电流都通过单点接地。
  • 分割模拟地和电源地。



们知道,由于地平面和任何其它的导线一样都是具有一些寄生的参数,因而任何的电流流过地平面时都将会产生相应的压降。所以说,在地平面没办法指出哪一个点

可以作为整个电路的参考电压点。除非在板子上面找到这样的一个参考点,其低平面所有的回路参考这一点的回流电流都为零,否则,如果忽略这个问题,将会产生
致命的危险。




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尽可能的分割参考地,使得相对于高电流地平面的回流路径,其控制信号获得更精确的参考地。对于控制电路,如反馈分压电阻和软启动电容
这些,尽可能的与控制芯片的SGND直接连接与同一片地。在下方主地平面,也许或存在大电流,从而会产生电压梯度,这时,如果将反馈分压直接接到此地平

面,或许将会在输出参数几个mV的电压波动。也许,将反馈电阻与芯片的SGND直接相连,会增加走线的难度,但是为了设计电流能够正常的工作,有时候我们
也是必须要这样做的。


Dutra接地规则


  • 不要分割地平面。
  • 稳固的地平面,使得EMI的一个短。
  • 对地管脚进行去耦,而不是对地平面去耦。
  • 尽可能使地铺铜直接放在顶层。
  • 尽可能将高的di/dt回路放在顶层。
  • 地平面作为DC配电,仅仅作为信号参考。

保证第2层为连续的地平面,使其作为DC电流回路和RF超高频信号的返回路径。但是,应该避免将这个地平面作为模拟地的返回路径,否则将会影响控制电路的工作。同时,小心处理高di/dt电流回路,尽可能的将它们远离此地平面。


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是,将所有小信号的地直接从控制芯片的SGND管脚以菊花链的方式引出来。将顶层一大片的铺铜,最后通过单点的方式连接到主地平面,使得不会将高di/dt回路带入主地平面。


其它接地规则


  • 确保地线有足够宽的走线
  • 在所有过孔添加完毕后,确保地平面的完整性
  • 在超过5A电流的设计时,确保有2oz的走线
  • 可能的话,采用多层地平面

通常情况下,都会将地平面认为是一个稳固的理想的参考平面。但是,很多情况下忽略了一些事实,比如,有时候地平面会承载很大的电流,这时候也许就不是一个理想的参考平面。另外,有时候很多过孔穿过地平面时,也许会将平面无意中分割掉。


高电流走线要求


走线宽度计算公式




程师在设计的时候,很容易忽略走线宽度的问题,因为在数字设计时,走线宽度不在考虑范围里面。通常情况下,都会尝试用最小的线宽去设计走线,这时,在大电

流时,将会导致很严重的问题。下面的公式用于计算线宽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已经应用了几十年,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很合理的去计算走线的宽度。当然,在大电流走
线时,走线越宽越好。



高频去耦电容


 


  • T:表示线宽(mils)
  • A:表示电流(A)
  • CuWt:Wight/ounce

以上公式适用于1A到20A的电流。



于高速叠层板来说,倾向于采用1/2oz的铜箔,这样有利于采用更薄的材料去蚀刻走线。但是这么薄的铜箔,对于电源来说是很不理想的。所以,如果可能的

话,对于内层的地平面采用2oz的铜箔,因为它没有走线,也就不需要去蚀刻。很多PCB实验工厂可以进行选择性的对外层进行电镀,这可以对于大电流的走线
进行金属加厚处理,但是这将会增加PCB成本。如果可以采用多层设计的话,那么就可以通过使用大量的过孔对它们进行互联。


走线宽度实例


  • 下面为根据不同的电流,其走线宽度的案例

       


       
    • 对于1A和1oz的铜箔,走线宽度在12mils
    • 对于5A和1/2oz的铜箔,走线宽度在240mils
    • 对于20A和1/2oz的铜箔,走线宽度在1275mils

       

  • 对于大电流的切换回路,尽可能采用宽的铺铜



曾经看到有人对于10A的电流采用50mil线宽的1/2oz铜箔,显然这个将会成为一条保险丝。切记,板子边缘的铜箔是PCB散热的主要路径,由于铜的热阻明显小于板子材料玻璃纤维,因此,板子放置越多的铜箔,则其越易于散热。



过孔因素


  • 对于1A走线,可以采用微型孔
  • 对于2A走线,可以采用14mils直径的过孔
  • 对于5A走线,可以采用40mils直径的过孔
  • 为了更好的散热,可以用过孔来填充焊料

很多时候过孔是很危险的,如果可能的话,在承载电流器件的回路尽可能的避免放置过孔。当然,过孔也有散热的功能,它可以将PCB反面的热量带到PCB的正面,以便于方面的散热。对于发热比较厉害的区域,使用越多的过孔,则更加有利于将此区域的热量带出来。



过孔之间的窄道


内部平面也许会被过孔给分割掉,这时,需要如下图所示留出一条通道出来。



对于大电流区域,需要注意是否有地平面被过孔给分割掉,若有的话,则需要分割出一条窄道出来。


板子叠层和去耦电容


板子叠层


通常叠层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信号和电源,往往电源器件摆放着一层
  2. 地平面
  3. 信号和电源
  4. 信号和电源

通常电源器件之间的关键走线放在顶层,以确保缩短高电流走线之间的距离。


第2层通常作为系统地平面,这一层必须确保干净的平面,避免噪声的产生。


第3层通常作为系统电源用,在很多设计中,这层不作为信号走线,当然也不是说都不走线,有时候也作为关键信号的走线,比如一些敏感的电流信号,在这层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


第4层也作为信号和电源来走线,如果背面允许摆放器件的话,这时候通常会将一些开关器件和PWM控制器摆放在这一层。



高频去耦电容


高频去耦电容需要以最短的走线与器件相连,以降低其寄生电感。如果有时候必须要通过过孔相连接时,则最好将过孔相切与焊盘相连,下图为过孔的连接方式。



 


输出去耦电容


如下图所示的去耦电容的连接方式,输出电容需要从焊盘上引线与其它器件相连,左边的连接方式显然是不合理的,由于它存在高的寄生电感。最好的连接方式是将走线直接从电容的焊盘上引出,这样会降低其寄生电容。



而右边的连接方式就是比较合理了,走线直接从电容的焊盘上引出,大大降低其寄生电感。注意,这种接法电流路径直接流向电容焊盘,而输出也是直接从电容焊盘流出,从而减少电容到输出线之间的寄生电感。如果有多种电容去耦的话,则最好将所有放在顶层的器件通过铺铜进行连接。若需要将电容连接到地或者是电源平面,那么最好通过大量的过孔连接过去。



去耦电容摘要


  • 每个管脚采用多过孔相连
  • 采用一大片铜将很多电容连接一起
  • 将重要的电容靠近反馈电阻摆放
  • 有多条路径给负载供电时,放置大电容
  • 使输出穿过电容焊盘


为广大客户提供PCB设计、SI分析和EMC设计

高速高密PCB设计

  • 视频、通讯、数码、工控类产品的高速、高密、数模混合等PCB设计。
  • 新工艺、新技术的 PCB 设计。

SI仿真分析

  • 提供产品系统的SI分析,对产品的SI进行对策和设计处理。
  • 提供单板的SI分析报告,对单板进行前后仿真分析和验证。
  • 对完成设计的单板进行SI问题诊断和处理。

EMC设计

  • 对系统提供 EMC 设计方案,结构、器件和散热等优化。
  • 对单板提供 PCB 设计的解决方案和布局布线指导。
  • 对产品 EMC 提供整改和调试,提出解决方案。

为什么要PCB外包

  • 一个好的PCB设计,将会使得器件发挥到最高的性能。
  • 一个好的PCB设计,将会大大减少产品支持的时间和费用。
  • 一个好的PCB设计,将会给产品和客户带来战略优势。
  • 一个好的PCB设计,将会给产品带来更高的利润回报。

全国 上海 浙江 江苏 安徽 合肥 南京 苏州 昆山 杭州 宁波 PCB外包

联系人:王先生

MP:1391672746824小时)
Skype:v2nphone
QQ:4483922
MSN:msn.men@hotmail.com
E-mail:message.winston@gmail.com

全国 上海 浙江 江苏 安徽 合肥 南京 苏州 昆山 杭州 宁波 PCB外包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