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对电力依赖度的不断提升,输电网络正朝着更广阔、更复杂的区域延伸。从偏远山区的崇山峻岭到荒漠地带的无人区域,再到夏季高温、冬季严寒的极端天气,传统人工巡检模式逐渐暴露出明显短板 —— 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巡检效率难以提升,运维人员还需面临登高、野外作业的安全风险,甚至部分铁塔横担背面等隐蔽位置的隐患,连四轴飞行器都难以精准捕捉。
在这样的行业需求下,一款专为输电线路设计的多目视频监控装置进入了运维视野。该装置核心产品功能如下:
- 采用工业级高清双侧两目摄像机与云台摄像机一体化设计,实现功能互补
- 配备差异化镜头:一侧监测大号线路通道,另一侧监测小号线路通道
- 双侧镜头均含白天与夜视镜头,支持 24 小时采集高清全彩图像数据
- 双侧摄像头角度支持手动垂直调节,可适配上下坡等复杂安装环境
- 搭载水平 360°、垂直 90° 旋转云台,能实现全景无死角监控
- 具备红外热成像功能,可在夜间捕捉盗割线路等异常情况
- 内置 AI 智能分析模块,能自动识别隐患并启动告警,同时驱动云台追踪隐患位置
- 采用低功耗设计,支持宽电压输入,适配太阳能供电系统
- 防护性能达 IP66 级别,耐受 - 40℃至 70℃温度范围,可抵御恶劣天气
其技术参数具体如下:
- 自动控制:支持自动白平衡、自动聚焦、自动曝光、自动降噪、自动对比度增强
- 智能分析:可识别施工机械(吊车、塔吊、挖掘机等)、异物悬挂、烟火
- 数据存储:支持自动 / 手动录像,兼容 TF 卡本地存储
- 视频解压:采用 H.264 格式,平衡画质与存储效率
- 通信方式:内置 4G 全网通模块,同时支持 WiFi、北斗通信
- 特殊配置:部分版本可内置安全加密芯片,保障数据传输安全
- 像素配置:搭配 1600 万像素摄像头,可清晰捕捉导线与铁塔细节
- 镜头功能:具备变焦能力,可放大查看导线、绝缘子表面细微缺陷
在功耗与环境适应性上,装置的低功耗设计与宽电压输入特性,使其即便在无市电供应的偏远区域,也能搭配太阳能供电系统稳定运行;而 - 40℃至 70℃的耐受温度范围与 IP66 防护级别,更是让它能抵御暴雨、沙尘、高温、严寒等恶劣天气,长期在野外环境下保持稳定工作。
宁夏电力巡检队的实践案例,让这款装置的应用价值更加具体。此前,当地绵延的输电线路中,部分铁塔横担背面的隐患因视角限制难以排查,而在关键输电走廊部署该装置后,情况得到显著改善:1600 万像素摄像头清晰捕捉导线与铁塔细节,外力破坏隐患无所遁形;水平 360°、垂直 90° 旋转的云台能覆盖全景视野,异物入侵可实时追踪;变焦镜头则能放大查看导线、绝缘子表面的细微缺陷,精度远超人工肉眼检查。夜间时段,红外热成像功能可精准识别盗割线路的不法人员;当 AI 算法检测到导线异物悬挂、山火等异常时,装置会自动启动告警功能,云台同步追踪隐患位置。如今,运维人员在中心控制室的屏幕上轻点操作,就能实时查看铁塔现场状况,曾经需要翻山越岭、登高作业才能完成的隐患诊断,如今在办公室内即可轻松实现。
为确保装置长期稳定发挥作用,相关技术团队会提供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及升级等全流程支持,同时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电网特点、巡检需求及应用场景,对装置功能或配置进行定制调整,让监控方案更贴合实际运维需求。
对电网运维而言,这款多目视频监控装置的价值,在于它将 “被动巡检” 转化为 “主动监控”—— 通过实时画面传输与智能异常识别,减少了人工巡检的盲目性与工作量,提前预防线路故障的发生。它不仅是技术在电力领域的落地应用,更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着电网运维从 “人力密集型” 向 “智能化” 转型,为复杂环境下的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提供了一份可靠保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