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城市街巷或乡村田野间,架设在杆塔上的配电线路并不起眼,却是保障电力从变电站输送到千家万户的 “最后一公里”。可就是这 “最后一公里”,却常年面临着看不见的风险 —— 施工机械误碰、大风天异物缠绕、人为破坏等隐患,一旦爆发就可能引发停电,影响居民生活与企业生产。而传统的人工巡检模式,早已跟不上配网安全防护的需求。
配网运维的 “老大难”:看得见的风险,跟不上的监测
从事配网运维多年的老周,对此深有体会:“以前巡检靠走、靠看,一条线路下来要跑大半天,遇到山区或复杂路段,耗力不说,还容易漏检。遇上台风、暴雨天,线路故障隐患增多,人工根本没法及时赶到现场。”
这并非个例。配网系统覆盖范围广,设备型号杂,外部干扰因素更是层出不穷:施工工地的吊车不经意靠近导线、塑料薄膜等悬浮物被风吹到线路上、极端天气导致线路参数异常…… 这些问题,靠传统监测手段很难及时发现。要么是人工巡检效率低、覆盖不全,要么是老旧监测设备误报率高,运维人员常常 “白跑一趟”,既浪费人力,又可能错过最佳处置时机。
导线挂载监测:让 “守护眼” 直接安在线路上
如何**这一困境?近年来,导线挂载式智能监测技术的出现,给配网运维带来了新思路 —— 既然线路隐患难捕捉,不如把 “监测眼” 直接安在线路上。
这种挂载式装置无需改造原有线路,只需通过专用夹具固定在导线上,就能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监测。它就像一个 “流动的运维站”,能实时捕捉线路及周边环境的变化:通过高清镜头观察是否有异物靠近,借助传感器监测线路运行参数,再通过无线信号将数据传回后台。
运维人员在监控中心,就能实时查看线路状况。一旦发现施工机械违规靠近、线路出现异物,系统会及时报警,甚至能通过现场喊话功能提醒作业人员远离危险区域。这种 “零距离” 监测,让以往难以察觉的隐患,变得 “看得见、早发现”。
不止于 “看”:从监测到运维的全流程优化
更让运维人员省心的是,这类装置的功能远不止 “实时监控”。
考虑到配网线路分布在不同环境,它采用交流感应取能与太阳能结合的供电方式,无论是城市线路还是偏远山区线路,都能稳定供电,即便遇到连续阴天,也能维持数天待机;支持北斗与 GPS 双定位,一旦线路出现异常,能精准定位故障位置,避免运维人员 “到处找故障点”;预设的扩展模块,还能根据需求接入温湿度、覆冰等传感器,实现更全面的监测。
安装过程也十分便捷。作业人员只需穿戴绝缘装备,用绝缘操作杆完成夹具固定与设备对接,全程无需停电,几十分钟就能完成一套装置的安装调试。“以前装个监测设备,得停电、搭架子,现在带电操作就能搞定,不影响居民用电,效率高多了。” 负责安装调试的小李说。
技术不是 “万能药”,却是 “好帮手”
当然,智能监测技术并非 “万能药”,但它确实让配网运维从 “被动应对” 转向了 “主动预防”。
以往,运维人员靠经验判断隐患,如今通过实时数据与智能分析,能更精准地锁定高风险区段;以往故障发生后才去排查,如今能提前预警、及时处置,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就像老周说的:“现在我们不用再‘瞎跑’了,后台数据会告诉我们哪里需要重点关注,运维效率至少提升了一半。”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这类智能监测装置还将与更多配网运维技术融合,比如结合 AI 算法提升隐患识别精度,联动四轴飞行器实现 “空中 + 线上” 协同巡检。但无论如何,技术的核心始终是 “为人服务”—— 让配网运维更高效、更安全,让每一户家庭、每一家企业都能用上 “放心电”。这,才是配网智能监测技术的真正价值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