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物理层<br />超速不再使用之前USB2.0的NIZR编码,而是使用8b/10b转换码。似乎和PCI-E物理层使用相同的方式,在USB3.0和PCI-E规范中对编码方式使用了完全相同一句话:The definition of this transmission code is identical to that specified in ANSI X3.230-1994, clause 11。<br />惭愧,我对这个编码还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以后再研究吧。所以本章在此先只是先大概浏览下。<br /><br />眼图是衡量信号品质的重要指标。在USB2.0的时代,我就常常通过眼图得到一个高速USB链路大概的信号品质状况,那么USB3.0的眼图是什么样子的呢?下图是一个参考:<br /><br /> 虽然已经知道USB3.0的位速率达到了5Gbps,但是第一次看到着张图还是让我有点吃惊,对那些走在业界最前端的工程师们不懈的追求精神充满由衷的感动。<br /> 同USB2.0相比,差分信号幅度仍为400mV左右,但是单端信号幅度降为了200mV左右,这是由于信号驱动方式发生了变化;眼睛宽度由将近2ns左右缩到了不到80ps,信号抖动已经变得非常敏感。电气特性参数在本章中进行了描述。<br /> <br /> 接收器检测:<br /> 发送器必须实现接收器检测电路。检测电路通过发送器的检测电阻、交流耦合电容、寄生电容和接收器的端接电阻,原理上使用RC时间常数变化获知接收端是否存在。<br /><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