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的能带模型

[复制链接]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20-6-4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ukun977 于 2020-6-4 11:50 编辑

对于非专业的电工,例如电子工程系,微电子院系等,理解能带模型很简单,就是中学物理和化学中电子结构知识的扩展而已。


中学物理/化学介绍过,求解氢的薛定谔方程,需要4个量子数:
n:表示电子壳层,或者说原子中所有原子,有相同的n值就说它们属于相同的电子壳层,这个n和总电子能相联系起来:



929595ed86de9bcf99.png



l:亚壳层,表示轨道角动量的大小,对于l值0/1/2/3等所对应的字母,采用光谱系量来表示,例如0所对应的s,是sharp的首字母,1对应的 p是principal的首字母,2对应的d,是diffuse的首字母,3对应的f是fundamental的首字母。


m:表示轨道角动量的轴向分量,取值是0,±1,±2,。。。±l


ms:每个m下对应两个自旋量子数±1/2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20-6-4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kun977 于 2020-6-4 12:11 编辑

电子四大基本特征:质量是10^-27,电荷-1.60*10^-19C,自旋(角动量)和磁矩!

其中自旋角动量的大小是常数,这意味它是不可观测的。只有两个方向--上和下,站在经典物理的角度,是很难理解的。
自旋和磁矩这两个概念,留给专业物理学家研究吧。
这里重要的是:一定要理解如何研究对象,通过什么手段来研究的:

893645ed873c148767.png


通过价键模型研究事件的空间-时间关系,通过能带模型研究清楚其能量和动量特征,这样就总体上把握了事件的本质。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20-6-4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kun977 于 2020-6-4 12:53 编辑

理解完孤立原子(氢)的能级后,第二步就要理解原子耦合构成的带了。

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以为去研究量子力学、半导体物理中的相关理论推导,理解这个概念就更容易了,恰恰相反,对于大多数没有天赋的人,看到冗长的推导,反而会更晕。

所以,绝大多数教材研究这个问题,都使用了类比的手段,来定性理解这个问题。
例如尼曼的半导体物理,采用了两量汽车运行时的速度变化,来类比说明。

这里借助于模电知识来类比:

两个LC电路,谐振的频率可以相同:

241835ed879960ed09.png



然后不管是用磁耦合和电耦合,两个LC的谐振频率,必然是一个高,一个低,正所谓“对不准”!!!


680725ed87a7bc4f21.png


借助于这个类比,可以轻松地理解原子耦合所导致能级分离,下图是肖克莱画的图,几乎所有半导体物理书籍都要使用这个图:


22345ed87b8cb7ebb.png



要想正儿八经深入研究半导体中的波,要看伯努利200多页厚的专著,从1686年牛顿研究声音的传播速度开始:



863335ed87d0d1a5db.png



牛顿就是牛,人家设计的简单模型,用途超级庞大,能解决一大类问题,更重要的是便于直观感受抽象的物理概念:



123255ed87d6984a8c.png



这种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简单、省时、省力、高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个人签名:模电讨论兴趣小组群微信号:xukun977

1897

主题

22577

帖子

295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