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员工调包顾客8200元茅台,更衣柜搜出百瓶假酒!

[复制链接]
tpgf 发表于 2025-8-13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一家高档餐厅的包间里,王先生的老板举起酒杯敬客户,第一口茅台酒刚入口,眉头就皱了起来。“这酒味道不对!”老板低声对王先生说。王先生心里一沉——这两瓶公斤装茅台是他当天中午才陪老板花8200元买的,防伪码都拍照留存了


王先生立刻拿出手机核对瓶身防伪码,数字与照片记录完全不符。尽管酒瓶外观、年份版本都一模一样,但防伪码不会说谎。他当即要求餐厅给个说法,老板却矢口否认有调包可能。




01. 商务宴请的昂贵陷阱

今年5月19日中午,王先生为晚上的重要商务宴请做足了准备。他特意陪同老板到正规商店购买了两瓶2025年版公斤装茅台,每瓶单价4100元。购买时他多留了个心眼——将每瓶酒的防伪码都拍照保存。


下午五点多,王先生和老板带着这两瓶珍贵的茅台抵达餐厅。为确保安全,他们特意将酒交给前厅主管高洛保管。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专业的举动,却让酒落入了“内鬼”之手。


晚宴开始不久,老板刚尝第一口就察觉异常。茅台特有的酱香风味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刺喉的劣质酒味。商务宴请的氛围瞬间凝固,王先生立即查验酒瓶,发现防伪码与中午拍摄的照片完全不符。


餐厅老板娘陈女士坚称不可能发生调包,并强调员工不会为这点钱冒险。面对餐厅方的否认,王先生果断报警,一场精心设计的茅台调包骗局即将被揭开。




02. 监控缺失下的罪证追踪

警方到达现场后,立即展开调查。餐厅老板和前厅主管高洛都表示难以置信,声称员工不会为了点钱冒险。但当民警要求调取监控时,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走廊和前台的摄像头竟没有安装存储卡,形同虚设。


“为了保证客人用餐私密性,我们只在三个位置安装了监控:前台、走廊和员工更衣柜附近。”餐厅负责人解释道。然而前两个位置的监控根本无法提供有效信息,只有员工更衣柜区域的监控还能正常工作。


警方分析认为,能够提前准备同款假茅台作案的必定是内部人员。餐厅共有8名服务员,民警分头询问。一个关键线索浮出水面:传菜员高超在案发时段反复出现在更衣柜旁


当警方打开高超的更衣柜时,王先生的两瓶真茅台赫然在目。在铁证面前,高超承认自己只是协助藏匿赃物,真正实施调包的是前厅主管高洛。




03. 百瓶名酒的神秘失踪

随着调查深入,更惊人的内幕被揭开。警方在高洛和高超的电瓶车储物箱及更衣柜里查获了几十瓶各种年份、版本的假名酒。面对如山铁证,两名犯罪嫌疑人终于交代了他们的犯罪事实。


从2025年1月入职到5月案发,短短五个月时间里,两人已调包了120多瓶名酒。这些受害者不仅包括像王先生这样自带酒水的顾客,连餐厅仓库里的库存名酒也未能幸免。


高洛向警方供述,他最初发现同事调包客人酒水却未被察觉,于是萌生了借此牟利的念头。他先是购买假酒试图诈骗二手回收店,发现此路不通后,便转向在餐厅内直接调包真酒。


“后来我叫来老乡高超帮忙打掩护,”高洛交代道,“因为一直没被发现,胆子越来越大。刚开始还买千元左右的假酒,后来只用三五百元的劣质假酒充数。”




04. 餐厅酒水调包已成产业链

茅台调包案并非孤例。2025年2月,湖北武汉李女士携带两瓶价值4700元的飞天茅台到餐厅用餐,因客人未饮酒,退酒时发现其中一瓶被调包。监控显示,两名男服务员趁李女士离开包厢的六分钟间隙,迅速将真酒藏于热水箱后带离现场。


在上海,警方发现了一个专门调包名酒的犯罪团伙。服务员高某浩、高某超利用开瓶分酒机会,用网购假酒(成本仅500-1000元/瓶)调换真酒,再将真酒以2000-4000元转卖,非法获利达20万元。


这些案件暴露了餐饮行业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包厢监控盲区普遍存在,员工背景审查不严,酒水管理流程存在明显漏洞。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餐厅在顾客质疑时,常以“监控无异常”搪塞,实际上监控设备要么缺失,要么存储功能不完善。




05. 消费者如何守住杯中真品

面对猖獗的酒水调包现象,消费者需要掌握关键防范技巧。警方建议,携带高价值白酒到餐厅时,务必保留消费凭证并拍摄瓶身喷码。若需服务人员分酒,尽量在自己面前开启操作,避免换酒情况发生。


具体来说,消费者可采取以下措施:


  • 全程留意自带酒水,最好不离视线

  • 提前记录防伪信息,开瓶时当面验码

  • 选择有明确监控覆盖的包厢

  • 发现问题立即提出,必要时报警处理



法律专家指出,消费者遇到类似侵权时,可依据《食品安全法》第148条主张权利,该条款明确规定消费者可向生产者或经营者主张价款十倍或损失三倍的赔偿。


近期湖南长沙一起判例中,周先生因购买到无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关键信息的胡蜂酒,成功获得十倍赔偿。法院特别指出,购买3瓶酒尚未超出生活消费范围,不构成“职业索赔”。


不过消费者也需注意维权边界。北京大兴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李某购买350盒红茶索赔被拒,法院认为其购买数量和次数已超出正常生活消费需求。




王先生离开警局时,手中拿着那两瓶失而复得的真茅台。警方调查显示,短短五个月内,两名餐厅员工已成功调包120多瓶名酒


他们的假酒库中藏有各种年份和版本的假茅台,成本仅三五百元的劣质酒被换上真标签。当执法人员打开更衣柜时,里面整齐码放的假酒瓶反射出冷光,这些精心准备的赝品,正等待着下一个毫无防备的顾客。


走出餐厅大门,王先生看了一眼手机里存着的防伪码照片。在这个真伪难辨的时代,消费者唯一能信任的,或许只剩下自己亲手记录的那串数字。


qintian0303 发表于 2025-8-13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也是挺蠢的,这种长期喝这种酒的一喝就露馅,价值高判的也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347

主题

17447

帖子

21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