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电容的更好理解方法!

[复制链接]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8-9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米勒电容的理解,经典方法是根据米勒效应,推出等效输入电容增大A倍,造成极点分离,低频极点形成主极点。

后来有个教授认为这种理解方法有害harmful,提出了一种更好的理解方法,见下图:

Screenshot_2018-08-09-20-56-30-114_cn.wps.moffice_eng.png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8-9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上图所示,根据管子参数量级,4个y参数可以省略3个,只剩下个电流源!而且根据V1和V2量级关系,V1~=0

这样一来,米勒电容的本质,理解的更准确了。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8-9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图的宽带电压跟随器(Q1管),谁能看懂其补偿原理?


Screenshot_2018-08-09-21-30-07-880_cn.wps.moffice_eng.png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8-9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图这种补偿技术(Q5/6)太毒了,想让哪个电容(这里是CL)报废,就在哪儿补一下。

han0097 发表于 2018-8-9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不懂你在说什么!
122013137 发表于 2018-8-10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文出处可以给一些吗
FTwei 发表于 2018-8-10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6666666就对了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8-8-10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122013137 发表于 2018-8-10 09:50
论文出处可以给一些吗

当然可以,只是以前给出论文,好像没几个人下载的,浪费表情了。所以现在给出简介,让模电爱好者扩大眼界。

例如双极工艺中电容的实现,乍一看不可能,两三极管咋能是个电容?!

Screenshot_2018-08-10-10-35-27-384_cn.wps.moffice_eng.png
lylwff91128 发表于 2018-8-10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SKR就完事了
122013137 发表于 2018-8-13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论文名字是?
OTB 发表于 2018-9-25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Cf是用来抵销Cl的.

谢谢大家!

这里是一个正反馈.

即Cf是正反馈电容.

可以抵销Cl,从而消除了负载电容Cl 的影响.

例如: 当输出增大的时候, 对高频信号来说, Cf为正反馈电容,其导致了输出的增大.

而Cl,对于高频信号,只能减小输出电容, 但同时Cf则增大了输出电容, 即保证了输出电容Cl 对于高频信号而言, 几乎不起作用.

换句话说就是: Cf 的正反馈, 导致了Cl 几乎为0的事实.

从而消除了负载电容Cl 的影响,提高了带宽.

再次感谢大家1  
远上寒山青 发表于 2020-5-16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论文叫什么呀,米勒补偿我还不懂,,看这个好像很厉害的样子,,膜拜大佬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20-5-16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kun977 于 2020-5-16 17:27 编辑


论坛上做事太难了。

这些人基本功非常差,你讲理论他就骂你,说你讲的东西没用。


783705ebfb1293ed03.png



基本知识不懂,你发一些很简单的东西,他又看不懂,一旦看不懂还要骂你。


也就是说,这些人不想下功夫学习,还妄想随便看个帖子,或看本书,就能练成上乘武功,可以成为一流工程师了。


太难了!!!!!!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20-5-16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kun977 于 2020-5-16 17:42 编辑

一发贴讲理论,群里少数人就开始咒骂了
反正21IC官方交流群,硬件1和2群,俺是退群撤人了。

发帖的风险太高了

冒着被骂的风险,解释上文。


只要有大一电路分析基础的功夫,就能看懂顶楼那个等效电路图意思:

教课书上给的y参数定义:

419665ebfb2bdebf7b.png



其中y11和y22叫短路策动点导纳,y12和y21叫短路传递导纳。




对于下图所示的特殊电路,套用上面定义,很容易求出相应的y参数矩阵:


374655ebfb38d1d904.png





把电容视作电阻的一种,阻抗等于R=1/sC,就可以得到顶楼的等效电路了:


530715ebfb427714f4.png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20-5-16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kun977 于 2020-5-16 17:52 编辑

有人可能会想:原本是一个电容,经过等效,明显变的复杂多了,这样有什么好处?

使用这个等效电路,来解释米勒效应,更轻松且准确。
下图Cu为米勒电容。

661965ebfb4f5489d4.png



使用米勒电容等效电路,替代图中的Cu,得:



599515ebfb6854c9a0.png





对于常见的晶体管放大器,一般Cu要远小于CΠ和CL,所以并联后,可以忽略Cu的存在。


第二,对于常见的晶体管放大器,在有效带宽范围内,sCu和跨导gm相比太小了,所以图中前馈电流源sCuV1可忽略。





所以,对于实际电路,原理图简化成:

930355ebfb7bccbded.png

米勒电容主要贡献是反馈电流sCuV2





Love安呐老哥 发表于 2020-5-17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18-8-9 21:46
上图这种补偿技术(Q5/6)太毒了,想让哪个电容(这里是CL)报废,就在哪儿补一下。

...

貌似输出摆幅被限制了。各种补偿方法各有千秋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个人签名:模电讨论兴趣小组群微信号:xukun977

1897

主题

22577

帖子

295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个人签名:模电讨论兴趣小组群微信号:xukun977

1897

主题

22577

帖子

295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