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 MCU 创新应用比赛] RISC-V人才该怎么培养?专家这样说

[复制链接]
FrostbiteEcho 发表于 2025-8-22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牵头,联合全国十二所高校,历时半年精心编撰的研究生选修课开源课件《RISC-V导论:设计与实践》正式发布。据了解该课件共有600多页,汇聚了诸多专家的心血与经验。

该课程体系是一套面向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大类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授课教师的完整教学体系。秉持“开放生态为基、系统设计为纲、产业实践为要”的核心理念,构建了从指令集架构到SoC实现、从硬件设计到软件优化的全链条知识体系,以丰富的课件资源、多样化的实验室案例及切实可行的教学指导材料为特色,为促进RISC-V人才培养提供基础。

值此课件发布之际,2025年7月18日,在“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教育人才培养分论坛上,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理事长戴伟民邀请了企业、高校专家,共同就一个大话题进行了讨论——如何助力中国RISC-V人才的培养。
怎么才能让学生入门RISC-V

戴伟民指出,国内开源社区普遍存在“只下载不上传”的现象,而芯来科技创始人胡振波不仅在担任工程师期间,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一本RISC-V教材,同时主动上传了自己开发的RISC-V小项目,这在当时非常难得。这本书对RISC-V在国内的推广起到了巨大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和培训,后来还进行了改版。那么,胡振波怎么能够让学生入门RISC-V?

胡振波从两个维度探讨了计算机科学教育及RISC-V学习方法:第一个维度是计算机科学教育革新,反思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指出当前高校课程存在硬件与软件割裂的问题,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不完整。为此,他与戴伟民合作开发贯通底层架构到上层系统的课程,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整体认知,助力本土人才培养。

另一个维度是RISC-V学习重点。强调RISC-V的学习应聚焦应用而非设计,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汽车一样,行业需要的是更多熟练的司机,而不是人人都会造汽车。课程目标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RISC-V技术的应用能力,推动该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高级顾问段建钢认为,RISC-V课程的编制面临多方考量:教师希望课程难度适中以确保学生成绩,同时实现育人目标;企业则期望培养出具备实际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毕业生。他认为,这需要校企合作,通过系统训练来实现。

课程将包含四个模块:从指令集、硬件架构设计,到基础操作系统,再到智能计算。段建钢希望学生学完后能对整个体系有宏观认知,建立知识框架,从而在未来工作中无论深入哪个方向都能打下坚实基础。他建议学生不应只学 RISC-V,而应对比学习 X86和Arm等其他指令集架构,思考选择RISC-V的原因,并了解作为软硬件工程师需要注意的考量,因为许多RISC-V规范都借鉴了现有架构。最后,段建钢提议课程未来可引入更多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内容,这不仅能培养学生,也能在过程中筛选出适合从事RISC-V相关工作的学生。

如何激发学生对RISC-V的研究兴趣?

现场,戴伟民做出了一项调查:“在RISC-V指令集与处理器设计基础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经过投票,“从指令到芯片”渐进式实践项目占比31.03%,建立“产学研”直通车占比 25.29%,用“研究驱动”取代“知识灌输”占比22.99%,打造“开源贡献者”身份认同占比12.64%,引入“黑客马拉松”式创新挑战占比6.9%,其他占比1.15%。

对于这个投票,在研究生培养上,复旦大学未来信息创新学院教授邹卓虽从研究兴趣倾向第一个选项,但考虑到其教学和书籍多从芯片角度出发,若融入更多软件内容能有力支撑芯片研究,所以选第二个选项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

主题

45

帖子

0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7

主题

45

帖子

0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