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过几块SDRAM的板子. 最早有一块就是随便走线的. 没有考虑等长, 也没加匹配电阻, 而且总线还与晶振靠的很近. 结果有点差, 误码. 最后给数据增加纠错编码(这个消耗了SDRAM一半的容量,),结果才正常.
后来做SDRAM的板子,都很注意走线.所有地址,数据,时钟都等长.晶振也离得远远的. 结果都很好.
至于楼上说的33欧电阻, 我一直存在怀疑. 我都是自己建立传输线模型,自己推算的. 大致是110欧. 实际测试效果也很好.
放置电阻时, 需要靠近数据发送端, 双向的需要两边都放一个.串联.
这个电阻大致的原理应该是这样的:
假设发送端串有一个电阻.那么信号经负载反射回发送端后,因为这个电阻的存在,因此不会继续反射.这样信号质量就很好.
|